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开发能入脑入心的校本课程

[db:作者]  2014-12-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冯耀才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小学针对当地实际与学生问题,立体开发校本课程,力争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依据学校特点,确立立体校本课程主题。两峪中心学校深居鄂西大山之中,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中小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单亲孩子,依靠祖辈或亲友照顾。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其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其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山区的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整体素质较低,如能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不会给孩子辅导作业,不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不会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更不懂得心理问题疏导。

    面对特殊的背景,学校仅靠几门国家课程很难完成肩负的教育重任。因此,我们确立了以“亲情·感恩·成才”为主题的立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受益,每一类问题学生都能有对症的校本课程来矫正。

    依据学生需求,设置立体校本课程内容。我们对全乡学生及部分家长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的问卷调查,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自选校本课程。

    通过调查了解到,低年级学生有45%左右喜欢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绘画、泥塑、趣味运动;中年级学生对国画、剪纸、书法、舞蹈、器乐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占比例分别在20%左右;高年级学生则有30%左右对媒体、竞技运动等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整体看,学生对感恩类、励志类项目参与的愿望最高,对地域文化、学习类的课程不太感兴趣。80%以上的学生家长希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一门特长,更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磨砺自己的意志。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愿望,有十人以上报名参加的项目,都开发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每天的时间及科目安排,从早到晚,从课内到课外,都进行了具体安排,力争将校本课程的落实与文化课同步进行。

    依据教师专业,完善立体校本课程教材。偏僻的小乡镇,师资匮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依托本地教师开发本地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富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如根雕、泥塑、剪纸、盆景、刺绣等,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学校组织在这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参与地域文化类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了根雕、泥塑、剪纸、盆景、刺绣五个章节的内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这些传统工艺文化的历史、制作材料、工具、方法以及代表作品,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教材保障。

    依托老教师的人格魅力开发感恩类的校本课程。我们组织老教师编写感恩类校本课程教材,从文明礼仪、节俭环保、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等方面编写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严以修身、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投身公益的良好品格。

    依托青年教师开发励志类校本课程。年轻教师根据他们在大学开展的活动编写的励志类校本教材最受学生欢迎。在户外拓展、社区工作体验活动中,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意识,帮助不少学生改掉了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的弱点。

    发挥特殊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以体音美教师为主体,开发了以书法、舞蹈、绘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类校本课程教材,以部分教师的特长爱好开发了以古典阅读、珠算心算、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类校本课程教材,力求把每名教师的特长都开发成一门特色课程,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乡小学代表保康、襄阳参加全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竞赛,取得一等奖;中小学参加县级中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学连续十多年取得教学教研综合评估成果奖;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县级奖励。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



/jiaoyu/zatan/2020-03-03/337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