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杰
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12月7日上午在厦门举行。在开幕式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作为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学员发言,并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为什么学习汉语?
马歇尔:1993年,我来到中国,与一个中国医生和他两岁的儿子一起郊游,因为不会讲汉语,中国医生离开时,面对他两岁的小孩,我手足无措。因为这件事,我萌生了学汉语的念头。另外,我认为中文有别于拉丁语系和日尔曼语系,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演进,是非常有逻辑性的语言,这很有趣。
记者:您怎么看待西澳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
马歇尔:他们非常有耐心,很有经验。在澳大利亚,我就能听到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这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现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演讲中会说中文,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记者:您为什么喜欢到中国做访问交流?
马歇尔:一方面,中国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患者已达5千万,我想用自己的知识服务这些病人。我希望有一天在中国问诊时,能签上自己的中文名字,这将是一件很酷的事。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很发达,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医药用品,希望中国能制造更多的产品,服务欠发达地区,改善那里的医疗条件。
记者:您对中小学生培养科学精神有什么建议?
马歇尔:中小学生要学好“数理化”,才能有一个好的科学基础。如果现在要让我重回中小学时代,我会去学音乐,因为音乐会启发人的抽象思维。其实音乐与科学有时是相通的。
记者:您对中国医科类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马歇尔:希望他们在大学实习时,懂得倾听病人,与病人多沟通。其实一个人发病的原因很多,有很多人是由于精神压力而发病的,所以必须要充分了解病人,否则诊治就会变得很低效。
链接 巴里·马歇尔是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因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原因,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同时,马歇尔还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在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