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秦皇岸畔育明珠 科学发展铸辉煌

[db:作者]  2014-12-1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型的领导集体

    党和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河北省卢龙职教中心所折射出的闪光点在于: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只有时刻将学子们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能把学校视为掌上明珠时刻放在心里。从卢龙职教中心创新发展的经验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卢龙职教中心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在全面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进程中,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走“科教兴国”之路的核心内涵。尤其是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大力培养新型产业技术人才,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不可估量的特殊作用,打造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品牌,为全国同类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卢龙职教中心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原因就在于:“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所好的学校”。学校缘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撑;三是离不开以王立东校长等为代表的开拓、创新、务实、勤政型领导集体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了一所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每当人们想起这句千古绝唱,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以皇帝命名的海滨城市——秦皇岛。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山海奇观,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也有在月球上观看到的世界七大奇迹,“万里长城”的起点。这里不仅是“中国孤竹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也是历史上“夷齐让位”、“不食周粟”典故的发生地;这里北依古代漆水、今青龙河,因山体色黑又恰似一条巨龙,“卢龙”便因此得名。

    走进这块风水宝地,山的豪迈与海的壮阔孕育着璀璨的“孤竹文化”。如今,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一颗冉冉升起的职业教育明珠——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正以矫健的步伐和卓尔不凡的成就,迈向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先进行列。2014年金秋送爽,硕果累累,我们走进这所国家示范性建设学校,探索寻觅其闪光的发展足迹——

    坚持“原汁原味职业教育”的思想不动摇,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卢龙职教中心是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自建校以来,以卢龙特有的地域特色和秦皇岛的区位优势,始终坚持“原汁原味的职业教育”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秉承“学博、技精、德高、志远”的育人理念,大力培养新型产业技术工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使学校发展成为了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就业安置、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型职业教育基地。它犹如一朵奇葩盛开在秦皇岸畔,也像万里长城那样使卢龙县的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延伸……

    走进学校,一种浓郁的现代化教育气息扑面而来。梨黄色的建筑楼群高大挺拔,“桃李红”相间的色彩预示着这所学校桃李满天下的办学思想。信步校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美不胜收。面对学校的快速发展,校长王立东深有感触地说,学校为什么要打造“原汁原味”的职业教育品牌?就是因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卢龙县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卢龙作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学校紧紧围绕县政府部门“十二五”期间,塑造“一心、一环、两带、七个功能区”的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是学校打造“原汁原味”职业教育品牌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为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学校在县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抢占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全面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目前,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150亩。2012年学校申报国家示范校后,投资4000余万元重新建设规划了南、北两个校区:新建实训楼、餐厅礼堂、实训车间、实习培训基地;对学生公寓、教学楼进行了更新改造,对校园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走进学校,一批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彰显了卢龙职教中心的发展内涵。在主校区:重点建设了焊工车间、电工车间、钳工车间、设备装配实训车间、车工车间、服装车间等先进的基础设施,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搭建了舞台,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南校区:学校重点建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汽车装备车间、汽车维修车间整齐排列,一万平方米的汽车训练场已投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走进了学生课堂。

    经过2年建设,学校的学位、工位、餐位、床位的承载能力由过去的1500人增加到现在的3500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基础;也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辐射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

    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理念不放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铺路架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而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育承载着培养学生品行、提升学生人格、塑造学生灵魂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卢龙职教人始终坚持这一神圣的使命,秉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不放松,为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是“突出特色,项目引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以示范校特色项目“实施全员德育工程,构建完善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引领,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大德育观,对德育管理实行承包机制,制定《卢龙职教中心德育纲要》,创设了文化德育的育人环境。在拓宽育人渠道,提升育人质量方面,学校实行“班主任竞聘制”、“学生会干部竞选制”,开设心理咨询室、情感宣泄室、德育展览室,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为基点、企业教育为载体”的四位一体德育网络,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总合力,确保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为深化德育工作,“班班争创示范班”、“人人争当示范生”,尤其是特色德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五早、五操、五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国学讲座、经典诵读、感恩教育、捐资助学、祭扫烈士墓,浸润了学生的心灵;入学军训、野营拉练、拓展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地震演练、消防演习、法制教育等,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校运会、文化节、艺术节、班级篮球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校园广播等,更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二是“强化专业,示范带动”。长期以来,卢龙职教中心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围绕市场和社会需求重点建设了四大骨干专业群:即“加工制造类专业”包括机电技术应用、农村电气技术两个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作为拳头专业,既面向高考,也面向就业,近两年高考升学、学生达到全部就业;“涉农专业”重点发展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两个专业,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社会服务类专业”更是精彩纷呈,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管理、金融事务、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七大专业;为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增强了实力。

    目前,这四大类专业已成为学校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农村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四大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施工、农村电气技术已成为市级骨干专业;电气焊、电子操作工专业被命名为河北省阳光工程品牌专业。2014年8月,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三大专业,被河北省教育部门、河北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批准为“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专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是“内涵驱动,内培外引”。内涵是发展的基础,教师是发展的灵魂。多年来,卢龙职教中心围绕国家京津冀环渤海大经济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以“一个建设、一项改革”实现了新的跨越。近年来,学校采取“内培外引”的策略,打造了优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支持教师发挥专长到企业挂职,鼓励专业理论教师进车间。另外还发挥先进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子、骨干教师讲座、教师大比武等活动,有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学校还不断从高等院校中引进专业教师,从知名企业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特别是学校根据生源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文化课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自编校本教材,突出能力培养;专业课坚持“重实训、强技能”,实现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零距离对接。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课时比例达到了1∶1,有效地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学校还开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多年来,毕业生“双证”考取率均达到100%。

    坚持“集约办学共同发展”的方针不走样,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再立新功。

    前不久,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卢龙职教中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又将发展的着眼点立足于“集约办学、强化功能、资源共享、整体优化、规模效应、共同发展”的目标上来,积极探索和拓展校企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的新途径,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突破。

    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六大”校企合作模式:即实施集团化办学;人才订单培养;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企业、学校互派人员学习与教学;用工洽谈与毕业生推介;企业提供设备、实习材料援助;形成了学校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新体系,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新局面。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稳定率达到85%以上。

    为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始终把“送教下乡惠三农”作为推进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据统计,学校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在全县12个乡镇67个行政村,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两个(职业)中专班,累计招生5000余人,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出了贡献。同时还涌现出了潘学臣、贾伯臣、李瑞祥、常宝富等3000多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发展改革带头人,累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达到千万元以上。学校被评为“河北省送教下乡先进单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卢龙职教中心经过改革创新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形成了“两基地、三中心”、“五大办学功能”的特色:

    特色之一: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毕业生受到一、二、三产业的欢迎。首钢建设集团、天津勤威汽配、臻鼎科技、天津丰田汽车、山海关船厂等京、津、唐、秦等地20多家大中型企业,已将卢龙职教中心列入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用工基地,一批优秀学子成为了企业的脊梁。

    特色之二:各工种各行业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发挥职教中心的人才设备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学校成立了“秦皇岛市卢龙县职业培训服务中心”,每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提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达3000人次。学校被评为“河北省阳光工程品牌专业培训基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单位”,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色之三: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中心。学校秉承“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科技服务理念,把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带到田间地头,实现了科技下乡“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村、辐射一方”的服务宗旨。

    特色之四: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标准化程度,学校先后成立了河北省建筑业、机械行业、计算机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考试服务中心,积极为本校学生、社会企业和周边县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特色之五:品牌专业辐射中心。为缓解秦皇岛地区建筑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建筑专业优势资源,把品牌专业——建筑专业推向县外市场,同时,与河南郑州大学联合举办“3+2”本专科网络教育,使卢龙职教中心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实现了“资源共享、社会获利”的“大职教”的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北国风光,秦皇岸畔;卢龙职教,辉煌鼎承。回首卢龙职教的发展历程,这颗镶嵌在秦皇岸畔的职教明珠绽放出了迷人的光彩。如今的卢龙职教人正以“勇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气魄,挥毫续写着更加壮美、绚丽的新篇章。

    (刘 胜 马丽敏)



/jiaoyu/zatan/2020-03-05/339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