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脚步丈量家校间的距离 ——记竹山县楼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黄胜文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系列报道

  12

  □ 特约通讯员 柳文成 易淑润

  35年来,他家访学生数千人,行程近万公里。

  35年来,他资助学生200多人次,金额万余元……

  他,湖北省竹山县楼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黄胜文,35年来,在大山深处的乡间小路上用脚步丈量着家校间的距离,用爱心谱写着教书育人的赞歌。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开始以来,黄胜文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全校家访工作的排头兵。家访已然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成为他教育生活中天然的组成部分。

  13元月薪,资助一个个贫困生

  1977年秋季,竹山县楼台乡贯沟村小学没有教师上课,当时正在读高中的黄胜文被村干部请到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这些年来,黄胜文曾背着腿长肿瘤的学生上学、放学达两年之久;为防止学生在冰天雪地里摔下悬崖,他拉着学生的手护送学生上下学;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二话不说给他们垫钱买书,尽管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月工资只有13元钱!

  楼台乡泰山村学生小徐,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曾几次不愿上学,黄胜文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为小徐买文具,给她补习落下的课程,终于使她复学了。特困生小袁没钱买文具,黄胜文给他购买作业本、笔;生病了,黄胜文带他去治病;学习跟不上,黄胜文耐心给他补课;没有零花钱,黄胜文就给他买方便面解馋……就在这些点滴、琐碎的小事中,黄胜文渗透着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赢得了一方百姓的信任。

  陪学生放牛,唤回“流失生”

  偏僻的农村,读书不如早挣钱的观念影响了很多人,总有些学生想辍学出去打工。每当碰上这样的情况,黄胜文总要挤出时间,不顾山路难行,到学生家中去做家长、学生的工作。

  1994年,有个叫刘吉春的学生,家住偏僻的南沟山顶,一天她突然没到学校。放学后,黄胜文连忙赶到刘吉春家,刘吉春却说,自己宁愿在家放牛也不愿意读书。纵然如此,黄胜文继续家访劝学,但刘吉春就两个字:“不读。”黄胜文执意要劝回这个学生,于是就利用星期天陪刘吉春放牛。耐心开导之后,刘吉春向老师道出了心里话:一是数学差,二是学校集体生活不习惯,不想吃学校的玉米粥。黄胜文说:“数学差我给你补,不想吃玉米粥,在我家吃。”征得家长同意后,刘吉春在黄胜文家住下了。很快,在黄胜文的辅导下,刘吉春的学习赶上去了,学习有信心了,也变得懂事了,并主动要求和同学们一起吃大锅饭。10多次的家访终于赢得了一个学生的感动、信任和转变。黄胜文常说:“学生毕竟是孩子,错误的想法只是一时之念,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当仁不让,做家访“排头兵”

  留守学生学习退步了,单亲学生思想有疙瘩了,学困生进步了,尖子生又有高分了……这些“小事”对黄胜文来说,都是大事,他都要通过家访,亲自告诉家长孩子的点滴变化,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亲耳听听家长的想法。每到一个学校、每接管一个班级,家访几乎成为他全部的业余活动。

  2011年9月,在楼台乡教师整训及“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动员大会上,黄胜文作了典型发言。他说:“教育不仅在课堂,还应在社会,在学生的家里。家访这种形式虽然很原始,很质朴,但质朴完全可以并且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一种境界。‘比教学、访万家’工作为追求这种境界提供了机会,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来成就教育理想。做家访的排头兵,我当仁不让!”会后,黄胜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了4节公开课,听课评课32节,对35名对象学生进行了入户家访,对其中9名留守儿童和5名特困学生家庭进行了超过5次的回访,写下2万多字的家访笔记。黄胜文还主动热情地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家访经验与同事们分享。每到周末,他都会吆喝同事:“双休日,我们一起去家访吧。”

  2011年9月18日傍晚,黄胜文糖尿病突发,晕倒在家访的路上,幸亏村民及时发现才得到有效救治。黄胜文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教书生涯使我永远年轻。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在这弯曲的山间小路上走下去……”



/jiaoyu/zatan/2020-03-05/343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