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专家观点】走心:语文人的共同追求

[db:作者]  2019-10-30 00:00:00  互联网

    马文科是“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中的“名师”,是浙江师范大学基地中的敦厚长者,内秀而低调,热情而理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马”。

    马文科能够入选教育部“领航工程”学员,除了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正高级教师外,还与他在教育领域第一个用论著的形式系统阐述“走心语文”是分不开的。

    在北京第一次与我们基地的五位学员见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每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理念,因为我坚信,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一定会拥有一面打上自己烙印、能够高高飘扬的旗帜。既然领航工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教育家型名师,那么我们基地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员总结好教育经验,凝练出教学思想,并要用大家认可的概念加以高度概括。当我听到马文科提出“走心语文”这一概念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因为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好的理念和实践,背后有内涵深刻的“沉浸理论”作指导。

    在我看来,“走心语文”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价值。正如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的评价:“在马老师心里,走心的语文是情理交融的语文、有情有爱的语文,求真道理,发真感情。马老师通过真切鲜活的表达,学习名家、审视本心,让语文成为自身正能量释放、创造力释放的得心应手的武器。”这一评价可谓切中肯綮,“情”与“真”确实是构成“走心语文”的两大关键要素。入情方能明理,求真才有深情。当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如果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他是无法深入文本内核的;而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所阐发的真理,又如何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情效应?换言之,“情”与“真”的获得是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也就是浸渍在文本中,当学生泡在文字的海洋里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能够对这些有温度的文字产生感觉,才会慢慢地爱上他们,同时步步深入文本的内核,直到与文本融会一体。

    宁夏大学硕士生导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岳维鹏则从另一个角度评价了马文科及其教学主张:“马文科老师不仅是名师,更是位明师,他的语文教学通过‘用心’品读、‘经心’感悟、‘专心’研磨、‘恒心’积累、‘内心’生发、‘倾心’热爱,让语文不是走台,而是走心。”这段文字主要从实操层面对马文科“走心语文”的几个重要步骤作了概括提炼。“走心”怎么走,为何走,走向哪里,岳维鹏给出了明确答案。用心、经心、专心属于“走心”的方式,而恒心、内心、倾心属于“走心”的追求。在岳维鹏看来,马文科的“走心语文”就是教师引领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激发出对语文的深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学生能时时刻刻将“心”交付给语文。

    两位学者对马文科教学主张的深度解读,让我们深受启发。如今,有些学生会背诵精彩段落,却读不懂文本的真实内涵;会解答各种难题,却感受不到文本世界的真和美;大脑装满了文学常识,却不能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灵魂对话。“有语文课而无语文生活,有语文成绩而无语文素养”,是当下的一大困扰。叶圣陶先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于教学的批判,仍然适合当下的教学现实。

    马文科的“走心语文”教学主张恰恰从工具理性上升到教育哲学的高度,它不是教给教师一招一式,不是指导教师去解决语文教学中某个具体问题,而是从整体上给定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形成语文人的一种共同追求。万流归宗、殊途同归,没有“沉浸”就没有教学,没有“走心”就没有语文。

    我们期待像马文科这样的名师不断涌现,他们不仅在西北边陲如格桑花一样怒放,而且会影响一代代教师并带动、牵引他们一路向前。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国培计划”领航工程浙师大基地首席专家)



/jiaoyu/zatan/2020-03-05/3444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