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第57期的报道《江苏丹阳:从课堂“盘活”教育》,顿感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让人看到了农村教育新课改的希望所在,这对徘徊不前的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让我们踌躇不前的脚步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农村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我们的目光,总是太多地投放在城市里,农村地区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育资源贫乏,教育条件简陋,教育理念陈旧,师资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这是很多农村地区教育的现实。如何在这样的地区实施新课改,这是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大计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江苏丹阳在问题面前没有回避,而是勇敢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之计,并进行了大胆的有益尝试,这对于我们破解农村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任何一种高明的理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才能产生生产力。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是空洞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天上来的理论一定要落到现实的土壤上,扎下根,才能生长。”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面对现实,认真地研究、分析现实,准确地了解现实情况,因地制宜,才不至于让先进理论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丹阳因为有了对农村教育真正的了解,并立足这个现实,从课堂出发,构建“活力课堂”,关注生命、关注活动,关注互动,盘活教育,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他们的这一大胆尝试,让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看到了改革的希望,增强了探索和尝试的信心。相信,在“丹阳经验”的引领和感召下,会有更多的区域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安阳县许家沟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