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关注苗佳蕾,是在执教“雏鹰中队”半个月后。那次轮到苗佳蕾“谈天说地”,她站在讲台上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没准备吗?”我问她。她不说话,我便让她回去准备,明天再讲。第二天,苗佳蕾站在讲台上,只是小声说了一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就再也不说话了。全班学生等了5分钟,鼓了3次掌,她始终不说话。原定10分钟的“谈天说地”不能浪费,我提示另一位学生上台,同时批评了不珍惜展示机会的苗佳蕾。也许是我批评得过于严厉,她竟然哭了。回忆接班两周来,苗佳蕾无论课上课下都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 课后,我给苗佳蕾妈妈打电话,交流后才了解到,苗佳蕾一岁时就被父母送到老家由奶奶照顾,直到5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与父母生疏,变得不爱说话。当苗佳蕾成绩不好时,父母也只是一味批评,孩子则只会哭,于是苗佳蕾越来越不爱说话。 “我知道了,孩子是缺少父母关爱而导致性格孤僻,成绩不好受批评又导致缺乏自信,甚至自卑,现在很少与同学交往。”我这样判断。听到这些话,苗佳蕾妈妈在电话中连忙检讨自己对孩子关爱不够。我首先要求家长把孩子从“小饭桌”接回家,每天至少有一人与孩子一起吃饭,晚上与孩子一起读书,并推荐了相关书目。 此后,我多方关注苗佳蕾,她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只是发言不主动。我就选择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答对了全班同学鼓掌以示鼓励。我仔细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发现她写字较好,不仅大力表扬,还在班里展览她的作业本。开始时,苗佳蕾回答问题仍旧脸红,看到别人拿着自己的作业本欣赏还难为情。一周后,她就可以很自然地接受同学的鼓励和欣赏的眼光,两周后已经能讲简短的故事,虽然不流畅,但我与学生每次都回馈她热烈的掌声。 后来,我找苗佳蕾聊天,才知道她很喜欢妈妈,只是妈妈太严厉,她有些害怕。现在,妈妈态度温和了,还给她讲故事,陪她玩儿……我摸着她的小脸蛋说:“多漂亮的姑娘呀,妈妈原来工作忙疏忽了你,你要理解。你一定是父母的骄傲!” 我给苗佳蕾妈妈打电话,告诉她孩子的进步以及孩子喜欢她的事实。她兴奋地说:“我一定要做称职的好家长。”电话中,我邀请苗佳蕾妈妈到班里参观班级的“即时评价”,告诉她可以用红花或星星奖励孩子的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苗佳蕾妈妈到学校参观,回家后用日历制作了一本小巧精致的“红花簿”,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记录苗佳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表现。父母根据情况奖励她数量不等的小红花,并粘贴在“红花簿”上。小红花一周一算,如果成绩突出,周末全家旅游或到图书大厦看书。 家长、教师齐努力,苗佳蕾进步越来越快,胆子也越来越大,一学期后就成为学习小组长。一天,苗佳蕾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她的“红花簿”拿给我看,看到一页一页的红花,我给了她一个拥抱。然后,她连蹦带跳地跑向操场,我知道,我们班又多了一只活泼的“小天鹅”。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