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4%,实现后怎么办 □ 本报记者 翟晋玉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从2000年到2012年,实现4%的目标推迟了整整12年。然而,更重要问题的在于——

  

  迟到了12年的4%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经过千呼万唤和艰难曲折,中国教育终于将要实现近19年前提出的目标了。

  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写入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并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完成这一目标。然而,到2000年,这一目标却没有完成,并一直持续至今,以致近年来每年的全国两会,4%几乎都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2年,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本届政府最后一年任期的工作报告中终于传来了实现4%的声音。

  从2000年到2012年,中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的目标迟到了整整12年。

  “我当代表委员近20年,目标终于实现了!”3月7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对于实现4%难掩喜悦之情。

  同样喜悦的还有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许皞委员。“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下,政府下决心确保GDP的4%用于教育投入,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而对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来说,4%的实现则是“一种欣喜、苦涩和期待相交织的心情”。

  “翘首企盼了19年,今年终于要兑现了,虽一再迟到,终归是好消息,心情总是高兴的。”郭传杰说,“应该说,在加强教育投入方面,这届政府还是真付出了努力的,不容易,也见了成效。当然,高兴可以,但不值得沾沾自喜。因为,这只不过是满足孩子、教师苦苦期盼的、合理合情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实现4%

  多数代表委员对实现4%持乐观态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今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明确纳入中央财政的预算编制,“应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但他同时指出,“还需要地方财政的配合,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

  也有一些代表委员对实现4%持审慎的态度。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小组讨论时表示,4%虽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但他对4%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完全乐观。“如何保障地方政府也能做出相应的投入,怎样保障教育资金不被挪用挤占,还需要特别关注。”他建议,要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公布政府投入数据,防止各地玩弄数字花招,确保4%的目标不打折扣地实现。

  朱清时委员认为,4%虽意味着教育经费将有2万亿元人民币,但与国际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更别谈高收入国家,“中央要给地方施加压力,一定要让目标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要建立一个政府向各级人大报告4%落实情况的制度,让教育投入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里必写的内容。此外,在怎么花钱的问题上,要对重大教育投入有论证和公示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认为,即使4%兑现了,起到成效也是在几年以后。“不能用‘养鸡下蛋’这样的时间尺度去衡量它,因为教育投资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循序渐进,而不应是“疾风暴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比较长,不可能靠‘大跃进’来实现,这些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相比如何实现4%的问题,一些代表委员更关心这2万亿元巨款该怎么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元河认为,投在教育上的钱增加了,并不意味着教育就能搞得更好——“如何切这块蛋糕,并不简单”。

  “每年2万亿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该怎样切分这块巨大的蛋糕?”许皞委员说,“怎样既体现教育公平,又能见效益?需要充分的调研后作决定。”

  “4%怎么用?报告里并没有具体界定,但强调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统筹发展,这些原则在落实时需要把握。同时,对于薄弱学校、中西部地区学校、少数民族地区有倾斜,这都告诉我们:钱应该怎么花。”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说。

  “要把经费用到薄弱环节上。”胡海岩委员指出,应优先用于改善落后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工资。“一是应该把增加的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改善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应该积极争取提高教师薪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薪酬,让广大教师能安居乐业,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总投入量是多是少当然重要,但还要进一步看这些投入的使用结构与效率。”郭传杰委员说,“比如钱往哪里投?投下去干什么?”在他看来,想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就应该首先明确,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原则进行经费分配。“如果仅用于搞几个示范学校,就是华而不实。”

  郭传杰认为,资源配置应该向中西部、农民工子女倾斜。“而在投入结构上,不能把钱都变成钢筋水泥。必须减少那些项目报批的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对人的基础性投入。

  “随着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成了主要矛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钱要用在刀刃上。“在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教育发展核心任务的形势下,偏重外延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难以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

  蔡继明委员认为,应该通过加大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尤其应该大力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此外,他还建议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更多人转向职业教育。

  来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的肖燕委员说“希望能把教育经费多给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加大对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郭子仪也建议,国家要逐步探索、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下转2版)



/jiaoyu/zatan/2020-03-05/347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