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每个孩子都是“巨人” 李南沉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巨人传》于450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初期成书,是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一部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杰作。

  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是腐朽宗教统治的封建社会。当时的教育痼疾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沉疴如出一辙,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教材、教师的权威之上,教师讲、学生听,一味强调背诵,学生不能有任何的探索和创造,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甘受奴役的人。《巨人传》主人公“高康大”和“庞大怪”由此应运而生。

  巨人“高康大”最早的启蒙教师,是个食古不化的神学老学究。他用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硬是把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的孩子,教成循规蹈矩、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的书呆子,埋没了孩子卓越高贵的天资。而熟谙教学艺术的人文主义教师则寓教于乐、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方法,奇迹般地把书呆子培养成了全面发展、治国平天下的“巨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深刻批判了经院主义教育的腐朽,形象地颂扬了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智力的人文主义教育。

  小说中,拉伯雷借剧中人之口,痛快淋漓地批判讽刺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陷。反对摧残儿童身心的禁欲主义、强迫教育、死记硬背和教条灌输,追求尊重儿童人格、依照儿童天性进行的教育,这正是小说的精髓本义所在。

  中小学教育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有件有趣且发人深省的事。1981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主持了两个独立实验:每个学生都是随机选择的,布卢姆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专门的教师。在这种“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中,中下水平的学生超过了常规班中等生的水平;而在常规班级中,中等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因此断定:在恰当条件下,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它……”

  事实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没有去“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意识。既然如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只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引导合理、开发得当,就能找到打开孩子潜能宝藏的金钥匙!

  在拉伯雷的眼中,人文主义教育是唤醒“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的金钥匙,是让“呆头呆脑的人”成为“大智大勇的人”的有效途径。

  人文主义教育是什么?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教育。我们的“主体多元”教改的核心,或者说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解放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来说,“主体多元”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是相通的,抛开阶级属性,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主体多元”教育,不再是培养“侏儒”、“懦夫”、“顺民”的教育,而是唤醒“巨人”的教育,是可以回应“钱学森之问”的教育。



/jiaoyu/zatan/2020-03-05/3481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