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是一所位置偏僻、看似普通的小学,但又是一所声誉日显,众多家长千方百计想让孩子挤进来的小学。而就在7年前,这还是一所只有600余人,并且生源越来越萎缩的学校,以至于该校凤阳校区一年级曾经只招到8名学生。是什么使这所学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和提升呢?才何以育,设教为先,教何以设,明道为要。本期,带您去探索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不一样的课堂—— 当我走进教室时,眼前的场景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一所乡村小学,只见每六名学生的课桌围成了六边形,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根据老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的学习要求,有的在熟练地打字,有的在查资料,从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孩子身上,看到的是阳光,是自信,甚至那一眨一眨的小眼睛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当我被眼前这美好的画面所传递出的真实、自然、平和的教育氛围深深吸引时,一个问题不禁闪现:是什么让北门里小学在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了应试的镣铐,让师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师生生命发展的背后,在这所学校成功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北门里小学孕育于文化古城——周村,这是鲁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具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北门里小学创建于1931年,其建校纪念碑开宗明义:才何以育,设教为先,教何以设,明道为要。北门里小学8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为国培德育才的历史,它培养了历史学家杨志玖等一批栋梁之才。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教育承载之所在。正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学校才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然而,新时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所名校沦落了,昔日的盛名也一度降至“冰点”。至今,校长吕红军还记得,2005年凤阳校区一年级只招收了8名学生,全校学生只有100余名,那时全校师生都承受着一种难言的苦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改革,不冲出一条“血路”来,学校就面临消亡!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吕红军率领全体北门里人寻找“生之方向”。 当时正值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很多学校都将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当吕红军走进外地信息化课堂时,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此萌芽:我们也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具有现代能力的人。 外出考察归来,吕红军带领全体北门里人反复研讨,形成了学校“依托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打造特色化”的思路。 吕红军,这位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实干型”校长,身上不仅有着改革者的果敢、雷厉风行,且有着教育者的谨慎与执著。他深知教育创新与行动所需要的是一种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审慎的智慧。 为此,在决定走依靠信息化振兴教育之路后,他开始深入思考推进思路。于是,一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手段的课堂教学变革在北门里逐渐开展起来。 但是,在“信息化教学”实施的最初,却遭到了很多质疑。很多老师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改革,显得茫然无措,还有现实的资金压力。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吕红军坚信:实施“信息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习,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进而以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于是,他一方面反复做教师的工作,深情呼吁:信息化教育不能等!孩子们等不起啊!错过了最绚丽的花季,孩子们可就错过了一生啊!另一方面,面临强大的资金压力,吕红军仍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泰戈尔说:“只有经过地狱的磨炼,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拨出世间的绝唱。”在吕红军的策划下,一场全方位的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工程有序展开。 改革之一:信息化的环境建设 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2005年,吕红军想破了脑袋,跑断了双腿,通过对上争取、学校投入、调动家长、公司优惠等办法,使学校信息化配备达到了新水平。初战告捷,第二年,学校成为全市首批敏特英语实验学校,学校投资30余万元,按照最大班额,更新改造了两个微机室,从此开始了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和敏特英语的常态化教学。 此后,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一年一个台阶:2006年秋季,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教学的研究”,北门里开始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班级教学。到2010年秋季开学,全校48个教学班,人手一机的班级达到20个,占40%多,其他班级也实现了4人一台电脑。 随后,学校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国家、省、市级课题达到10个,如《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利用互动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等。 一时间,北门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于是,北门里人坚定地走在了信息化教育改革之路上。 改革之二:信息化的教学实践 信息化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巅覆。当用惯了黑板、拿惯了粉笔的老师们与各种尖端的教学设备第一次“遭遇”,他们怎样迈过心理上和技术上的“坎”? 对此,学校实行异步推动,首先发动年轻老师当“排头兵”搞试点,不出一年,还是那个班,还是那些老师,却迸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激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效益、学生成长、自身专业发展带来的种种优势,征服了所有老师。此后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上路。 为了进一步帮助教师发展,学校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培训:一是让新技术的提供者对教师进行培训;二是校本培训,先让一部分年轻、喜欢技术的老师用起来,然后现身说法,一帮一、手把手,组内研讨,梯次推进;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让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参加各级研讨会、报告会,回来后再进行二次培训,同时邀请理论专家、学科专家、知名校长来校作报告,现场指导。王陆、黎加厚、赵景瑞、李先启等信息技术界耳熟能详的专家都曾亲临学校,从而较快地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四是坚持“三动”原则:任务驱动,使教师沿着尝试课—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精品课的方向不断努力。比如,每学期,40岁以下教师都要出示一节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观摩课,在此基础上,选出优秀课例,各个教研组组织教师一起研讨,通过一起研、一起磨、一起说,使大家对如何更好地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促动,比如,每学期都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件、课例制作,论文、反思、赛课评比等活动;机制拉动,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水平作为教师考核表彰晋级的重点,指引着教师不断向纵深的领域发展。 现在,北门里小学已经成为全区名教师成长最快的学校之一。在2008年、2010年全区评选出的市级骨干教师中,北门里小学都占四分之一。而此前学校连一个区级“名师”都没有,是信息化成就了教师的成长。 改革之三:信息化的动力创新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领跑者,北门里人必须时刻站在教育研究的最前沿。申请加入相关技术的课题组,依托专家的力量和参加研讨会的机会来推进技术的应用是捷径。 从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加入了国家“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信息环境下的小学生提前读写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等课题组,同时还积极进行了“魔灯”、数字图书馆实验工作,得到了课题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教育信息化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界已引起包括专家在内的广泛关注。每年都有专家来学校指导。在课题研究中,北门里人坚持“理念先行、专家引领、小组攻关、跨课题协作、实践中探索”,每一名教师都纳入一个课题小组,小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召集和研讨,每个课题组都有自己的专家团队,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几年下来,通过课题实验,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教师在全国课题研讨会、讲课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信息化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 任何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那么,经过7年的探索,北门里的信息化教育让课堂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走进三(4)班的英语课堂,看到每个学生都戴着耳机,对电脑里的原声进行跟读,可以全文跟读、全文听读,句子跟读。大概10分钟以后,全班开始单词训练。做对的题旁就出现“笑脸”,做错的题旁就是“哭脸”。进入测试环节,50道选择题,时间180秒,有听音辨词、英译汉等题型。时间到,每台电脑的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分数。电子白板上及时给出教师反馈,显示出全班的成绩,以及单词的错误率。任课老师介绍,学生在学习中,已学会的单词会被过滤掉,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而不会的单词会频繁出现,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使记忆变得牢固,这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一(3)班数学课,通过在电脑上用不同的图形进行绘画创作认识图形。电子白板上滚动显示出不同学生的创作过程。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将大屏幕切换到了周赫然同学画的图案——用很多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画出的高楼大厦,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实现白板和每一个学生的电脑桌面同屏显示周赫然同学的作品。周赫然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是他和爸爸参观过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三(5)班语文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单,事先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作品。课上,同学们踊跃展示,相互补充,激烈辩论,课堂俨然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殿堂。 周五放学,一(3)班的于立泽,刚从学校回到家中。妈妈正在厨房做好吃的,他却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小电脑,熟练地开机,进入了网络平台。在右上角的方框里,清楚地显示着“于立泽,一(3)班,14级,金币15302……”于立泽介绍说:“我们的作业就是玩这些游戏,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像成语狂飙、挑战极限、速算天才之类的,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过关了还有捡金币的奖励……”这个时间,和于立泽一同在进行这种游戏的,网络上显示有124人。 …… 在北门里小学,我们多次走进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人手一机环境下进行的。其间,学生的讲解,意见的交锋,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你觉得这种课堂教学有什么优点?”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北门里的老师这样回答。 教育要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人手一机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而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要求及再创造性,关注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和交流汇报。课堂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与传统课堂的小组学习不同的是,以往的小组合作局限在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而一个人的大脑能装多少东西呢?比起电脑、网络、Moodle平台,人脑的信息量是贫乏的,语言的表述是局限的,动手操作是相对单一的。而电子白板、学生机、Moodle课程平台超强的模拟实验、模拟生态、模拟生成过程的功能,会让学生节约时间,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探究的重点上,化繁为简,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思考、探究的过程,明确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促进下次学习的高质量进行。 既然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人手一机环境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那么,它对教师、对优化教和学、打造高效课堂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首先,以往教师在演示课件时,教师在讲台的走动和时间的延迟,很容易影响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白板的操作让教师摆脱鼠标的束缚,白板与教师合为一体成为学生的关注点,强化了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能更好地掌握白板功能和操作,与老师形成更紧密的互动。 其次,交互白板可以记录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上课的过程能有痕迹直接留下来,这是其独有的“生成性资源”,便于教师在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学生也可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此外,交互白板便于呈现教学材料的动态和细节,在必要时还可以回溯和重复操作过程和细节,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励学生参与和交互的优点。交互白板下的课堂能够依托丰富的资源来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减少单位教学时间,因而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学生人手一机的环境,为每个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孩子所接触的是海量的信息,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筛选组合成所需要的信息本身就是学习,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又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形式的知识呈现形式,如文本、音频、视频等,都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持久性。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无缝隙链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成为现实,增加了团队之间的交互频率,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效。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每人一个学习工具,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学生就由被动的客体转变为积极的主体,学习自主性极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于是,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师“一统天下”,这样的课堂,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种建立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上的课堂,师生在共同体验、探究中,充满愉悦,充满活力,思维不断被丰富、提升,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于是,在这里,教育重现了鲜活的本质,学生成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 信息化教育收获精彩 7年的探索与实践,北门里小学创造了信息化教育模式,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北门里小学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如今,北门里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敏特记易、一百易英语、一起学习网、提前读写、数字图书馆等,都是学校富有特色的学习模块。 “一百易英语”通过将尖端科技与海量内容、即时语言交流相结合,构成了全真语言学习环境,既服务了课堂教学,又支持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表示:英语不难了,学英语的过程不枯燥了;原先因为孩子学英语难而眉头紧琐的家长也露出了笑容。 三(5)班周昕灏家长说:“原先孩子头疼学英语,记单词记不牢,繁琐的记忆占用了大量时间,我们家长也挺发愁的,跟着一块拼时间,有了‘敏特记易’和‘一百易’,花费更少的时间效果就不一样了,而且孩子自己愿意学,再也不用我们陪读了”。 “敏特记易”把学生最头疼的记英语单词转变为乐趣,把自己的学习变成自己学习的竞赛。以《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课题为例,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已经学完了初中二年级的单词。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校曾于2007年、2008年、2010年先后三次参加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大赛,连续夺得“敏特杯”网络英语小学组比赛第一名,并且获得2008、2010年“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先后有6位学生获得一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这在全国参赛的单一学校中是获奖最多也是最高的。 现在,人们把北门里小学形象地说成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信息化带来了教育空间的无限延伸,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原来以教室和学校为标志的狭小空间,推倒了有形的和无形的“围墙”,有效地覆盖了教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填补了以往教师、家长、学生联系和交往的空白,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今,信息化教育也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8个课题的实验学校、“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2011春季现场展示交流会”的参观现场。 而在吕红军看来,信息化教育的成果,除了体现在成绩上的,其他几方面更重要。 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组学习以后,许多老师共同的体验是:学生动起来了,教学效率高了,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成绩提高了,上课时眼睛活了,睡觉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敢问,连最内向的学生都敢大胆地表达观点”。 一位老师还兴奋地说:“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学生的展现、交流机会多了,可以发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实施人手一机教学,学生自行设计课题,进行探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 还有一位老师感慨道:“我发现,只要我们给学生以信任的空间,放手发动他们,他们总能给我们惊喜。” 开放的课堂,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吕红军说:“挖掘的是孩子的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 在北门里,一个叫黎杨晨光的孩子,从小爱动,对昆虫、电器之类很感兴趣。在传统教师眼里,这无疑是“不听话的孩子”,于是,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不仅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批评,就连家长也被老师点名来校受教育。为了帮孩子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学校”,家长将家从滨州搬到泰安,又从泰安搬到淄博,经过“四易学校”,最后选择了北门里。 在北门里开放的课堂里,在信息化教育多彩的世界里,这个调皮的孩子逐渐对学习有了兴趣,还成为了班级内的电脑高手和昆虫专家。渐渐地他自信了、外向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对此,吕红军说:“在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课堂里,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快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全的性格,最终引导他们成就美丽人生。这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 北门里小学的教改吸引了大批参观学习者,他们中有校长,也有很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教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淄博市教育局张景春副局长说:“可以肯定地说,是教育信息化改变了这所学校的面貌,提升了学校在家长心目中、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威望。现在北门里小学已经成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秀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在考察完学校后非常赞赏北门里小学的决策,她欣然题字:以教育的视角反思技术的应用,以技术的手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参加“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后,湖北省一位领导说:“这样一所曾经濒临绝境的学校一跃成为了全国信息技术的‘试验田’,是信息技术改变了这所学校。” 后 记 在北门里小学采访,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杜郎口这样的中学,还是北门里这样的小学,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的教育,面向的都是全体师生,是人们的心灵。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信了学生,解放了学生,发展了学生,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培养自主自信、勇敢有为的现代人”这一价值目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最终依托信息技术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吕红军,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书记、校长,先后荣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首批名校长、市十佳创新校长、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优秀校长、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管理校长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