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改路上 播撒希望 □ 本报记者 宋 鸽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想不到农村的学生还能这样精彩!想不到农村中学还能有这样优秀的教师!”听完一节课后,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崇善如此评价他眼前的学生和老师。

  中条山下,涑水河畔。

  山的巍峨、水的灵性赋予她坚定柔韧的个性。从教15年,身边同事纷纷进城,她依然坚守农村;整整10年,连续担任初三教学工作,如今依然奋战在初三教学的岗位上;蝉联9年,获得学校年度考核第一名,她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拼搏。从不止步的追求使她成为历任校长、新老同事、莘莘学子和社区群众眼中不折不扣的好老师。

  她就是山西省绛县勃村初中教师陈海丽。

  课改初体验的幸福

  春的生长,是因为经历了冬的酝酿。

  2006年,是山西省绛县勃村初中的严冬,生员严重流失,濒临倒闭。2007年,县教育局教研室一行人来到勃中,开始筹划课改进程,一次遥远的破冰之旅启航了!

  课改伊始,作为第一批实验教师的陈海丽还要在所带班级进行课改实验。为此,她通常是备课之后上课、上课之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课堂上解决问题,最后再把整个过程积累的经验反思汇总成文字,以便给其他老师提供经验支持。就这样,陈海丽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即使打着点滴也还在想着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课改进程更快一些!让课改过程更科学一些!

  当全县第一堂课改实验课的艰巨任务落到陈海丽的肩头时,她没有顾虑太多,研读教材、查找资料、分析学情、课堂预设、精心备课。万事俱备,充满信心的她进入教室一上就是一个多小时,当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的讨论发言还在教室里继续。然而讨论进行得并不顺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如一团解不开的麻,越说越乱,草草结束后,陈海丽一脸沮丧。

  放弃吗?陈海丽深知这堂课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因此,她默默地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不管多难都不能放弃。

  而正是此时,陈海丽刚刚接手了一班学生。对于新生来说,课改还是模糊的概念,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于是,陈海丽从与学生共同学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着手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素养的提升。想要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老师一定不能过于急躁,要从点滴中慢慢培养。陈海丽的改变就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做起,从改变学生上课那一声懒懒的问候做起,从改变学生拖长声调的朗读做起,从改变学生的背诵方式做起,从语文长廊的坚持学习做起,从优秀小组长的培养做起,从改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做起。

  课堂上,陈海丽逐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今日主宰课堂,明朝把握人生”的意义与快乐。但同时,课堂上一个小小的问题,比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微小与抢答的积极性不足,都让陈海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个月后,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的多了,懒于动手的少了;主动展示的多了,羞于开口的少了;表达富有文采的多了,旁观他人闷声不语的少了;相互间的课堂评价多了……就这样,陈海丽与学生一道,徜徉其间,享受着课改初体验的幸福。

  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

  2009年5月的一天晚上,陈海丽接到学校电话,被告知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崇善、县教育局陈东强局长一行人要到勃村初中听课。这个消息让陈海丽兴奋不已,她连夜从家赶到学校,这次,她决定大胆尝试,上一堂《桃花源记》与《陋室铭》的比较复习课。开始备课已是晚上9点,备完课是夜里12点,躺在床上的陈海丽依旧辗转反侧,思考着未完善的问题。

  一大早,陈海丽便走进教室,一如既往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以最放松、最常态的情绪来迎接这样一节“不普通”的课。

  上课了,开场、发言、抢答、辩论、个体表现、小组展示,学生的精彩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张崇善会长更是激动万分、连连赞叹,陈东强局长也当即对学生和陈海丽予以肯定。

  又兴奋又激动的陈海丽走进办公室,还来不及掩住门,已是泪流满面,只有她知道,这背后的付出与艰辛,还有一路以来的从未放弃……

  2009年10月,山西省课改现场会在绛县召开,勃村初中作为其中一站。在这次现场会中,陈海丽不仅要承担上课任务,还要参与其他15位教师的学案编审工作,其中一位教师刚刚步入教坛,陈海丽于是手把手地教:编写学案、学生训练、课堂辅导。一周下来,已是疲惫不堪。但轮到陈海丽上课时,她传递给学生的依然是阳光与自信。当时教室里听课的老师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如此“紧张”的场景,学生们依旧从容,他们再一次用智慧、灵动、激情征服了所有的听课教师。王建藤的胆识、雷淑婷的优雅、陈扬的学识、王慧娟的修养,邓堃的一曲《青花瓷》更是让在场的教师深深陶醉。一节课结束后,晋城七中的教研主任丹凤梅难抑激动,跨上讲台,对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连声说:“孩子们,你们太精彩了!”回到晋城后,丹凤梅把这堂课的录像放给学校老师们看,有的老师还把光盘借回家给自己的孩子看,晋城七中的老师们说:“陈老师的课堂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杜郎口!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读、说、写,撰文、填词、吟诗,时时刻刻在演绎着属于自己、感动别人的真语文。学生们在复习《岳阳楼记》一课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个体展示、激烈抢答后,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发表自己的学后感,其中一个小组这样写道: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天地并存,春秋流芳者,日月同光

  信步三百甬道

  阅历五千沧桑

  得失,沧海一笑

  飞翔,翅破苍穹

  

  牵手课改、相知课改、钟情课改。耕耘在课改这方沃土,陈海丽明白,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只要教师把理想的种子、发芽的信念与成长的力量根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他们的世界就会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一种执著,守护心灵的丰润

  与文字相伴,生命便有了安静的港湾。

  登录绛县教育网是陈海丽每天的必修课,绛县教师成长博客群已经成为她的精神家园。学校上网不方便,她就白天在学校用纸写好,晚上回到家做完家务、辅导完孩子作业后,再端坐电脑前输入上传。随着《课改路上,坚持,坚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等一系列课改反思与教学随笔的发表,一年8万余字的博文撰写,“菊风”这个网名也被越来越多的博友熟知,绛县教育信息网总版主以《那一缕菊风》为题,专门对陈海丽的博客作了详尽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陈海丽如饥似渴地捧读,诸多理论书籍的滋养,极大地开拓了她的视野,丰富着她的教育智慧。

  陈海丽还是个“抢”活儿干的人。校期刊《课改之窗》的审阅、校本课程教材《论语》的编写,每一篇她都细心查看,不放过一处错误。在县局教育随笔集的编辑、县教研室的“三小成果”汇总工作中,她一个人一周之内除了正常完成学校一系列工作之外还要审阅十几篇乃至几十篇文章,有的文章还需大刀阔斧的改动,她常常在家人熟睡后还要伏案静思。她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研、培训的上课任务和全县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的公开教学;她是县、校培训学习中的主讲教师;她还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自2007年以来,每学年累计听课都达80余节。

  2010年10月,陈海丽又一次接受挑战。山西省举行“课改十年——我与课改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陈海丽代表绛县参加全市比赛,她所作的《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演讲,以其干练、优雅,尤其是她那股投入课改的真诚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也让在座的评委与老师们感受到了课改带给农村教育教学的变化。

  阅读,赐予她飞翔的信念;写作,赋予她思考的空间。朴素的她,坚持做好每一件朴素的事,成就她在朴素的世界中品味语文丰富多彩的别样之美。



/jiaoyu/zatan/2020-03-05/355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