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治理需要多方主体参与

[db:作者]  2019-12-11 00:00:00  互联网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区域教育发展中也有明显体现:县域内城乡教育不均衡,城“挤”乡“弱”;家、校、社融合度不高,家校矛盾尖锐……区域教育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要素是校长,关键因素是教师,主要渠道是均衡,合伙人是家、校、社、政。理想的区域教育是一批适合的校长带着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与家、社、政携手共创优质均衡的教育。

    让最适合的人做校长。无论给好校长定下多少要求和标准,“适合”都应该是最重要的标准,其次是效果。为了诠释“适合”和“效果”,从评价价值的设定到评价内容的立体化,从评价程序的设计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平行相结合。淡化评价人与被评价人的“边界”,让人人都尽可能成为评价人和被评价人;突出效果的多样性,不以考试成绩为学校的唯一追求,以老百姓满意度为重要杠杆。通过多层、多次、多人、多维度的考核,不适合的校长主动腾出位子,让优秀校长成长为专家型校长,彻底解决校长队伍的庸、懒、散问题。

    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内在需求。教师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专业化发展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重视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教师成长需求、点燃教师成长内驱的培训。根据教师需求开设培训课程,做到培训内容有选择,但不能谁不想参加就不参加。培训必须是全员的,“培训不是任务,而是机会”,我们要有这样的组织培训思维。

    让公平成为教育发展的驱动内因。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要走城乡一体化之路。首先要保障基础性公平。学校硬件建设要由原来的为少数优质学校“锦上添花”,转向为农村学校“雪中送炭”。教育的“政绩”不是为城区学校增加了多少学位,而是为乡村学校输送了多少好教师;不是解决了多少农村娃进城入学,而是吸引了多少农村娃在家门口上学。破解城“挤”乡“弱”困境,最佳策略就是办好家门口学校,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后是实现发展性公平。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维峰填谷”。均衡是为了保障更好的发展,促进更好的发展。发展是区域教育的必然趋势与追求,而发展也必然带来差异与差距。发展中的差异与差距就是进一步提高均衡水平的动力,也正是这些发展中的差异与差距,最终会让区域教育具有中国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家校社政成为教育的“合伙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必然是人民广泛参与的教育,人民充分认可的教育。区域要全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社会教育生态。在社会教育生态中是教育引领社会、政府重视教育。教育是主动发展,而非被“绑架”式前行。家校教育生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把“双刃剑”,把家长融入教育合伙人的阵营,就要把家长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转化为“建设性”力量,让家长从怀疑、指责转变为信任与理解,从找岔子、造矛盾转变为帮助与服务。教育内部生态。教育内部生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不能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有必要重新梳理教育的相关制度,对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坚决取消,在制度层面为教育松绑。另一方面是评价不能成为教育人积极性发挥的阻力。评价的风向标不正确会带偏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有必要在评价的科学性、引领力上进行改革,使之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弋阳县教育体育局)



/jiaoyu/zatan/2020-03-05/3569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