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课改向深处去 研究为实践来2019美好课程十大样本

[db:作者]  2020-01-01 00:00:00  互联网

    经验的生成总是伴随着实践的深入,课改的创新总是伴随着思维的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在2019年有了众多显性的变化,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案例和经验。作为长期关注并不断展示学校“美好课程”的媒体,《中国教师报》基于这一年来的“发现”,从不同角度遴选出十个课程样本展示给读者,以期能呈现过去一年基层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样态。

    以“领导力”成就发展新天地

    样本一:“自我领导力”课程        代表学校: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从着力打造“全国第一所满足孩子体验式学习的校园”,到成为中国第一所自我领导力公立学校,浙江省杭州天地实验小学在校长王雷英的带领下,不断追寻“让天赋自由”的教育境界。

    自我领导力教育赋予学生21世纪必备的软技能及完善人格,能够积极启发学生的天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发现世界,培养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生活能力,在面对激烈的学业竞争时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优势。

    2018年8月,天地实验小学引入自我领导力教育,并以“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为核心内容和显性的领导力工具,启动全体教师自我领导力培训,成立了自我领导力核心灯塔团队,研发相关课程,全面改进学校管理,再建学校教育“领导力”。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自我领导力教育作为学校的通识课程,既有专题设计,又逐渐渗透到全部学科教学中,师生常常在生活管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时以“七个习惯”为指引,审视、解读、评估和自我管理,以此链接学习和生活,实现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年底举办的“领导日”活动,体现的就是双赢思维下的双赢设计,“知彼解己”式的合作,“主动积极”的操练,“统合考量”的餐盘式分享,共同见证学生对“七个习惯”的内化理解和外显实践。

    “越相信,越成功;越彻底,越自在”,这已经成为天地实验小学师生的共识。

    创客教育的时代探索

    样本二:物联网创新实践课程        代表学校: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近年来,“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新的名词不断冲击着教育界。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参加创客比赛、组建创客社团、探索创客课程,逐渐清晰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创客空间—创客团队—创客课程”的创客教育生态正在形成。目前,学校开发的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活动课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侨谊实验中学在成立了“IOT创客工坊”社团后逐渐意识到,创客教育不仅仅包括创客活动的举办、创客课程的开设,更需要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让各学科教师都能运用创客思维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创客教育普惠学生。于是,2017年学校开始着力研究注重跨学科能力的STEAM课程,并以物理作为学科整合的核心,分析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与物联网技术相联系的切入点,设计开发了十个以物理“声、光、电、力、热”为主题的物联网创新项目。项目中包含了创造性方法和策略的掌握,通过开放性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更发散、独立的思维模式。学校还利用全校范围内的校本课程进行师生双向选课。

    2019年9月学校课程研发团队出版了《物联网课程活动设计》的校本教材,这本教材不仅有对学生的项目指导,也囊括了历届比赛中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创意作品。从创意到改进,提供给学习者示范和启迪。

    学校德育的系统工程

    样本三:“人文德育”课程        代表学校: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德育在高中学校的开展,需要一套系统课程支撑。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强调“尊重和原谅”的德育原则,开发系列人文德育课程,组织生活化、体验式德育活动,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心灵。

    晨读暮省中养“德”:学生以晨读《论语》等文化经典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以睡前完成《暮省日志》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主题班会上品“德”: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主题班团会,围绕“孝亲感恩、微笑问候、谦让宽容、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等主题,注重实效,不摆花架子。实践活动中悟“德”:学校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如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和设计新生军训、成人仪式、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德育活动,开展“我做一天爸爸妈妈”等家庭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改变当下生活和学习方式。学生社团培“德”:学校成立“优雅女生俱乐部、优秀男生俱乐部、撷翠园文学、微电影”等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塑造新时期高中生形象。礼乐中感受“德”:学校创作了新校歌《梦想从这里起飞》,让校歌唱响校园,鼓舞学生为未来而奋斗。

    随着人文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形成了“爱校实干、尊重理解、诚信友善、谦让包容、协作共赢”的主流文化,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基于办学特色的全课程

    样本四:赛思课程体系        代表学校: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在“艺术见长的科创素养”办学特色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体系。

    学校对基础型课程、德育类课程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进行整合、互生共融,把“艺术见长的科创素养”培育浸润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之中,构建了以科创为辐射源和创新点的全校课程体系。高中建构了“3+3+X”课程体系,其中“x”是指以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组成的赛思(取四个学科英文首字母组成“THAS”)特色课程群。在初中建立“3+2+1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学生自主选择、分层走班、合作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横向维度上的“科文艺体”四大类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进而形成了课程图谱;纵向建构了不同年级与学段有不同侧重和选择的特色课程,目前可以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长的校本系列课程达30多门。

    学校以“引发课堂”为基本教学原则,通过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引发学生走向宽度学习;通过技术引发学生走向创新学习。让每名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使学生学习活动随时随地发生;聚焦核心素养,实现“保量提质”,提升育人品质。

    建一座“儿童创想城”

    样本五:创想课程        代表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创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从办学之初就希望建构一座能呼吸的“儿童创想城”。

    创想之门开启之后,学校团队深度介入学校建设,从传统教室到学习工作室,再到创想学习群落的迭代,星河实验小学在教室功能上首先进行了一场革命性重构。教师在创想中成立了一个个课题组,在课程的实施中“变身”学习行为的设计师、创造发明的点灯人、问题解构的塑形师、非凡沟通的合伙人、超级动手的工程师,连学校里的食堂师傅、保安大叔都成了创想课程的开发者和参与者。

    创想课程重在鼓励师生共同开发和挖掘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学校依托科技、艺术、人文等7大学院整体架构学校课程。纸箱王,让废旧纸盒72变;儿童建筑,让个性设计在指尖成型;3D打印,创造生活;4D拼搭,想象生活……这些课程以呵护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努力体现儿童天性的兴趣、需要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

    学校还以“好奇心、思维量、表达力、方法值、创新点、合作组”为要素,提出“星式课堂”范式;构建“儿童品格社区”,形成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共同体;家长也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于是就有了“故事妈妈”“晨光爸爸”组织开展的各类课程……教师和家长义工共同为孩子提供成长服务,共同建构一座儿童的“创想城”。

    以素养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图谱

    样本六:“全景式”课程体系        代表学校: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课改,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更关系着国民核心素养的提高。上海市进才中学秉持“为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地位,让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门类更加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图景,奠定学生未来基础。

    学校经历了课程建设的三个阶段之后,建立起多维联动、有逻辑的4.0版课程体系,提出了“以素养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图谱”。

    首先,学校构建“全景式”课程体系,以提供多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目标,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景式”课程框架,实现全人聚焦、全程关注、全员参与、全息设计以及全能培育的课程目标。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学习领域出发分为“六全”课程,即全语言课程、全科学课程、全思维课程、全艺术课程、全身心课程、全人生课程。在此框架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相通相融,社会实践、研学游学、生涯指导活动互济互补。在课程设置方面,按年级分层次进阶式开设,形成一个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课程阶梯。

    其次,学校教师编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14门学科的课程图谱,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统整在学科核心素养之下,建立了课程之间纵向与横向的关联,初步形成了学科课程体系。课程成果汇编成《以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图谱》一书出版发行。

    空间重构学校教育生态

    样本七:“班组群”新型组织        代表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未来学校什么样?如何通过学校的空间重构推动课程改革?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通过重新建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积极推动学校系统变革和课改深化。

    “班组群”是超越“班级”的组织形式,在“三室一厅”的空间中,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共同负责班组群100多名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班组群”的空间分成个人空间、固定组群空间、师生共享空间和公共空间4个递进层级,为不同人际空间的交往和学习提供合适的场所。每4个“班组群”组成一个“校中校”,形成一个数百人的小型学校架构。矩阵式管理组织架构和分布式领导机制应运而生,减少了学校管理层级过长或管理幅度过宽带来的信息衰减或决策滞后。

    借助教育空间的重构,学校在课程结构上将传统分科课程整合为“六类”课程门类,融合分科与综合学习的优势形成“三层”课程层次;在学与教方式上,采用启发式“直接教法+小组合作+团队探究”等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形成“有问题,有互动”的教学文化;在学时安排上,以90分钟大板块学时代替单一的40分钟一节课的固定模式,增加教师课程实施自主空间。

    如今,在中关村三小“生活即学习”已经变成可能。

    “跑”出健康教育“第一步”

    样本八:“永不止步”开学课程        代表学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湖滨小学

    开学课程如今在学校已经很普遍,但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开学课程并不多见。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湖滨小学在发挥体育特色学校传统、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当下,还将目光聚焦在寒暑假,并借助开学课程实现了校内校外、学期假期“永不止步”的“奔跑计划”。

    2019年1月,湖滨小学制订《永不止步——湖滨小学“奔跑计划”》,希望通过微信朋友圈打卡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长跑,从而保证假期里每天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为了让“奔跑计划”更有意义也更有趣味,学校特别设计了“永不止步”开学课程,将“有意义、有趣味”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则,让孩子们在富有仪式感的环境和活动中“跑”进新学期。

    秋季开学报到当天,在学校门前的广场上,孩子们凭借暑假《长跑活动记录册》兑换个人奖品;开学典礼变成了一场热闹异常的班级接力赛,每个班级都参与,每个孩子都上场,获得年级优胜的集体可以在学校门前广场看一场露天电影;开学周的第一节班队课,还要开展“当我跑步时,我收获了什么”的儿童哲学课……

    “永不止步”是一门紧密衔接暑假作业的开学课程,也是每一个湖滨教师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精神状态,更是对每一个湖滨孩子的真诚期待。他们相信,只要永不止步,就能快乐自信地跑出美好人生!

    全学域实践育人新样态

    样本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代表学校:河南省民权县实验中学

    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及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河南省民权县实验中学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学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创新,一方面教师将新技术、新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推出编程课等,以任务设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另一方面开设“梦想课堂”,实施了一套与国家课程互补的活动课程,包括感知与联结、思考与选择、探索与行动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安全意识、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

    学校整合不同资源,将教育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支持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尊严、存在的价值和前进的力量。比如“大型团体操”项目涵盖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等多学科知识;为期6天的“开学第一课”拓展活动,内容包括国防安全、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等。学校还依据当地教育资源,开设了王公庄美术综合实践课程、庄子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和制冷博览会等课程,让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全学域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文化成就课程之美

    样本十:陶艺综合实践课程        代表学校: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学校如何借助地方文化成就办学和课程特色?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地处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德化,借助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开发了陶艺综合实践课程,并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

    具体而言,一是筹建了800多平方米的陶吧,内设手拉坯、彩绘、泥塑、电窑烧成、作品展示等五个区域,并设计了德化名片、陶瓷历史、名家名瓷、生产流程、陶艺技巧等五个宣传专栏;二是开发“陶艺”教材,出版贯穿德化陶瓷历史、知识、技法、名家名瓷等内容的《陶艺》综合实践教材,为开设《陶艺》综合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纳入课程体系,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上一节《陶艺》课,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接受陶瓷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不但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陶艺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雕塑技能,还在创作中激活了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品格。

    学校立足瓷都,以“弘扬陶瓷文化,培养瓷都接班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知瓷、学瓷、会瓷、爱瓷”为着力点,让学生在“以瓷塑德、以瓷促智、以瓷健体、以瓷孕美”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理念的追寻,让课程生根发芽;陶艺的特色,让校园充满芳香;多元的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文化的融合,让教育更加丰盈。在这“陶”花盛开的地方,呈现出一道综合实践课程的美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韩世文 整理)



/jiaoyu/zatan/2020-03-05/3599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