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词:学习比赛 代表区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幸福课堂”校际联盟结束了为期3天的首届“小组展示式”学习比赛活动。本次活动是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催生的一项创新设计,也是鄞州区教育局赴河南省郑州市参加完“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之后,举办的一次区域性课改展示活动,目的是为了充分提高和检阅各联盟学校学生在“幸福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展示水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变。 本次活动按不同学段、不同区域,采用“分站式”评比方式,集中到部分学校,分期举行;采用“分段式”比赛,参赛小组在“小组建设、课堂学习、课后反思”等3个阶段,全程经历组委会所规定的赛程。 基于课堂主阵地 体现学习全过程 大家已习惯于课外化(或曰“第二课堂”)的比赛,几乎所有比赛与“课堂”并无直接关联。即使比赛场地放在某学校的教室里,本质上也不是“课堂”,而仅仅只是“场地”;比赛的内容只是实体性的项目,而不是程序性的方法。同时,大家已习惯于许多基于终端性评价的比赛活动,例如各类体育比赛、艺术作品比赛等,但这些比赛都以最后的“结果”或最终的“实绩”说话,而与“过程”无关。 在不断呼吁“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今天,能否将“课堂状态”和“学习方法”直接作为比赛项目,是我们所有教学评价或各类比赛能否从“次阵地”走向“主阵地”的关键。在强调“重在学习过程”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否不以结果为依据进行评比,而真正让学生接受基于“学习过程”的状态性比赛,是我们能否从传统教育外围走向现代教育内质的杠杆。 评委会按照“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重点针对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组织状况、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4大方面素质,重点针对学生的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质疑、答疑、评价、检测、反思等各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全程分项、分段的观察打分,充分保障了学生“凭过程说话”的学习权利。 源于全员基础 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各学校在参加各类比赛过程中,往往选拔少数学生进行组队式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而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已习惯于将“教坛新秀”、“优质课”的评比,简化成对教师本人的评比,甚至专以解剖教师的“教”为唯一能事,以致于有的“教坛新秀”和“优质课”、“名师”得主,对“学生乐学”的课堂改革有所迟疑。 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今天,能否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是我们能否从“个体”走向“全体”的瓶颈。此次活动,虽然参加分站赛的学生仅仅只是各校的“代表队”,但在近3个月的校级比赛中,则是天天、周周、月月都在进行着这样人人参与的比赛。 学校能否将“教坛新秀”或“优质课”的评比,导向到“教师究竟是导演还是主演,学生究竟是主演还是听众”的视角,并进行可操作的实践,是我们能否从“以师为主”走向“以生为主”的重要路径。评委会要求应邀担纲开课的教师,除了认真备好导学案外,还应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人人在学、人人会学,积极主动地大声读、大方写、大胆讲,学生之间的互查、问答、质疑,贯穿课堂始终,展示了学习主体的精彩学情。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主体性反思 我们已习惯于将个体评价作为传统法宝,即使高喊着“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口号,也依然没能在实践中将“合作学习”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而评价缺位,将导致这一教育主张成为一种口头行为。教师能否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国家意志落实到位,或将其中一项优先予以执行,是判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作为”或“不作为”的重要依据。 为落实“高效课堂”的“学习动车组”原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落实,评委会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增强了学生“为小组荣誉而战”的责任感,有效调动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此次比赛,无论在课内生成性的临时反思中,还是在课后专题性的反思会上,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思能力,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感动不已,他们在半个小时的小组讨论后,几乎能一一登台,脱稿汇报自己刚刚结束的两节课程的反思情况,并且侃侃而谈。反思的内容有全组反思和个体反思,综合反思和分科反思,学习内容反思和方法过程反思,并涵盖了优劣得失的归因和今后的态度。学生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批评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和勇于表达歉意的诚心,令评委老师动容:这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几天紧张有序的比赛下来,各小组的同学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学习比赛,并收获良多。不论比赛的结果怎样,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们将继续千里追梦,超越自我!” 未来,鄞州区教育局将在13所中小学试点的基础上,分两年时间全区推广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改革,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知识的超市,享受生命的狂欢。 (作者分别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