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阅读照亮未来 □ 朱永新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把阅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活动。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因为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有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对一个教师来说,在他教室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别人的教室里早已发生,也将在另外一些人的教室里继续发生。人类在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保存的载体主要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教师阅读不仅能汲取教育思想的营养,还能寻得教育智慧的源头,体验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教师可以从众多教育家的著作中学到很多东西。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阅读让教师远离浮躁,更善于思考,更有教育智慧,也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但是在许多学校,教师拒绝阅读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不少校长向我诉苦: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想了许多办法,比如要求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沙龙,进行读书奖励,但都不奏效,教师就是不愿意读书。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阅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闲暇时间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时间,许多教师疲于奔命,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一个处于倦怠状态下的教师,怎么会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首先需要的是有闲暇,闲暇的意义不仅是保证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阅读的状态。阅读需要从容的心态,需要投入地思考。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往往是实用主义的,未必真正适合教师阅读。本来作为调节,教师除了周末,尚有寒暑假进行休整,但目前的状况是补课不但侵占了周末,也大量地占用了寒假和暑假的时间。一旦自然休息的节律被打破,教师便会陷入身心疲劳的尴尬境地,偶尔的假日,也成了极度放松的时间,成为过于繁忙的日常工作的一种反弹。

  当然,即使教师有了闲暇,也未必读书,闲暇只是读书的前提条件。更多教师处理闲暇的方式是玩游戏、打麻将或者进行生活交际等。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们缺乏阅读的需要,二是他们缺乏阅读的环境。所谓缺乏阅读的需要,是指他们的职业并不迫切需要大量的阅读。许多教师的工作非常单一,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丰富的阅读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种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远不如大量做题来得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时间。在有些学校里,那些从不阅读,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研究题目以应对考试的教师往往更受校长欢迎。所谓缺乏阅读的环境,也有多层含义,最重要的是缺乏积极阅读的校园文化。是否有倡导阅读的校园文化做支撑,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这种支撑既包括硬件支撑,如图书馆的建设、藏书量以及借阅的方便程度,也包括软件支撑,如学校里的读书氛围以及教师沙龙风气。

  那么,如何在学校推进教师的阅读呢?首先要有专业引领。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比如学科专业领域的,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根据具体情况为教师推荐不同的书籍来构成“营养套餐”。事实证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个理想模型,一个专业阅读框架。新教育实验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教师的专业阅读“地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力求为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提供一个专业阅读参照。

  为此,新教育特别强调对于根本书籍的阅读,所谓根本书籍,是指那些能够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能够成为一个教师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他能深刻理解这本书,而这本书也能成为他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的原点。构成一个教师思考原点的典型书籍的高度,影响教师的学术高度。

  其次,要努力形成“阅读共同体”。专业阅读毕竟不同于消遣性阅读,它有理解上的难度,需要通过专业交流来不断地加深理解。因此,要珍视教师自发形成的读书沙龙并予以支持,必要时要创设这样的环境。在许多学校,教师互不来往,这是不对的。学校要营造教师共同生活的环境,只有共同生活才能够形成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专业阅读时互相帮助。必要时,也可对一些传统的教研活动或班主任会议进行改造。

  再其次,要倡导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一般不仅只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阅读,而更多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专业阅读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才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专业阅读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案例讨论。

  最后,在阅读方法上要采取“知性阅读”。这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重建的过程。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jiaoyu/zatan/2020-03-05/360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