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杨刘芳的老师张曾为她和同学张健峰过集体生日,面对生日蛋糕,杨刘芳伏在张曾的怀里说:“我思念远方的妈妈,但您是我胜似亲妈的‘都市妈妈’!” 在90%以上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的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农民工子女的“都市妈妈”——是人们对张曾老师执著大爱的最高褒奖! “张老师是我们受委屈时最想找的人” “儿子4岁时,他妈妈就离家出走,伙伴们从小就说他是个没妈的孩子。是张老师的关爱,让儿子体会到了不曾有过的母爱。”张健峰的父亲张柳春说起张曾老师时感动不已。 在张柳春经营的水果摊边,他讲述了儿子张健峰艰难的求学路。为了让儿子受到良好教育,身为残疾人的张柳春一直把张健峰带在身边。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张健峰随父辗转武汉、重庆、宜昌,先后在20多所小学短暂读书。直到四年级时,张健峰到万寿桥小学读书,才在宜昌安顿下来。 张曾了解到张健峰的特殊情况后,对他格外关心。他的英语基础差,张曾就利用中午和双休日的时间免费为他补课。张健峰的家庭作业完成不好,她就在放学后和他一起做,直到他能又好又快地完成每天的作业…… 前不久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细心的张曾发现赛场上的张健峰运动裤上破了一个窟窿。张曾悄悄地拉着张健峰来到办公室,送给他一套运动服。张曾笑着责怪他是个“小马虎”,让他换下运动裤,自己拿出针线缝补起来。不一会儿,运动裤的窟窿处出现了一个可爱的“蜡笔小新”。 回家后,张健峰开心地把这件事讲给父亲听。张柳春感慨地说:“对从小就缺失母爱的张健峰来说,张老师更是一位好妈妈。” 五年级的姚洋从小没了母亲,父亲常年打工在外,由家住河南南阳的奶奶一手带大。2010年9月,姚洋随奶奶投靠大伯来到宜昌,转学到张曾老师班上。 家访中,临走时张曾对姚洋的伯母颜智娴说:姚洋乡音太重,加上不敢开口说英语,英语学习成为拦路虎。如果有条件给他买个单放机,每天督促他听10分钟、再大声读10分钟英语。 颜智娴第二天就买回单放机,姚洋的英语成绩由此突飞猛进。颜智娴激动地说:给孩子以信心和方法,只有细心的妈妈才能想到。 今年元旦前夕,吴小林和同学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与邻近学校学生打嘴仗,进而演变为打群架。当派出所公安干警要求吴小林告知家长电话时,他吓得哭起来。原来,他是因劝架被卷入群殴之中的。不得已,他告诉了张曾的电话。之后,张曾不仅保守这个秘密,还让吴小林从中认识到打架的危害。吴小林说:“张老师是我们受委屈时最想找的人。” “张老师是我们学习困难时最想依靠的人” 从重庆转入万寿桥小学读五年级的李磊,一个英语单词都不认识,第一节英语课上,他急得大哭起来。可一个学期结束时,李磊不仅英语考了87分,而且还深深地爱上学英语,他和他的家长对张曾感激万分。 该校校长周金梅说,类似李磊的例子太多,自从张曾调入万寿桥小学,该校英语教学就由“全区尾巴”变为“全区第一”。这些,都得益于张曾探索出的农民工子女英语教学法。 根据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张曾探究出了一套特别教学法——分层是主要方法,分层定目标,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回答问题,分层背诵过关;互助是主要特点,所带英语的班级墙壁上,一张张互助小组的姓名和过关记录表贴得满满的,她把每一个班都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由成绩较好的任小组长,“兵教兵、兵管兵”。组长轮流坐庄,凡学习成绩进步了的学生,均可申请当组长。 如何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内动力?张曾选择了“投其所好”,走近每一个孩子。李思思说,她爱读《窗边的小豆豆》,张曾就利用“课外访万家”到她家一起读,从读中找到共同语言;周明爱打篮球,张曾就和他一起打球,在打球中拉近关系;听说杨梅爱种植植物,张曾就和她一起参加学校种植班的学习。就这样,张曾一次次走近孩子们,一点点赢得孩子们的好感,又遍又一遍地讲解、辅导作业,一个又一个孩子变得上进了…… 伍家岗区教研室提供的全区小学调研数据表明,张曾去年送走的毕业年级3个班在区调研考试中,参考学生112人,其中100分3人,90分以上73人,平均分88.79分,位列第一名;2011年春季学期参加宜昌市毕业班调研考试中,参考学生111人,其中获得A等的达67人。宜昌市英语教研员徐启富说,这些农民工子女无论英语学习基础、能力还是学习环境,都无法与城区孩子相比,这样的教学奇迹令人难以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