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取消后,新的中考和高考都开始面向核心素养,着力促进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深知,学生死记硬背已经很难获得高分,考试成绩越来越能反映学生的关键能力。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考试方式,真正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上,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对分课堂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个新路径,它是一种基于脑科学、心理学与学习科学的新型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相应的系统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法。2014年春,对分课堂在复旦大学初试成功后,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在中小学和大学全学科、全学段引发广泛实践。对分课堂让教师精讲留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基于独立学习和思考,总结收获、提出问题,再通过3-4人的小组讨论,自行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和提出高层次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过去数十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冲突是在“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两大教学理念之间。讲授法课堂的“先教”重视系统、高效的知识传递,自主课堂的“先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带着问题思考,更能培养学习能力。而对分课堂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调和“先教”与“先学”,实现了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有效融合,破解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矛盾。对分课堂认为,同伴讨论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也一定能带来考试成绩的提升,从而化解核心素养与考试成绩的根本性冲突,构建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新型课堂。 从苏格拉底到杜威,课堂讨论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和关键特色。但讨论法在中国的课堂一直难以推广。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多数班级的规模很大。大班教学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是一个世界性普遍问题。大班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大众教育的质量。鉴于讨论对课堂教学的极度重要性,优质的大班教学必须解决大班讨论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对分课堂如何破解?小班讨论的基本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要突破这种模式,必须调整师生的互动方式,取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强化学生之间的同伴讨论。12人的小班,教师可以与学生逐个互动,但60人的大班,教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如果4人一组,分成15个小组,每组自我管理、自主讨论,全班平行展开就能实现大班讨论。小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提出共性问题,由教师面向全班给予解答。这样,在对分课堂从讲授、独学、讨论到答疑的每个阶段,教师都是面向全班教学,不针对个别学生,无论小班或大班都可以同样运用。 讲授式课堂,优秀学生得到表扬后更积极、更优秀,后进生学不会、不想学更难跟上,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小班讨论式课堂,人人参与,虽无两极分化,但只能惠及少数人群。对分课堂有效破解大班讨论难题,深度变革讲授法,超越小班讨论,构建了一种体现中庸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堂,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