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手机控”等词频上网络热搜,背后自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当下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怎么破解?学校教育又该如何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本期,让我们一起听听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怎么说。
当下的家庭教育“越位”了
中国教师报:当下,“熊孩子”等问题频频引发社会热议,您认为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皇甫军伟: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定位问题。现在家庭教育都有些越位,“跑到”学校教育里面了,比如报培训班……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定位就是养德养心,完成的任务是给孩子一个厚重德行、强大内心的环境。这个只要做好了,孩子到哪儿都不会太差。
但现在的家庭教育把孩子的心弄得很不安,父母的心也没地方可安,特别浮躁。所以,当下家庭教育不是脑袋出了问题、手脚出了问题,其实是心出了问题。
家长在什么事情上都想走捷径,花更少的钱得更高的分,少用力还要上好大学、多挣钱,甚至指望一劳永逸,这其实就是“心不正”。这样的状况需要经历一个时期社会的“痛”才能完成修正。不能急,需要时间。
中国教师报:网络上不时会探讨“熊孩子”“问题孩子”等问题,您觉得这些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皇甫军伟:我其实深入研究过这些孩子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原本我以为这两个东西是能够解决问题,但实际并不是那样,更深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与学生、家长交流后,我发现问题其实出在家里。许多人在工作中很优秀,但在父母这个角色上却比较随意,做得很差。
就像一棵树,根在家里,树长不好不是枝叶出了问题、花果出了问题,而是根出了问题。可以说,学校是管地面以上的,园丁对土壤的影响有限,而父母、家庭就是土壤。其实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父母的状态“不在位”。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父母在哪些方面“不在位”?
皇甫军伟:最根本的是父母不知道该干什么。许多父母其实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但有些事情其实是不需要做的,家长并不知道。
所以我认为,家长首先要学习怎么做父母。不是说有了孩子你就真的成了“父母”。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就是父母对教育的“无知”,父母的问题往往比孩子的问题还大。
我们讲立德树人,但现在家庭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道德层面的修养——不讲德,还有孩子人格方面的问题被功利盖住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和道德。
中国教师报: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让父母“在位”?
皇甫军伟:一个家庭是一个系统。我曾做过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家庭是一所学校的话,我认为父亲是“校长”,母亲是“班主任”,孩子则是学生。校长往往不直接管孩子,校长管方向、节奏、秩序,把班主任的情绪照顾好,让班主任有幸福感,而不是成为“怨妇”。班主任则往往直接管孩子,用自己平和的情绪温养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
基于此,我提炼了3个词:归位、定位、到位。
归位就是父亲回到校长的角色,母亲回到班主任的角色。家庭教育主要有两盏灯,母亲是家里的那盏灯,父亲是孩子路上的那盏灯。定位是确定方位,父母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有敬畏心和谦卑心。有时做好一个父亲比当好一个将军还难。许多特级教师在学校能带好班里的学生,但拿家里的孩子完全没有办法。到位,父母做到位了,孩子自然优秀。父母都做不到位,怎么要求孩子优秀?
家长需要先反求诸己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皇甫军伟: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要把家长的功利心破除掉,还要把家长的浮躁和焦虑化解掉,这是两大毒瘤。
目前,我觉得比较有效、可靠的就是每天给家长在微信里发一篇文章,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决他们内心的问题,家长每天也回复一篇,天天如此。我给他们讲孔子的“四十不惑”,不要被外在功利的东西所迷惑,回归自己的内心反求诸己。我还讲孟子的“不动心”……
最开始家长写得很痛苦,但越写越轻松,内心一片“清凉”。家长静下来了,也能把这种东西传递到孩子身上,赢得孩子的心。
此外,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急。我们平时对花草都不急,对一个孩子为什么那么急?其实家庭教育不是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是活出来的一种状态。你心里有美好,往那一站就让人觉得舒服。反之,有些家长总说“孩子,我只希望你快乐”,可说话时经常皱着眉头、双眼含着眼泪,这样的做法并不会让孩子多快乐。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解决家庭教育的许多问题?
皇甫军伟:是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确实很强大。文化自信要先在家长心里信起来,但现在家长对许多东西不信。
有些国家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比如日本,日本对礼、德、静、秩序很重视,这个规则其实来源于家庭。日本的大街小巷人们很注重“静”的礼仪,火车上没有吵吵闹闹的声音,大家用手机交谈时也都尽量小声。美国的家庭教育也很不错,我去过几个美国的家庭,孩子放学回家后只想着看书,崇尚艺术、思想等东西,而不是世俗的东西……
这样的家庭其实有一种无声的秩序,那就是来自内心的秩序。小方法和小技巧很难解决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我希望从“大道”上来看家庭教育。
中国教师报:您说过家庭教育有3个维度,能跟我们展开说说吗?
皇甫军伟:一个是厚度,一个是高度,一个是纯度。
德行如果没有厚度,不够厚,这样的人容易生气,爱发火,爱指责别人,闹得鸡犬不宁、心神不宁。德行浅的人往往还爱用道德标准要求别人,其实道德是要求自己的。高度是指内心的高度。家长要用大格局来教育孩子,否则孩子很难成为“大人”。没有格局的人到社会上也很难有担当。精致的利己主义从哪里开始?其实从家里就开始了。纯度指教育人是真诚的、纯粹的,而不是带有什么目的。教育孩子也一样,纯粹是希望他好,这样的真诚是很有力量的——哪怕全世界对他失望,也会有人相信他。
许多人评价我的学生,说他们是博士、硕士,各方面能力很强,但我更看重的是学生若干年后沉淀下来的做人的德行、格局,还有他们积淀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如何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
皇甫军伟:家庭教育需要一场父母指向自我的实践和革新。家长要通过自我的改变把孩子的心养住,不求一朝一夕,只求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家长也不能只关注方法层面的东西,一套方法可能非常好,但有时“拿不走”,因为换了人、换了环境往往就不会成立。
另外,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上缺乏谦卑之心。比如家长看到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就说“都懂”,这也是家庭教育问题比较难解决的原因。因为没有敬畏和谦卑,就没有真正的感悟和思考。
家庭教育是无形的,不像学校有教材、课堂等。家庭教育是无声的,家长不说话时传递出来的信息,有时正是家庭教育最真实的东西。
家校之间的连接点在“敬”字里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哪些区别?
皇甫军伟:家庭教育主要是“成人”,学校教育主要是“成才”。学校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一定的愿望,但根还是在家里。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大区别。
现在我觉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野蛮生长,家庭教育一片荒凉。尽管学校都建了家长学校,到处都在讲家庭教育,但大多数还是在帮助学校完成孩子学习的那份东西,而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另外的东西。
中国教师报:家校该如何更好进行配合呢?
皇甫军伟:家校在“筑魂”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成就孩子、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家校二者没有矛盾,只是各自站错了位置,反而创造了冲突,所以家校要各归其位,不然混在一起容易乱。
家庭教育更注重内在的层面,学校教育更注重外在的、显性的层面。有教师说学生“软硬不吃”,那往往就是内在的根出了问题。教师教育的光是普照的,孩子能接受多少,这个决定性因素在家庭。知道尊重教师的孩子肯定在意教师的话,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往往也不会尊重教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听话”“不好管”。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接点就在“敬”这个字里。家长要敬教师,教师也要敬家长,而不是无端要求,不是互相指责。“敬”这个字让阳光雨露与土壤成为一体。
中国教师报:最后能不能总结一下您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皇甫军伟:我总结了三句话:养鱼重在养水,谁家的水养得好,鱼就能养好。养树重在养根,要去关注根,因为根是沉默的。养人重在养心,心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根。这是我研究家庭教育的一个逻辑起点。
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最美的孩子来自于父母好的教养,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希望。
(皇甫军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著有《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家·长——如何引领孩子内心成长》《以心育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