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包校共建”改变薄弱学校

[db:作者]  2020-02-26 00:00:00  互联网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属于辽宁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教师结构性缺编、非本专业教师大量从教的现象,致使学校管理涣散、教学质量低下。

    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从2015年9月开始,对区域内的乡村薄弱学校实施了“包校共建”。具体内容是: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教部、小教部等主要教研部门主动承包一所乡村薄弱学校,与之开展共建工作,共建时间最短一个学年,参加共建的教研员每周深入所包乡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对该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诊断、示范指导和培训提高,帮助学科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一路走来,“包校共建”深受好评,改变了农村学校的薄弱局面。

    以课堂为阵地,深耕细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有效提升。学期伊始,教研员就把“包校共建”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教研计划,并且有针对性地制订详细帮扶共建计划。依据计划教研员每周都要到所包乡村学校进行具体帮扶指导,以新课标、新课堂、新技术为研究重点,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四研四备”指导。“四研”是在备课时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法学法为前提进行教研;“四备”,即教师自己先备课为“一备”,在一备基础上同组教师再集体备课为“二备”, 教研员再指导备课为“三备”,上完课后重新备课为“四备”。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教师细研每一个教学环节,完善每个具体教学行为,把课堂教学主阵地抓严抓实,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以问题为抓手,务实研究,促进所包学校教研水平整体提高。教研员每次深入学校的同时,还要设计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是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好的做法、建议等,到下次进校指导时再收上来进行梳理、归类,筛选出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最佳建议,在月底的调研日集中所包学校的全体教师共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以问卷梳理出来的问题为重点,包校教研员、教师共同参与、平等交流,帮助教师解决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以问题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增强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解决了真问题,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以共建为平台,多措并举,整体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包校共建”实施伊始,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整合各方力量帮助共建学校。一是充分利用辽宁省“乡村导师团”送教下乡活动,促成共建薄弱学校与之结对,优先获得省内一流教师的送课和指导。二是按“包校共建”计划要求,学科教研员在薄弱学校教师中定期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再构”“区域赛课”等活动。活动中,教研员既是设计者、服务者,更是参与者、引领者和实践者,通过与广大教师密切互动,传播了先进理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课堂质量。三是组织所包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和相关管理者到市内名校进行跟岗研修,跟岗人员和市内学校的教师一起教研,一起听课、议课,一起上观摩课,一起参与学校的日常工作。跟岗结束后,跟岗人员回到学校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实现经验共享。四是根据所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德育部、心理健康教研部、教育信息技术部等部门的教研员,定期到所包学校进行班主任工作、学校主题班队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等方面的培训,全方位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此外,在省、市开展的有关教学竞赛、教师基本功培训等活动中,教研员也主动创造机会推荐所包学校的教师参与,让他们多开阔眼界,多见世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包校共建”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面对乡村教育,“包校共建”只是“治标”,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匮乏、管理松散、家长不满意的状况。二是在“包校共建”过程中,教研工作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教研员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每周还要深入所包学校;另一方面,面对庞大的乡村薄弱学校的渴望与需求,单靠教研部门的“包校共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三是面对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新任务,市级教研部门如何协调好县、区教研部门开展乡村学校的教研指导工作,如何与“扶贫助学”有机结合,如何将对乡村学校的教研指导与乡村学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都是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作者系辽宁省阜新市教育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jiaoyu/zatan/2020-03-05/365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