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立人”的课改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

  (上接1版)

  

  比如,把所有记叙文归纳在一起后,再按照文体归类,分为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等类型,然后每种形式的文章选择2~3篇作为范文。

  “同一种问题,我们会挑选出一两篇文章进行精讲,甚至拿出比大纲规定更多的时间弄透它。剩下的选篇,作为赏析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与创作能力。”戴连波介绍说。而为了拓展学生的眼界,他们还编选了读本,遴选了许多美文,作为课外赏析的内容。

  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学科讲究“美感”,“逻辑性”不强,这样整合似乎问题不大。但数学、物理这些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能“整合”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七年部数学教师赵迎春告诉记者,整合教材对于数学学科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

  “现在我们中学教材里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分布在七八九3个年级里,七年级的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八年级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全等,九年级是三角形的相似。”赵迎春对此评价为“讲起来不顺手”。

  “一些知识在七年级时讲过了,等到八年级讲的时候,需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学生早忘了,又得重新温习,与其这样,不如把有关三角形的所有内容归纳出来,作为一个完整、单独的体系来讲。”

  教材整合了,知识体系改变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学校规定,整合之后,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本单元、本节课的整体直观的知识导图。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拆卸,细致学习研究每个知识点。然后学生再重新组装整合,形成学习导图,与教师呈现的知识导图相互印证,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从教师的知识导图到学生的学习导图,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

  “以整体整合教材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导图为突破口,从整体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整体验收形成学习导图结束,这恰好实现了一个整体的高效大循环教学。”校长李洪江介绍说。

  除了知识导图,教师还要编制导学案。与别的学校导学案不同,立人学校的导学案是在整体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学情,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为主线进行编制的导学文本,以“知识导图”为依托,在教师的导学案中含有学生的学案,一案分用。

  “‘导案’是教师的导学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两案呼应,相互印证。”曹宏伟说。

  “有了知识导图、导学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对怎么学,学什么心里更有底儿了。”李洪江说。

  几年的探索下来,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124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肯定。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对立人学校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在多次深入学校“摸底”之后,他对“整合教材”给予了毫不掩饰的激赏:“这样做的效果是老师用教材做工具来教知识,不是专教教材。整合后的教材可以节约很多课时,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充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曾经的“课时不够”、“进度不能保证”的问题已经不成其为问题。

  曾经的学习者现在也成了课改典型,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都有学校慕名来立人学校参观学习。

  甚至有人称立人学校为“东北大地上的杜郎口”。

  对此,李志信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原来我们是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现在我们是一脚踩着杜郎口的肩膀,一脚踩着自己的肩膀摘星星。在改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用改的办法去解决。只要坚定信心往前走,我觉得课改会越走越好。”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学校亦然。

  “立人之行使我深深看到了我校与他们的差距。立人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体制和管理。我亲眼看到学生离校后班主任对卫生不彻底的班级进行清扫。”一位来立人学校参观的黑龙江教师感叹道。

  的确,改革始于课堂,但又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立人学校的改革创新已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拓展延伸至管理、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富有立人特色的五大育人模式。

  “教育就像是一帖中药,必须几十服合力作用,才能产生效果。”李志信说。

  让很多学校称赞的立人管理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体制、两个机制、两个建设”的“122”管理模式。

  “一个体制”即灵活自主的管理体制,作为民办学校,学校的董事会与校委会共同决策,充分调动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这部机器高效运转,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能。

  “两个机制”即评价机制与后勤保障机制。学校专门构建学校、年部、教师三结合评价机构,制定评价细则,实行交互立体“捆绑式”评价,激发教师教学工作激情,凝聚团队精神。

  “两个建设”即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提及队伍建设,一句笑谈或许可以证明这里的教师行情之好。

  “从我们这里出去的老师,大家一听是立人出来的,都不用考核,直接聘用。”一位年轻教师笑着说,言语中透出一丝自豪。

  但除非特殊情况,尽管身处民办学校,这些老师并不愿意离开,哪怕有“转正”的机会。

  “在学校里,我如鱼得水,一个眼神,孩子们就知道我的意思,我第一次知道师生还有这样的感情。”转校过来的七年部数学教师刘健笑着说,她现在是学校里公认的最会“发展学生”、“利用学生”的行家里手。

  “头一天我大学刚毕业,第二天就成了60多个孩子的家长,真是手忙脚乱。”七年部英语教师张人方回想起自己刚来时的青涩,忍俊不禁,而现在的她,已经是孩子们心中的孩子王。

  不仅新手这样说,即使是干了一辈子教师的付素荣,也对学校有着深切的感情。从公办学校内退之后,来到这里,付素荣坦言“在这儿工作一个月,相当于公办学校一年”,因为太用心,但是她还是愿意,因为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和期待。“我要对他们负责任。”

  同样是老教师的龙敏贤,虽然年逾六十,但依然充满活力。“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学生都太可爱了,我把他们都当我的孩子看。”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浸润其中,立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做什么事,都有一种主人的意识和姿态。

  也正是基于此,学校的“125”德育模式才得以全面铺开。

  所谓“125”德育模式,即健全一个全员德育体系;进行道德与法制相结合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优秀班级合理组”、“优秀校园家庭”、“优秀小组”、“优秀宿舍”和“优秀个人”五项评比活动。

  “学校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关爱。”德育副校长李波介绍说。

  考虑到很多孩子周末无法回家,学校专门推行代理家长制。全校180名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代理家长。每个班分为A、B两个部分,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共同担任代理家长。每个周末,校园家庭活动正式开始,学校的教室和操场,被不同的家庭占领,有开展歌咏比赛的,有举行跳绳比赛的,还有学书法的……五花八门,孩子们的笑声萦绕在操场上,久久不散。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教师和学生。

  当教师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当学生的活力被充分激发,这所学校的发展可想而知,尤其是教学成绩,更属于李志信口中的“副产品”。

  最近几年,立人学校的教学成绩不仅让学生吃惊,家长吃惊,更让教师吃惊。

  “我们自己都奇怪,怎么高出全县平均分270多分。”

  可是,在成绩面前,改革者依然在探索,“我们不再给老师提固定的模式和框框,他们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课改从最初的自上而下到现在的自下而上,我想,这才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力量。”李志信——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言语铿锵。



/jiaoyu/zatan/2020-03-06/3688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