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拳头打在教师脸上,疼在我们心里

[db:作者]  2014-12-1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师生关系的紧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也不是短期内完成的。重建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老师、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全社会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做旁观者。

    ■张贵勇

    “先生早!”

    “小朋友早!”

    ……

    师者谆谆,学子莘莘,《开明国语课本》所描述的学校生活、师生关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近日发生的一连串新闻事件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教育者的脸上,疼在每个人的心里。

    有媒体报道,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一中的教师,因一位高中老师被学生当众羞辱,以及一初中老师被学生殴打,导致该中学老师人人自危,集体休假不敢上课。更夸张的是,上海市某小学教师发现,自己被学生携带的“秘密武器”监控,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实时传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

    一边是学生对老师挥拳以暴力相向,一边是学生家长与老师展开一场“猫鼠游戏”,让人不禁纳闷,现在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何以至此?到底是什么使得学生如此暴戾?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最基本的颜面?

    表面上看,鲁甸一中学生“揭竿而起”的原因是,一名初三学生上课时睡觉,任课教师提醒他几次他都不听,便用书拍了杨某一下,杨某随即站起来打了老师面部一拳。对于“为何要监听老师”,学生家长的解释是,一方面为了知道孩子上课是否积极发言,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被欺负,监听录音可以做证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辞,但看似无可厚非的理由背后,透着浓烈的不能吃亏、不能被欺负、不能受一点委屈的利己心态。不可否认,当下的校园越来越受到社会逐利本性、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蔓延的诚信危机也逐渐让传统的师生关系变了味道。同时,唯分数论的教育观、不科学的评价体系、生硬的管理方式,也使师生之间仿似购买服务与提供服务的商业关系,由此把教育带上危崖。

    教育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对于紧张的师生、家校关系,每个人都该反思。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句话不仅是对教师而言,更是对学生及其家长、所有处在教育这个“场”中的人而言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笔者上小学时,班主任见班里的男生头发长了,便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理发,让我们保持着干净整洁的外表。听到班主任声音沙哑,我们也轮流给老师打一杯热水。多年之后,师生相见,当年的细节仍念念不忘。我们愈加明白,比学习新知更重要的,是难得的同学情、师生缘,那一段求学时光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美国年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曾说,我的教室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恐惧。正是这种师生之间相互爱戴,第56号教室因而每天都上演着令人惊喜的一幕幕。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没有信任的关系便没有教育发生的可能。恢复师生、家校之间的信任关系、合作意识,需要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畅通沟通机制,更需要身在教育场中的每个人改变心态,重建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教育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师生关系更是一个时代社会伦理的反映。长期以来,师生关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批评也好,表扬也罢,更多的是片面追究学校、教师或学生某一方的责任,而没有从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分析,没有看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古代社会提倡师尊生卑,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核心是互相尊重、互敬互爱,以心育心,即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之于学生,是尊重教师,全面发展自己,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之于教师,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自身也获得成就感,实现生命价值。

    师生关系的紧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也不是短期内完成的。重建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老师、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全社会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做旁观者。

    (作者系本报记者)



/jiaoyu/zatan/2020-03-06/3732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