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对接行业岗位需求 突出财经应用特色

[db:作者]  2014-12-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会计系学生李程凤荣获第七届“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精英赛总冠军

    学生开展实训活动

    学生在实习基地上实践课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河南财专)建校于1963年,在发展中形成深厚的财经应用特色。近年来坚持开拓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围绕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强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育,取得丰硕成果。

    2014年6月,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银行业务综合技能大赛中,河南财专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10月,河南财专代表队在第二届全国高职房地产业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继去年斩获一等奖后再获佳绩。

    该校近年来在第六届、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团队特等奖,在全国首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第五、第六届“广联达杯”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软件大赛、安装工程算量大赛中分别荣获新人奖总冠军和一等奖。

    优化专业结构

    打造财经专业群

    近年来,河南财专主动贴合行业岗位需求,挖掘传统专业优势,嫁接培育新兴专业,突出财经应用特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依赖度、贡献度,形成专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

    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改造传统专业。学校贴紧区域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不能适应河南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向特色化、应用型方向拓展。如,将原来主要面向政府税务系统培养公务员的税务专业改造为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岗位的税务筹划专业;将基建专业改造为更加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造价专业。改造后,专业的应用性特征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明显提升。

    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专业。该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需要,细化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依据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和岗位要求对接。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建设规划,围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体系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2009年以来,增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金融管理与实务、建筑设计技术、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与市场对接紧密的专业。这些新专业建设中,均开设了财税、会计等课程,强化了学校的财经应用特色。

    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专业集群。河南财专作为河南省成立最早、时间最长的专门财经人才培养学校之一,1963年建校伊始,工业会计、商业会计、财政和农业会计等专业在省内具有仅有性。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财税、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群为主体,与以工程、信息、法律、艺术等专业相辅相成的专业体系。在已开设的44个专业中,有一半以上专业可直接服务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主导产业和主流业务。学校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名牌特色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建设与河南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强化工学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财专把握中原经济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工学结合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朝着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积极探索。

    围绕职业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该校坚持跟踪掌握财经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及时更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构成。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拓展、综合素质和实践等6大模块,实践体系分为课程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3个层次。大部分专业实行“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五个学期在校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入行业、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对于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实行“4+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两个学期在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强调应用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该校突出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上的一致性,将“教·学·做”融于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法、情景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依托学校2012年首批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增设精品课程、视频点播等多个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突出课堂教学实践导向。

    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微视频自学提前接触相关知识,课堂的时间则用来实践、操作、展示、分享、辩论、讨论,课上课下贯通,采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实现了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融为一体的教育。2012级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李昱星认为:“微课程方式的运用,使‘让我学’变成了‘我想学,我想讲,我愿意主动学’。”

    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期间,主办大赛的国家教育部门有关单位推介了李爱红老师主持的“微课程”教学方式。在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中华教师能力提升协会等行业机构举办的论坛中,对该教学方式进行了专门介绍。在2013年度河南省实践育人案例大赛中,“会计电算化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被评为一等奖。

    提升实践能力,优化实训安排。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学校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坚持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实现学生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校重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的课堂实验实训与课外实训学时超过总学时的50%,实践训练课程开设率达100%,各专业实习实训时间累计都在半年以上。

    提高就业竞争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考核和鉴定工作,在河南省财政部门、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支持下,积极建设学校鉴定站,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在校生技能鉴定人数逐年增加,“双证书”获取率连续多年超过85%。学校现有会计证培训(鉴定)站、建设系统培训机构、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教学基地、普通话测试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等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进行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建设工程造价员等职业鉴定。学校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将会计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工程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实现了职业能力训练考核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及证书考核制度的接轨,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创新办学模式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河南财专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该校与用友公司、河南亚太会计集团、广发财务集团、国基建设集团、国泰君安证券、郭亮影视基地、常熟裕坤国贸酒店、宁波和丰花园酒店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0多个,定期派出相关专业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实现直接就业。

    校企共享人才资源。学校选送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一线生产实践或指导学生实习,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来自中原证券、洛拖集团、中兴重工、亚信集团等著名企业机构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每年受邀进行课程建设及实训项目开发100多人次。通过互派互聘、双向交流活动,提高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

    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三对接”,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职能在培养全过程中同时体现,使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等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学校与河南省物业管理商会联合开设物业管理项目经理班,与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物流管理订单班,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订单班培养中,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轮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其间实行“岗位师徒制”,企业导师手把手教学生,带学生入职。 

    2012年以来,河南财专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之一、中国教育总评榜全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2014年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名片”等称号,在社会上拥有了良好的声誉。河南财专师生将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奋力前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武维潇)



/jiaoyu/zatan/2020-03-06/3741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