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关工委为新生作理想信念报告
老少共建学生党支部
退休老教师们与法学院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专题教学观摩研讨
关工委老师为学生记者协会授课
关工委老师指导学生书画协会活动
偌大的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观众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场景来自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报告会”现场,校关工委彭启瑞老师与近千名新生共话“为什么上大学”。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彭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向年轻学子们传递着信仰的力量,而他用朴实的语言给学生们算的三笔账,令许多学子泪湿了双眼……
自9月新生入学以来,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紧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主题,组织老领导、老专家开展了新生理想信念主题宣讲活动,通过以校情校史、学校精神、理想信念、为学为人、励志成才等为主要内容的20余场宣讲,给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上了精彩的入学第一课。而这,只是西南科大关工委老同志退休不退岗,始终坚持参与学校育人环节的一个掠影。13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组织老同志为新生作理想信念报告200余场。老领导、老专家作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20年来一直坚持发挥余热,作报告、进公寓、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与青年学生交朋友,学校育人主战场上,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在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传承文化 播种梦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核心。西南科大关工委每年配合学工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
西南科大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60多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西南科大精神。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学校关工委都组织老领导、老专家结合自身的经历,向同学们介绍学校的历史变迁发展成就、学科特色、办学特点等,同时还会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告诉大家西南科大“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内涵。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一张张饱含历史沧桑记忆的老照片,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生命学院14级新生贺强英说:“通过听老一辈们讲学校的故事,我知道了学校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特色,我为母校感到骄傲,会无比珍惜在西南科大的四年时光。”知史可以明鉴。学校历史和西南科大精神大大激发了学子们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爱校热情。
老领导、老专家们还给同学们讲在大学里该怎样学习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新生讲在实现自己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讲为学为人,讲如何度过大学生涯,为同学们算经济账、青春账和感情账……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朴实无华的报告深受学生欢迎。不少同学在听报告后写出心得体会,谈收获,谈感想。土木1408班陈健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带着几分迷茫和彷徨来到大学,听了周润宇老师的报告,犹如春风扫去我心中的阴霾,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生,大学四年的生活该如何去度过!”文艺学院新生文科表示:“老专家们虽已退休仍心系学生,年事已高却诲人不倦,我们敬佩他们渊博的知识,更敬佩他们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13年来,校关工委组织老专家坚持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他们结合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载体 传播梦想
张静是西南科大数学1101班的学生,为了在找工作之前有一些工作经历,大三下学期便开始寻找实习单位,当她被绵阳游仙区一家教育公司通知去试岗时,她感觉有些矛盾,自己应该安心读书,还是一边读书一边去上班学习,或者等着找更好的实习单位。带着这样的困惑,张静向关工委“乔老师在线”发出求助。乔老师及时回复了她,希望她将“勇闯社会,大胆实践”作为求职的座右铭。按照乔老师的回复,张静很快找准了定位,在学习和实习上找到了平衡点。
“乔老师在线”网站从2002年起坚持至今已走过了10多年历程,网站秉承“面向学生、面向校友、面向青年教师、面向家长”的服务宗旨,搭建起了学生、校友、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网上交流的内容相当丰富,从谈做人到做事,从谈思想到心理,从谈光明前途到眼前难事,从谈个人到学校到国家,应有尽有,成为了网络思想教育的有效平台,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许多校友更是赞誉有加。
关工委老同志还配合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各学院党委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其工作内容从上党课、入党谈话,到开展老少共建学生党支部。党委组织部聘请老党员担任特邀组织员,每年与入党者谈话占学生入党人数的一半。老同志们讲党课200余场,听众数万人次。老党员们在讲党课和入党谈话以及老少共建党支部中,以自己多年党内生活的感悟去启迪青年学子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关工委老同志还充分发挥良师作用,以学生公寓为“第三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从2005年起,学校关工委一批老同志深入寝室,开展学生关爱工作。他们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走出人生“低谷”,同时注重公寓的“微环境”建设,让公寓成为学生成长的“活水鱼塘”。在关工委老同志的帮助下,一些“网虫”变成了“书虫”,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同学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成为积极向上的人。老同志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对学生的真心关爱,默默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
每年暑假,生命学院退休教师康德灿都很忙碌,因为他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指导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从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再到总结成果,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仔细过问,学生实践团队在康老师等一大批老教师的指导下,获益匪浅。多年来,关工委老同志们积极参加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对学生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出好的建议并进行具体指导。
学校关工委从1997年开始,对大学生社团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一批有特长的老同志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担任顾问,对其活动和建设进行指导。他们的热心帮助、悉心指导,有效地提高了社团活动的质量,推动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关爱深深 托起梦想
小燕曾是西南科大法学院的学生。由于来自农村,家境不好,她显得比同龄人懂事许多,学习上刻苦努力,积极上进,在生活上省之又省,显得十分瘦弱。关工委彭启瑞老师知道她的情况后,经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谈人生、谈理想,如今的小燕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她说:“彭老师给了我家的温暖,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小燕只是西南科大众多得到校关工委老同志关爱的一员。多年来,学校各级关工委对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地震灾区学生,在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帮扶。有的二级关工委还建立了“党员爱心基金”,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帮扶工程”。一批老同志默默坚持着资助贫困生的活动。
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关工委老同志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和推荐咨询等几个方面,主动关心、帮助大学生就业。他们或开办专门讲座,自己现身说法或请校友讲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正确路径;或请校外人才、相关专家到校讲就业形势及如何正确应对;或积极主动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集体和个别咨询指导;他们与毕业生一起参加校内及地方的人才招聘会;利用各种资源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一大批关工委老同志坚持和青年学生们交朋友,与他们交流思想、学习和生活,对学生们的影响颇大。“他没有教给我什么专业知识,却教会我怎么样为学为人,怎样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怎样面对挫折摆正心态。”“大学四年,我庆幸自己遇到了那么多好老师,不仅教授我专业知识,更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我将永远记住他们的鼓励与教育,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许多学生在毕业时或毕业多年,仍对当年关工委老同志的关心感激不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同志作为学校宝贵的财富,在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南科大关工委工作得到了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种特殊而有效的工作方法——融入。关工委工作融入主渠道,并注意创造自身的工作特色,是学校关工委能够取得成效并越来越受到主渠道关注和好评的关键所在,也是关工委能够作为学校育人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存在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国家教育部门关工委理论中心顾问、四川省教育部门关工委原副主任张凤山如此评价道。
西南科大关工委工作20多年来获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中国关工委、国家教育部门关工委、四川省关工委和四川省教育部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集体”称号10次;有5个二级关工委受到省的表彰;关工委有16人次受到从国家到省各级关工委表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关工委及老同志的先进事迹。(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