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中职教育“精品”强校

[db:作者]  2014-12-2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坐在笔者面前的郑天顺,文质彬彬,内敛含蓄,典型的学者风范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缔造了当地职业教育典范的掌舵人。但事实不容争辩,一部郑天顺的创业史就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发展史。

    自走马上任以来,郑天顺紧抓机遇,谋划科学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探索实践职业教育新模式;制度改革,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系列革旧维新的治校良策犹如一剂剂强心剂,为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其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从省示范到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再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的“三级跳”,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熟悉学校发展的人都知道,如此大快人心的手笔可谓是郑天顺的呕心之作。面对重重困难的挑战,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最终凭借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卓越的管理才能把学校打造成了一所“精品”强校。

    让我们跟随郑天顺的脚步,去探寻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去感悟其人、其心、其精神……

    笔者:郑校长您好,早就听说您的名字,很高兴今天能来拜访您,听说您走马上任后,在校园里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郑天顺:好的,我们知道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强大的感染力。所以我们学校要创建一种浓郁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入我们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块两米宽两米高的LED屏幕,上面会循环播放学校的新闻,现在播放的是《青春的足迹——一个中职生的一天》,这个纪录片分别以下厂实习的学生和高考班的学生为对象,记录了他们的一天,展现了新时代中职生的风貌。每天都有很多学生驻足观看,以纪录片里面的同学为榜样,汲取他们的正能量,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有句话说得好“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走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诉说文化的石头、墙壁、黑板与花草树木,学校采购了形态各异的石头,因“石”制宜,通过刻字、上漆,赋予每块石头生机和灵性,置于校园花丛、绿树、草坪、教学楼、实训楼、寝室楼之间,分别以“思”、“善”、“勤”、“诚”、“健”、“合”、“感恩”、“笃行”、“自强”等命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学校还将生态文化、儒家文化、企业文化、温馨提醒融入走廊文化中,借用各学科、各时期、各领域的名人名言,让全校师生都接受名人的教育、大师的洗礼。另外,学校积极创建以“见老师,打招呼;见草坪,绕道行”、“和为善,忍为贵;孝为先,礼为贵”等为主题的提醒语,用以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创建以“中国古代先哲圣贤”、“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图”等为主题的儒家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创建以“名企介绍、名企格言”为主题的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走进我们的教学楼,你会看到通过师生活动照片、墙角花架、格言卷轴、笑脸墙等布置的教室,既温馨又有特色,不仅改善了学习环境,也加强班风学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可是我觉得还不够,最近我又有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建设云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校园。实现万兆进校园千兆到班到桌面,办公室区、教学区、会议区无线网络全覆盖,以及一卡通系统建设,来实现在线师生签到考勤、公共区域实训场所无线联网门锁管理、校门寝室实现障碍通道管理,学生进出自动实现考勤功能,考勤数据短信自动传送至家长或班主任,一卡通微信APP公共服务平台、掌上WAP服务平台建设可实现学生在线金额变化的提醒(充值、消费、转账等)、余额查询、消费明细查询、定期消费汇总提醒、自助挂失、修改查询密码等功能。这些都会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家校之间的沟通效率。

    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在校园内为同学们创设了自主创业的环境。烹饪班的同学们已经在食堂旁边创设了美食园,机电数控学部和汽修工程学部也创立了学生课桌椅诊所以及洗车服务点。不仅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自主做事的信心,也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为进入职场做足准备。

    笔者: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以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着力创新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郑天顺:好的,说到人才培养模式,现在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适应性不够,如何践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立特色有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我就以学校重点建设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设备方向)专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提出的“产学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地方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新课程开发突出实践环节的权重,强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课程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建立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强课程的推广和使用。

    我们还创新了“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两平台、三环节、四结合”模式。“两平台”指学校、企业两个平台;“三环节”指“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四结合”指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学部立足校内平台,实行产学结合,凭借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实施工学交替,依托校外企业平台,推行顶岗实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与企业对接,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完成企业一定量的训练模块,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学期末,由企业对每个学生的出勤、成绩等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评分。

    “产学研”模式加快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分析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单元(情境),使学科体系转变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加快我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产学研联合体使学校与企业更加紧密,学生不仅在学校就能接触企业的新工艺,而且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实用性强、积极性高,最好的是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笔者: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学校如何吸引、培养、使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郑天顺:是啊,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育是关键。近年来,学校以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把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五位一体”培训工程和青蓝工程两方面。

    “五位一体”指的是“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别、国外”为一体的教师培养工程。一是全员培训工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实施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市级培训为基础,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因人而异,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三是优秀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省级培训为基础,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级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四是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以国家级别培训为基础,采用分层次培养方式,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教育科学实践研究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五是高技能研修工程,以国外研修为基础,选派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五位一体”培养工程体系的支撑下,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教学理念、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青蓝工程活动内容是指聘请我校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青蓝工程活动采用“一带一”的形式,在备课、上课、作业、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预计一到三年内出成果。青蓝工程已经进行到第二届,在过去的三年间,第一届师徒合作愉快,新教师积极主动向师父学习,在师父的指导下不断磨炼自己上课、科研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并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在教学的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笔者:中职示范校的建设任务是通过抓住发展机遇,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形成时代特色,立足于区域经济,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咱们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郑天顺:是啊,我们深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因此学校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重,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规范培训,质量第一”为工作思路,实行“开放互动、共管互赢”的培训模式,在办学的同时,不忘反馈社会,向社会尽一份责任。

    一方面,学校致力于将专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训对口优势,积极主动对接省、市社会培训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培训政策动向,用足用活培训政策,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社会培训工作。目前,我校是浙江省批准的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浙江省技工人才输送基地,是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批准的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定点培训单位,被省总工会确定为职工培训基地。其次,学校充分发挥在衢州行业协会中的地位,与市道路运输协会合作,开展了营运驾驶员、汽车维修工从业资格培训;与市物流协会合作,开展了物流从业人员专项能力培训,并成为衢州市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与市汽车流通协会合作,开展了汽车销售人员职业培训。另外,学校还主动与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元立集团、巨桑家私等衢州骨干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生产淡季,以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坚持上门办学,积极开展“送培入企”,把课堂设在企业,实施“点对点”的培训,让一批企业在产学结合中顺利地实现了转型升级。

    近年来,学校共培训鉴定50461人次,平均年培训鉴定超15000人次。通过扩大社会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潜能,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郑顺天校长的带领下,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争创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精品”强校。

    (王丽英 蒋乐兴 宋文剑)



/jiaoyu/zatan/2020-03-08/3767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