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开沅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张天一 北京大学硕士
柳艳兵 高三学生
张伟 农村中学校长
周浩 技校生
林森浩 复旦大学学生
周鼎 四川大学教授
或许有一天,后人翻起这份已经泛黄的报纸,他们可以看到,2014年,有哪些人和事在时间中留下痕迹;他们也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纠结、所秉持的价值观以及对人性的赞美。
李小文——布鞋
李小文应该是2014年最为公众所熟知的院士了。201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他黑衣蓄胡、光脚穿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网友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随后,李小文的传奇经历被一层层剥开,网络上充满了排山倒海的惊叹之声。有网友说,照片里的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低调、沉默,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事实上,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在学术界早就是人尽皆知的“技术宅”和“优质叔”。以这样一种方式闯入公众视野,尽管有些出人意料,但也算是情理之中。
他的履历表令人肃然起敬。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他不改本色。他爱读金庸,博客便取名为“黄老邪”,学生间的QQ交流群起名“桃花岛”;他爱好喝酒,一度每天一斤二锅头;他幽默风趣,他知道自己因为光脚布鞋的照片走红了,于是在一次演讲中,当他看到主办方准备了一张能遮住脚的桌子时,便风趣地表示:“谢谢你们,为我考虑得很周到。”
点评:说起来,公众对李小文的好感,源于他把高深的学识和朴素的为人结合得近乎天衣无缝。李小文代表的是一种社会上的稀缺精神。舆论对李小文的热捧,是公众对“真实的人”的热切呼唤。
章开沅——退休
2014年4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荣休仪式”。华中师大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从“资深教授”岗位上退休,引起轰动。
看似普通的退休,为何会引发公众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章开沅经过4次请辞才如愿以偿,更重要的是,他凭此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辞去资深教授的第一人。
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未设立院士,资深教授是最高学术头衔,由高校自主评选,享受院士同等待遇,并且与院士一样实行终身制。由此就可得知,在很多学校还要靠这些人撑门面、拿课题的当下,要请辞资深教授,如同请辞院士一样,面临多么难的现实操作。
章开沅自己分析:“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反应呢?我想主要是和目前这个改革有关系。院士也好,资深教授也好,都是一个称呼,这些称呼在各个国家也有。但是在别的国家没有这么特殊,可在中国变成了一种很特殊甚至于特权的待遇。”
学术头衔终身制一直备受争议。章开沅认为,学术头衔终身制的本意是想让学者无后顾之忧地进行科研,但如今却本末倒置,追求学术地位比钻研学术的人多得多,使得学术发展深受其害。他决定身体力行,“年迈退休,应属当然,荣誉可能终生,工作自有了时。现今学校、学科形势大好,后继有人,英才辈出,实乃敝人急流勇退,圆满谢幕之良机,庶免挂名装点尸位素餐之过失”。
点评:面对这样一位老人,说什么致敬的话都是多余的。且让我们祝愿吧,祝愿他退休生活愉快!
张天一——米粉
2014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张天一与3个合伙人凑了15万元,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开了第一家“伏牛堂”常德米粉店。6年的法律学习生涯,没有换来律所里的西装革履,反而换来了炒勺和围裙。但是对张天一来说,这符合他的成长逻辑。此前,他已经开过一个饭馆,也在国家机关做法律顾问,作为保险推销员厚着脸皮去向每个路人推销,甚至跑去终南山体会了一个月隐居者的生活……
“伏牛堂”开业后,毫不意外,舆论一片哗然,他被贴上“北大硕士卖米粉”的标签,和之前卖猪肉的陆步轩一起被钉在了最高学府的“耻辱柱”上。他始终想不明白,那位卖猪肉的校友,哪怕已经做成企业,为何还要一个劲儿说对不起母校。“有人说这是有违北大精神,但是北大精神核心并非‘精英’,而是‘自由’”。张天一说。
于是每当争议声不绝于耳时,他都会想起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写给自己的致谢词:“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赢家。”
如今,已经靠卖米粉站稳脚跟的他,穿梭于各个创业交流活动,结识年龄相仿的创业者,张天一期待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产生化学反应。他已经公开了餐饮业中视为核心机密的的米粉配方,因为他的目标,不会仅仅停留在卖米粉。
点评:张天一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觉得创业是一件很棒的事,在于它可以创造规则,你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规则和方式生活,我觉得这是我马上要创业的一个理由。”这个把“霸蛮”印在体恤衫上的湖南小伙子,虽然年龄属于“90后”,但是创业者精神品质的精髓已经在他身上浮现。创造规则,进而以创业改造社会,张天一,卖的不仅仅是一碗粉。
柳艳兵——夺刀
2014年5月31日,在江西宜春市区至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高三学生柳艳兵及其同学易政勇等5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事发后,柳艳兵和易政勇被送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较重,无法参加高考。
“夺刀少年“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宜春市人民医院为柳艳兵和易政勇安排了一个两人间的病房。病房里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篮,花篮上写着“早日康复”、“向英雄致敬”等温暖的留言。教育部委托江西省教育厅看望慰问柳艳兵,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并表示待他身体康复后,教育部门将为他组织单独考试。清华大学、南昌大学、宜春学院等高校表示愿意全力帮助柳艳兵实现大学梦。澳门大学更是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传真。当所有人都觉得他肯定会去澳门读书的时候,柳艳兵却婉拒了。他最后的选择是省内的南昌大学。
柳艳兵说,被南昌大学录取后,不少人追问我,为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感激。“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是南大,在我担心因伤错过高考、没有大学可读时,第一个派人到医院看望我,给我送来橄榄枝;是南大,在我最绝望痛苦的时候,给我送来安慰、信念,点燃起了新的希望。”柳艳兵说。
点评:面对危险时不退缩,面对荣誉时不迷失。短短的两个月内,“夺刀少年”柳艳兵充分体验了人生的戏剧性。更难得可贵的是,面对去澳门读书的诱惑,他没有在荣誉的光环中迷失,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出了充满感情又最适合自己实际的选择。我们应该为他精彩的2014年鼓掌。
张伟——送别
这几年,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把校徽别在胸前最显眼的地方。秋渠一中,曾经是全郸城县各方面都落在后三名的学校,如今,已经成为有1100名学生的前三名的公立初中。
这一切的变化,和一个人密不可分——张伟。从20年前踏入秋渠乡第一中学当教师那天起,张伟教过历史、语文和地理,也教过英语。他的课总是引人入胜,当上校长后,张伟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课程改革。他打了一个比方:讲台就像舞台,教书也是艺术。自己肚子里有货,上了台才能有灵性。
让秋渠乡的孩子能在家门口读上书、读好书,是张伟的最大心愿。为此,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所私立高中开出20万元年薪聘请他,可他一盘算,秋渠乡一个孩子要是上县城读私立学校,家里要支出2万元。秋渠一中有1000多个学生,把学校办好了,让孩子们留在这儿,那不等于省下了2000多万元吗?于是,他拒绝了。
这个校长留给秋渠一中教师、学生最后的画面是:他手里拿一只掉了漆的喇叭,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出操。2014年3月17日,昼夜不停歇地工作了3天之后,他突发脑干出血,倒在了办公室里。3月20日,他的追悼会上,聚集了近3000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送别的队伍从灵堂开始沿着小路一直排到100多米以外的大街上。
点评: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感情往往最直击人心。回想那自发赶来的3000人的送葬队伍,依然会让人心有触动。张伟家庭条件一般,他不是没有发财的机会,但他选择了另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的身前身后事,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我们祝愿秋渠一中办得越来越好,因为这必定是张伟最大的心愿。
周浩——转身
2014年中国最具话题性的技校是蓝翔,但最具话题性的技校生却不是出自蓝翔。他是周浩,出身北大。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变成了普通的技校学生。这样的身份转变,足以让人不敢相信,但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周浩从小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他重装过。在当年的高考中,他考出660多的高分,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然而这样的高分,却成为他人生的束缚。在父母师友的压力下,他放弃自己偏爱的有很多实用性课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择了让大家感到扬眉吐气的北京大学。
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在一系列尝试均告失败后,周浩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他从北大退学,来到了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如他所愿,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很快脱颖而出,很多急需技术人才的大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
点评:周浩的转身引发的是公众对个人价值、人才培养、高校转型等一系列重大议题的讨论。周浩个人可以不去管这些议论,但是对社会成员尤其是管理者来说,这些都是值得好好探索的话题。如果哪一天,当有人也需要像周浩一样转身的时候,可以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那么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选择就真正实现了它的社会意义。
林森浩——二审
复旦投毒案的审理工作已持续一年半。2014年12月8日,该案二审,一审中沉默不语的林森浩突然翻供,坚持称自己和黄洋无仇无怨,没有杀人动机,并称“我在投毒后对水进行了稀释”。林森浩辩护律师斯伟江邀请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法医室主任胡志强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出黄洋死亡为爆发性乙型肝病巧发致死,并要求法庭重新鉴定黄洋死因。这一表述立刻点燃舆论爆点。
12月8日当天,原计划一天内完成的二审持续到深夜11时33分才结束。林森浩在开庭前专门给自己拟了一份“最后陈述”文稿,但由于时间原因,林森浩没有将文稿念完,而是直接交给了法庭。在后来曝光的这份765字的“最后陈述”中,林森浩称自己“在思想上无家可归”,并请求黄家原谅。林森浩写道:“并不奢望结局,如果侥幸还有机会,余生会尽力补偿黄家父母,服侍终老;如果自己还是走了,那也是报应,希望黄家父母好好活着。”
点评:从去年4月1日事情发生到现在,争议太多,唯一能肯定的是,不论最后审理结果如何,这一年半,对黄、林两家来说,都太过漫长。双方的父母和亲属,都承受了太多无处释放的压力。林森浩的一时冲动,彻底毁了两个家庭原本的幸福。案件背后,是性命攸关和法律尊严。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林森浩都将成为人们频频提起的名字,希望时光不会磨去人们对这起投毒案的思考。
周鼎——自白
2014年年底,四川大学教师周鼎以在网上发“自白书”的方式,火了。
12月23日凌晨,周鼎将一篇“自白书”发在了网络上。自白中,“一所高校就是一座衙门”、“高校是座农家乐”、“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听众的人”、“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等言辞,让不少人直呼“麻辣、过瘾”……
这篇源于宣泄职称评定中的一些不满、自认为很小众的行为,却因周鼎是四川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的身份,而被迅速放大和传播。周鼎从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工作八年半。来自四川大学本科教务办的一则报道曾评价,“他深受全校学生欢迎,选课人数差不多能把系统给搞崩溃掉”。
周鼎自言,《中华文化》一周只有三个学时,但他为此要准备三周。就在“自白书”发表前几天,周鼎获得“四川大学2014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该奖旨在“鼓励长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
“自白书”发表后不久,周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说实话,像我这样的呐喊此起彼伏,我不过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声。现在(的情况)就好像在听音乐会,你以为所有人都会起来鼓掌,结果就你一个人站起来鼓了,所有人都坐着、盯着你。幸运的是,不少人跟着鼓了掌,但也有可能鼓完掌后觉得,这人是不是神经病。”
点评:周鼎的“自白书”再次引发公众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讨论。人们想不明白又极其担忧的是,为何这一风气人尽皆知,却迟迟未能扭转?究竟还要有多少个周鼎,才能从根本扭转这样的局面呢?
高毅哲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