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古老的射阳河畔,镶嵌着一颗翠绿的明珠,她就是有着“红色圣地、水绿宝地、创业福地”之称的江苏省阜宁县。尽管经济欠发达,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县确立了“科教兴县、职教富民”的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强农富民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上阜宁这片热土,处处激荡着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潮。阜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阜宁职业教育的领军学校,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跳跃。多年来,学校坚持“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理念,围绕“做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者,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者,做老区办学成功的示范者,做苏北职业学校的领跑者”的办学目标,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自办与联办相结合、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省诚信办学、规范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走进阜宁中专,探寻阜宁中专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激荡着改革、发展、创新的春潮——
荡起双桨:
全力打造职教发展“大舰船”
阜宁中等专业学校占地280亩、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300余人。是国家重点职业中学、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2009年前,阜宁中专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师资薄弱,与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要求极不适应。“实施‘科教兴县、职教富民’战略,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一个基地作为依托。”该县教育部门领导说。为了满足大规模技能培训的需要,阜宁中专根据市场设专业,围绕专业创特色,在开设的机电、汽车、计算机、电子、新能源等八大类12个专业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是市课程改革实验点。投资1500万元创办了苏北规模最大的驾驶员培训中心之一。
“十一五”期间,这两大专业都形成了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对外维修、产品研发(租赁)、销售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2010年学校又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光伏技术应用实训基地,2011年再次投资200多万元共建成光伏光电实训车间17个,顺利通过了省特色专业验收。通过建设,该实训基地成为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盐城最先进的光伏光电实训基地之一。
目前,学校各专业都建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2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可同时容纳两千名学生实训实习,还建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多个创业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各种实训实习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2014年,阜宁县计划投入1亿元,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建成后集高职、中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产学研相贯通,立足阜宁、面向苏北、辐射盐淮连地区的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之一。目前,已完成土地审批、地质堪探,图纸设计等系列工作。
为建设新的发展平台,阜宁中专积极实施联合办学,先后与甘肃天水、河南南阳、安徽萧县等12个省区20多所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2012年成功托管了贵州赫章职教中心,扩展了生源基地。学校还通过校企联姻,校行企深度对接,高等院校对口支持等多种形式,上挂研发中心、横联大中型企业、下延社会培训机构,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先后与山东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信息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了合作;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分会、江苏悦达集团等行业企业进行合作。
正是由于学校创新的“学校+基地”的办学模式,为阜宁职教的腾飞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扬帆远航:
奋力建造服务经济“大航母”
在阜宁,“科教兴县,职教富民”、“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发展声,让人感受到职业教育在阜宁的浓烈氛围。该县《阜宁报》经常报道阜宁中专的办学经验;县电视台经常播放专题片宣传职业教育;每一个乡镇都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宣传标语;学校老师还把职业教育思想送到了千家万户。
如今,在阜宁新的职业教育观念成了家长的普遍共识。学校充分利用优良的职教资源,开展了“两后”毕业生培训,即对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百分之百组织技能培训,百分之百实现输出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再收费”的培训模式,几年来输出9000名新生建设人才。从2011起,学校又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在职职工新技术培训和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和培训课程,特别是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有百名退役士兵在校接受培训后,得到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期以来,学校又开展了贫困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县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培训、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卫生培训。年培训达到8000人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开足马力:
着力推进队伍水平“大提升”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阜宁中专推进队伍水平大提升的重要举措。在领导干部中提出“勤、严、细、实、恒、亲”六字方针,要求领导干部目标明确、大刀阔斧、奋发有为、清正廉洁,真正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创新工作、提高效能。几年来,多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不仅充实了学校管理队伍,有的还到其他单位担任要职。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班主任职级制,拉开班主任津贴档次,月津贴相差达200元以上,加强班主任培训,每周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每月开展班主任德研等活动。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书香校园工程”——学校开展了“学习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暑(寒)假学习班,让教师集中学习;每学年通过检查学习笔记和书面竞赛的方法,评选出“学习之星”。近三年有24人出国培训;80多人参加省级培训。为提高学习效果,学校要求外出培训学习的老师必须完成“四个一”:即“一次汇报,一篇学习心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上一次示范课”。
“学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适时提出“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设立研究生教学点,目前全校已有13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有29名老师正在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双师建设工程”——优化专业课师资队伍,学校提出“双师建设工程”,通过“鼓励考证”、“以赛促建”“校企双向挂职”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的老师报销相应费用;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实行倾斜。目前有12人取得高级技师证书,有36人取得了技师证书,有65人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名师引领工程”——带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2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市教科院、泰州职技院 、中国半导体协会的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学校还聘请特级教师、阜宁县名师到校任教。可以说,“四大工程”的实施,为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搭建了平台。
勇往直前:
倾力创新人才培养“大机制”
阜宁中专贯彻“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职业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县域产业设置专业,面向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面向生产岗位训练技能。推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了蓝领人才的摇篮。
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设置课程,还根据企业需要定岗培养,因岗施教,学校还并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定期进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我们教的就是企业要的,学生学的就是企业用的。”
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对接,了解企业管理和营销模式,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以企业理念指导实训,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以企业模式管理学生,参照企业生产8S的管理模式,构建车间和教室、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和实践,作业和产品、教学和科研、服务和创收“七个合一”的专业文化环境,为实施技能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阜宁县陈集镇的李明芳、李明芬姐妹俩,由于家庭贫困读书的愿望遇到困难,学校得知此事,不仅满足了她们就读职校的愿望,还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三年后她们双双工作,深受企业的好评。现在,她们的父母逢人便说:“是阜宁的职业教育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
创新驱动:
致力推进教学科研“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教研面对面”的举措,让教师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再由教师来点评、提问,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时尚。它的基本流程是:教师报名、撰写讲稿→教研组评比、推荐→教科室批准→发布海报→教师主讲→“专家”点评→“观众”提问→发言稿整理成册、总结评比、奖励。
这种创新驱动,教师讲的是自己的教学故事,听的教师听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评的教师发表的是自己的观点,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教师真正成为了教科研的主体,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找到了自尊、获得了成功。
学校还创新了“点录评课”新机制,“点”:每天由教师代表随机抽取2-3名教师到“点录课教室”上课。“录”:由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对点录课进行全程录像。“测”:有教研组牵头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在教研活动时播放教学录像,先由授课教师说课和反思,然后由同组老师进行点评。“改”:讲课老师根据点评的建议进行整改和提高,必要时可要求重新录像。“点录评课”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按照“高视点、低起点、小切口、重探讨、强互动、解难题”的原则,梳理出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急需研究的课题60个进行创新研究。目前,学校现有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50多项,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如:《提高跑操质量,打造苏北第一操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跑操质量的措施、方法,使学校的跑操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职业中学德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创新了“晨词宣誓”、“唱红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新形式;再有《提高职业中学招生吸引力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增强职业中学吸引力的措施……
正是由于阜宁中专教改科研的大力推进,教师综合素养快速提升。两年来,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7个,顺利结题5个;2014年又成功申报市级课题3个。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200多人在省市竞赛中获奖。
德技双馨:
全力构建积极育人“大德育”
传承红色文化精髓,打造德育特色学校,是阜宁中专“立德树人”的一大特色。阜宁是革命老区,也是新四军军部和中央华中局的移驻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近年来,阜宁中专投资百万元建成了铁军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乡土阜宁文化教育基地,为培养学生做一名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该校,文化名人、乡土风情让中职生了解阜宁、热爱家乡;新四军在阜宁感人故事让学生树立了铁的信念,磨砺了铁的意志;学校的红色文化长廊让人顿觉浩气荡胸,心潮澎湃。红色文化成为了学校德育活动的主旋律,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校园的品质与内涵。
唱响红色旋律——学校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三分钟,全校组织唱红歌。每学期第三个月,组织红歌比赛。学校成立腰鼓队,编排红色歌舞。如大型舞蹈《红旗颂》、诗朗诵《扬帆远航》成为学校每年元旦文艺汇演保留节目。
确立人生格言——通过开展“我喜欢的革命志士格言”征集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确立一条人生格言,激励学生将时刻戒勉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发现心中英雄——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确立起一位英雄人物。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考察红色基地——每年新生军训期间,不仅以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还要唱红歌、建军营,考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寻找红色足迹,启迪人生。
制作红色网页——根据个人日常知识积累,制作以“知党、爱党、跟党”为主要内容的红星网页,以此激励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感情,坚定跟党走的决心。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走近红色模范——邀请县文史专家到校作《新四军在阜宁》专题报告,组织全校师生听阜宁县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全校师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让师生获得一次次心灵上的洗礼。
永做红色传人——每逢重大节日,学校根据新时代学生特征,不断变换和创新教育形式,先后组织了“忆先烈、知荣耻、爱中华”主题活动;“感念先烈、报效社会”主题活动;“感恩思源、放飞希望”主题活动;“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继承革命传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永做红色传人。
就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一大批莘莘学子承担起了“识恩、知恩、报恩、施恩”的责任。2012届的毕业生徐洋,于2013年10月11日向中华骨髓库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成为江苏省年龄最小的非血缘异体捐献者。学生李婷婷,将自己勤工俭学的2万多元钱,捐给流浪动物保护基金会,奉献了一份爱心。用张虎校长的话说,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大楼、大师,更需要大爱。阜宁中专德育工作新举措,构建起了“全员育人、全流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这种“大德育”思想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面对学校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阜宁职教人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创新思路、激发热情、迎难而上、进位争先”的精神,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新特产业、服务基层群众”的办学方向,强势推进海鑫工业大学的创办和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创建工作,为阜宁职业教育的明天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着新的辉煌!(刘 胜 吴 鹤 邹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