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新春佳节是人潮涌动、亲友团聚的时刻。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融入流动的人群中,走进百姓家里,走进校园,零距离感受教育新政策给基层学校、师生带来的新风气、新变化,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盼,反映基层教育的困惑与难题,从百姓关切的一件件小事中理出教育民生的大事,探寻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道。今起本报推出“行进中国·新春走基层”栏目,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倪秀 通讯员 殷樱
2月3日,星期二,寒假开始。晚上7点,四川省蓬溪县教育局督导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蓬溪县赤城片区督导组组长黄三强和同事们正在审核片区内15所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这事儿又够我们忙几天了,前段时间忙期末考试,我们连续两周都没休息。”黄三强说,为保障片区学校期末考试的顺利进行,责任督学们前段时间一直忙着。
组织巡考、阅卷、统计成绩、分发试卷。“看起来都是琐碎的事情,但把它们做好了是非常有价值的。”黄三强一边整理桌上的资料,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51岁的黄三强,2009年成为赤城片区督导组组长,去年又被聘为责任督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督学。对于督导工作他有自己的理解:“督导工作主要起到督促的作用,看各校是否按照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办学,是否按照党的规章制度办事。”
黄三强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督导工作有了一些新变化。就拿挂牌督导制度来说,挂牌督学的牌子挂出去就是一份责任,他笑称自己现在“爱管闲事”。
前段时间,一个退休老教师打来电话,说两个学龄儿童天天在小区玩耍,不上学,“这可是你们片区的,这事你管不管?”“管!只要是职责范围内的一定管!”黄三强立即访查两个孩子是哪儿人、家里什么情况,最终帮助家长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这件事传开后,附近的老百姓们都笑称“有事找督学”。
“不能错过一个电话,因为那可能就是老百姓急需解决的事。”黄三强说,作为一名督学,他养成了随身带笔记本的习惯。记者随手翻开小本子,就看到这样几行字:“鱼泉小学招生情况,2014.6.12上午王宇涵周劲松,晚上10点来电,电话××××××,6.19解决。”
原来,去年6月,鱼泉小学新学期招生工作即将截止,该学区内的学生王宇涵、周劲松却还不能报名。家长焦急地拨通了黄三强的电话,了解情况后,黄三强与学校、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反复沟通,最终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入学问题。黄三强坦言:“自从教育局把我们的电话号码挂在学校门口之后,这样的电话多得不得了。”尤其是招生那几天,电话整天响不停,一天最多接了38个电话。
“我们有专门的办公地点,编制、待遇也得到了解决。”黄三强曾任蓬溪县西华初中校长,改任督学后,他对现在的工作条件很满意。记者了解到,在蓬溪县,像他这样的督导组组长与初级中学校长同等待遇,其他的督导人员也是按照学校干部对待,每个督导组每年还有4万元至6万元的经费。
但在工作中,黄三强也有困惑,“教育督导没有行政权力,要推行国家、省各级的政策,难免遇到推诿、‘踢皮球’的情况,必须通过很多努力,才能完成任务。”黄三强认为,解决的办法在于观念的转变,如果校长、教育系统和政府其他部门,能提高对责任督学的认可度,并且跳出一校一地“小教育”的圈子,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做“大教育”,那么督导工作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希望新的一年,阻力更小,工作能做得更好!”这是黄三强朴素的新年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