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葳 黄金鲁克 3月7日发自北京
“信息时代的高校,将直面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如果不通过综合改革的方式变革长期束缚发展的问题,再过5年、10年,高校就会变成无内涵可言的‘空心大萝卜’!”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觉得这绝非危言耸听。不仅是高教改革,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都是如此。
在教育系统的代表委员眼里,教育综合改革在过去的一年里浓墨重彩。
当“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根本目标,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改革、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的工作部署时,代表委员们有兴奋、有压力,更有强劲的动力。
面对的一定是前几轮改革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对高校而言,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学校管理,想要有所突破,都必须借助综合改革的路径。过去那种单一、单向的改革已经很难看到效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在高校办学过程中,经常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必须推进综合改革?
守正创新,是林建华心目中高校在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的责任和定位。他认为,虽然现在动辄提“改革创新”,但高校也有保守的一面。“在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要坚持基本的使命和价值观,也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随着以“985工程”和“211工程”为代表的第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红利基本释放完毕,无论是北大、清华综合改革方案传递出的理顺院系关系、扩大院系治理自主权、教师队伍分系列管理改革、优化学科布局举措,还是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上海交大的“自主”、“自律”双管齐下,目标都是突破高校发展瓶颈。
王树国用“缓进则退、不进则亡”来表述他对高校综合改革的认识。“好改的、能改的都改了,教育综合改革面对的一定是前几轮改革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蛮拼的’。但是围绕教育的问题依旧不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看来,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必须,而且十分迫切。
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改起
“改革仅仅有勇气、信心和决心是不够的,必须找到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在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期,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的共识环节改起。
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既然是综合改革,必然要涉及方方面面,必然触及各方利益。从哪儿改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什么,才能撬动整个综合改革向纵深挺进?
人事制度改革是核心,是关键。
“打破大锅饭这一锤子一定要落,到了这个时候再不改就拖后腿了。”王树国认为,教育综合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一样,都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劳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有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只要是30至40岁之间的佼佼者,不分编制内、编制外,不设名额限制,随时申请,国内外同行评审。“从申请到出结果只用了20天左右,首期就有71人入选。”王树国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优秀的学者从编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始终向前: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
——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
——推动“一市两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台综合改革方案;
——完成“985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高校制度建设框架逐步形成;
——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全国96%的中小学实现挂牌督导,全国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
姜耀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政府审批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的表述,印象特别深刻,“高校综合改革也应该采取这种思路,教育改革首先应该给学校更多空间和时间”。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只要主办管理评价一体化不突破,评价的公正就容易受到质疑。“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忙于出政策,好像政策出了,改革就进行了,其实距离很远。”张志勇认为,要改变对政策落地和成效监督的缺位,首先要把评价分离出去,健全第三方监督机制。
教育综合改革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道没边儿的题目
在王树国的综合改革蓝图中,实现编制内与编制外并轨后,紧接着就是学科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倡导学科交叉、学科交流、双向选择。
“不要把教育综合改革当成一个任务,一定要把它当成一个没有边儿的题目,因需而改。要改什么?为什么改?只有树立了问题导向,改革才有价值。”王树国说。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认为,教育自身的很多改革之所以没有找到规律,核心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把教育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科学、系统地进行顶层设计。
南开大学去年对学科专业进行了检视,依托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宽口径人才的目标,看看哪些学科要保留、哪些学科要合并、哪些学科要扩展。
“南开大学以前有13个学科门类,一度是直属高校里最全的,我们这次一举归并了十来个学科。”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告诉记者,从过去的求全到现在的求精,改变不是为了学科评估,而是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变革。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看来,地方高校和直属高校情况不同,每一项改革都牵扯到全局,牵扯到教职工的利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观念、逐步推进。
去年,河南大学开始进行学校资源有偿使用的改革,树立绩效奖惩的导向。因为已有不少高校进行了这样的改革,各院系也比较容易接受。“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定是长期的、综合的,要看不同学校的支撑条件和接受程度。”关爱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