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新区已有40余所中小学参与国际交流,并与13个国家(地区)的
22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交流内容与形式不断扩大和深入。
弟子规经典诵读
孩子们陶醉于校本课程中
中美孩子共度元宵节
金州新区每年有近1500名师生参与境外培训交流活动
金州新区是大连市改革开放先导区,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也是中国教科院“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新区管委会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办“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教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硬实力”。
金州新区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和国家教育部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也是中国教科院“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人口120万,辖区内有高校12所,义务教育中小学90所,公办高中7所,公办幼儿园11所,在校中小学及学前儿童10万人,另拥有社会办学机构200余所。
金州新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方针,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秉持“多元开放,国际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强化教育高位均衡、谋求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主线,以文化培植、科研引领、方法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校长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践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国际化等为内容主题,立足于培养每个孩子综合发展、全面发展、个个成才,构建区域教育公平、均衡、特色化发展新体系,塑造高品位的优质教育。
如今的金州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教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硬实力”。
教育满意率95.23%是怎么赢来的
自2012年以来,金州新区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均在95%以上,说明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问及当地老百姓,这样的满意度源自哪里?他们会说,是新区对教育工作的全力支持。新区管委会领导说:“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是最大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是政府职责所在,全区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把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和优先方向,让全区所有孩子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新区多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把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软实力,作为提升区域品牌的硬实力,党政领导层首先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就细化为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事的一项项教育民生民心工程:
——近5年教育投入70亿元,顺利实现“三个增长”目标。
——为全区为涉农地区学生配备123台标准校车,财政年补贴2000万元。
——为全区8万名孩子免费定制校服,财政年补贴1000万元。
——改造14所学校旱厕,是大连市首个消灭中小学旱厕的涉农县区。
——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确立“统一标准、政府监管、财政补贴、社会化运营”的新模式,计划截至2017年,将提供近万名幼儿入园学位,全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在“三个增长”的基础上,2015年再投入2.6亿元,用于启动新建校舍项目,实现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免费就近入学,提供更为优质的“同城待遇”。
……
问及学校师生,这样的满意度源自哪里?他们会说,是新区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把“秤砣”心放在了老百姓这边。新区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说,教育工作就是“为民,利民,惠民”的,机关每一位工作人员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尽神圣职责,让群众满意,这是我们的职责,责无旁贷。在历史性变革大潮中,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教育要更贴近群众,更勇于创新,更快速发展,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集团化办学加速均衡进程
金州新区是新组合的区,辖区内既有条件较好的社区,也有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不一,学校之间差别很大,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但老百姓可不管你这些,既然都在新区,他们就希望孩子享受到一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提出了大集团化发展的思路,即组建覆盖农村及新兴地区的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实现地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共享,让全区所有孩子都享受无差别的教育资源。
教育集团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学校以及相关企业、驻区高校、国际著名学校、科研机构等加盟组成。行政上隶属区教育管理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集团是校务最高决策机构,其核心作用是:确立集团统一的办学、课程、课堂、管理、师训、校园文化等建设标准;组织集团成员按统一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顶层设计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高位均衡;科学调度整合集团内师资、设备设施资源,形成效益最大化;吸纳社会力量共办人民满意教育,补充政府办学人才、资金、资源不足。
组建教育集团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各学校、相关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组成,理事长由核心校校长出任;组建教育集团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决议落实情况。
2013年,金州新区在获得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之后,又提出了高位均衡发展目标。2014年,他们提出了“中心开花,两翼齐飞”教育发展思路,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成功组建了东部、西部和北部3个教育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在农村地区就地建名校,以名校带周边,实现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与中心区同质同速发展”的工作目标。
3个教育集团均位于农村地区和新兴地区,涵盖1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面对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升等难题,新区管委会给教育集团特殊政策: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00名合同制教师,逐步更新和替换现有高龄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更新优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高水平教师,进一步调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面向全国高校招聘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一线学校。
此外,新区还为3个教育集团选派了全区最优秀的校长和师资,并给予多项特殊扶持政策。经过半年实践,集团化模式已成为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推手,真正实现了学生受益、群众拥护、社会支持。
今年,他们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出了“一横两纵”空间布局,欲再组建若干集团化发展校群,构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主框架。“一横”即指:以金石滩、主城区、七项山横向主轴,打造以东部教育集团、金州中学教育集团、西部教育集团为轴线的教育格局;“两纵”即指:沿黄海大道,打造以红星海学校、开发区七中、红梅小学、松林小学、童牛岭小学、华润小学等开发区中心校区组团、湾里地区教育组团、东部教育集团、北部教育集团为纵轴的教育格局,以及沿环渤海大道,打造以站前地区教育组团、实验小学、城内小学、101中学等金州主城区教育组团、西部教育集团为纵轴的教育格局。
12个教育集团,覆盖了整个新区的城市和乡村,有了这样的大布局,有了教师的整体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了新区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辐射、全覆盖,全面促进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新区驻有12所高校,这些高校人才济济,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但因为隶属关系不同,过去,高校与地方合作不多。新区教育管理部门主动与高校联系,加大合作力度,请他们参与到地方教育发展中来。他们与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等驻区高校合作成立体育艺术教育联盟,在教师专业化培训、特色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共享、送教下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各合作高校陆续派出200多名优秀大学生进入20所涉农地区学校开展“送教下校”活动,有效地缓解了艺体教师短缺和专业性差等问题。
新区还招聘了200名“社区教授”,强化课程建设和载体建设,进一步提高居民积极性和参与率。
“三师制”助推区域教育再上新台阶
多年的实践表明,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靠的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故此,近年来金州新区把区域教育的主题确定为“师德建设与方法创新”和“高品质课堂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说,打造新区教师队伍发展的制高点,培养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教育领域有成就、有影响的优秀教师,辐射、引领区域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整体快速提升,成为金州新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4月,区教育管理部门颁布了《关于评选首席教师、名教师、德育导师(“三师”)的决定》,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教学校公开评选区域首席教师、名教师、德育导师。此次评选历时4个月,评选范围覆盖全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三大领域近万名教师,经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初审、答辩、复审”等环节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77名首席教师、80位名教师和30名德育导师。首批入选的187名“三师”在2014年新区师德建设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会上获得隆重表彰,优秀事迹在各大媒体面向社会公示,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规范“三师”队伍管理,引领“三师”队伍的高位、可持续发展,他们相继出台了《首席教师、名教师管理办法》和《德育导师管理办法》两个文件,对“三师”的选拔、考核及权利、职责进行了细化。区域统一授牌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为“三师”建立个人网络工作平台,使之成为新区教育的公共资源。开设名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定期由“三师”牵头,开展学科、学片或组团联盟校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工作。首席教师分别兼任2-3所学校的教学总监并获聘成为区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区域教育的重大决策咨询,全力实现名师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新区教育管理部门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对“三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定期安排国内外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并为“三师”出版专著、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供资助和补贴,不断为“三师”队伍的成长提供源头活水。
今年,新区又在教师队伍成长上发力,实施“四大工程”:
——三个“一百”工程:即“百师百题工程”,选拔100名教师开展100个课题研究,确定一批科研课题的带头人;“百师百课工程”,选拔100名教师,在高品质课堂框架下推出100节高质量中国好课堂;“百师百文工程”,选拔100名教师,征集出版100篇能体现新区教师卓越思想和才华的教育教学成果。
——三个“一千”工程:即对1000名新上岗教师、1000名青年教师、1000名中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菜单式、系列化的培训,基本覆盖全区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着重解决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全年计划开展300堂专业培训讲座。
——双“二十”工程:着眼于未来10年发展需要,选拔20名中年教师和20名青年教师,作为特级教师和首席教师的重点培养对象,建设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建立区域名师梯队培养机制。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区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百强”教研组培育工程:强化教研组建设,提升团队专业水平。评选出100个研究文化浓郁、研究实践扎实、研究成果丰厚、教学质量增值明显的优秀教研组。
现在,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素养深厚、自主成长的“三师”队伍正在金州新区这片底蕴丰厚的教育土壤中茁壮成长。他们以塑造“内外兼修 立德树人、博闻强识 治学有术、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的新区教师形象为己任,引领新区教师队伍向专业发展的更高点迈进。
向高品质课堂要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旨在真正彰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伴随新课改的实施,活力课堂、智慧课堂、幸福课堂、高效课堂等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竞相涌现,我国课堂改革实践呈现出一种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面对课堂改革实践上这种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金州新区拒绝了盲目的跟风和简单的模仿,而是选择了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探寻。如何通过改革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究竟应该塑造怎样的优质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始终萦绕在金州新区教育改革者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拷问。
恰在其时,中国教科院与大连金州新区合作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改革实验的核心主题即课堂教学改革。中国教科院驻区专家长期扎根金州新区课堂教学一线,在对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优质课堂教学逻辑起点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塑造“高品质课堂”的新思路。
究竟什么是高品质课堂?中国教科院驻区专家组组长李铁安博士指出,高品质课堂是充分彰显教育本体功能的课堂,是自觉遵循教学内在规律的课堂,是力图体现学习本质内涵的课堂。高品质课堂应该立足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的高度,弘扬“爱”的崇高立意;彰显“育人”的核心主题,坚持能力为重的鲜明主线,追求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倾注至真至爱的教育情怀,充分发挥对学生成长的榜样和鼓舞作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启迪和主导作用;必须深入挖掘课程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过程中,在经历完满的学习过程中,焕发主体的积极情感,展开深刻的思维活动,培育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品质,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结构,真正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它追求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的高尚,追求着教学内涵和教学机制的本真,追求着课程目标和学习过程的丰厚,追求着教学结构与学习活动的灵动。“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四个要素构成了高品质课堂理念的根基和灵魂。
高品质课堂理念的提出,为金州新区的广大教师提供了如何塑造优质课堂的实践方法论。在这一理念的导引下,教师们的备课环节得以强化,备课技术得以更新,同时也带动了教研活动的强化和校本研修机制的创新,一个个基于高品质理念指导下的课例创新案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为全面解决老师如何教最有效率、学生如何学最有质量的难题,他们组织1000余名教师共同攻关,在专家组指导下,对中小学课堂进行了深度创新研究和实践,形成富于地方特色和符合区域实际的课程体系,编纂了《高品质课堂创新案例研究丛书》。这套丛书涵盖义务教育的主要学科,所有案例均来自金州新区一线教师的实践题材,真实展现了金州新区在探索实践高品质课堂道路上扎实耕耘的一段艰辛历程。这套丛书也成为中国教科院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成果之一。与此同时,新区教育管理部门与区广播电视台合作,播出《课堂直播》《新区教育》等节目,深受社会欢迎。
在高品质课堂新理念的引领下,课堂教学改革成为金州新区教育实践的核心主题,高品质课堂的塑造成为实验区建设最具成效和显示度的创新成果之一。
塑造高品质课堂的创造性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自我修炼从而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课堂质量的提高,直接拉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金州新区连续三年参加中国教科院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014年,松林小学先后荣获“中国好课堂”大赛一等奖和“全国真语文活动”特等奖。湾里小学、高城山小学荣获“全国真语文活动”一等奖,开发区七中荣获“全国英语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
通过塑造高品质课堂,让学生在每一个40分钟里享受温暖温馨的教育,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金州新区教育改革者矢志不渝的追求——高品质课堂的塑造依然在路上!
为校长搭建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2013年,步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区教育更加强烈呼唤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长,做好新区教育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区“2013·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年”校长论坛应运而生。
两年的时间,新区先后举办了十二期校长系列论坛,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举办了全国名校长论坛和海峡两岸创新论坛。
论坛坚持“创新·成长”的宗旨,立足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主题德育、高品质课堂、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教育评价等六大主题,不断激发参与者的群体思考和深度互动。
十二期论坛,来自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教学校的近百名校长轮番登场。校长参与论坛有明确的规定:不得照本宣科念发言稿,不得空谈理念无具体举措;发言必须开门见山,讲创新点、实践点、反思点。这样的要求,使得校长必须做到敢想事儿、能干事儿、还能说明白事儿。
金州新区还设立了论坛申办制,由有意向承办的学校进行自主申办,每次论坛对承办学校来说都是一次集中的展示;分论坛轮值制,由校长轮流担任分论坛主席,定期召集组织论坛活动并汇总论坛主要观点;社会广泛参与制,每期论坛都会有社会各届人士,包括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就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教育变得无边界。
深掘经验、反思差距、思想交流、理念碰撞,校长论坛成为新区校长的成长驿站。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们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且逐渐深入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和追求。
校长论坛的连续举办,传递出一个强劲的信号:所有校长都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拿出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智慧,用更宽的视角、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来实现新区教育更新的突破。
新区德育的标识——小海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怎样使立德树人的推进工作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设想,又有基层创造的微观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他们在全国县区级率先成立了“德育研究指导中心”(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开始了区域德育实效与特色的探索。
德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以来,研发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生命成长历程,共计15册的德育系列读本——《小海娃成长记》。这套读本按照孩子的身心成长、习惯美德养成规律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实质,共设计了72个核心美德,原创了240个成长故事,确定了363个实践载体,坚持让孩子每天说好三句话,每天在学校做好三件事、在家中做好三件事,构建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自主发展网络,开创了“榜样+故事+配图+载体”四维合一的德育培植模式,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本真教育构想。
读本中的小海娃形象设计源自大连的海域动物斑海豹,可爱不陌生,孩子们愿意和他携手并肩,幸福同行。小海娃的故事真实又励志,让孩子们明白优秀不是神话,有梦才行。好习惯“三三三”的设计,孩子们乐于尝试体验,精塑品行。
2014年3月,《小海娃成长记》公开出版,并在同年的中国德育论坛上,向全国推广发布。
结合读本,金州新区还创编了小海娃系列校园歌曲,开播“小海娃开始广播了”特色专栏,开展“小海娃动漫培训”、“小海娃原创故事大赛”、“小海娃辩论赛”等趣味活动,开发“小海娃服饰”、“小海娃气球”、“小海娃奖章”等系列教育用品……让小海娃的正能量时时彰显。
围绕“小海娃”,基层学校的多元活动也异彩纷呈:红旗小学的高品质德育短课,让孩子们在思辨中不断提升;城内小学的双娃文化营造,让孩子们在浸润中悄然改变;实验小学的春风行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涵养美德;滨海学校的积点式评价,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持续超越;金源小学的社区协助,让孩子们在合力助推中绽放七彩光芒……
走进金州新区的幼儿园,小海娃玩偶陪着孩子们游戏玩耍;步入金州新区的中小学校园,随处可见小海娃正义友善的身影。
“小海娃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红旗小学的孙老师由衷感慨。
“作为独生子女,孩子们习惯了以自我为核心,而现在他们正在慢慢改变。”红梅小学的王老师颇感欣慰。
三年级学生纪晓睿说:“我以前很调皮,常发脾气,有时还和妈妈顶嘴。以后我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做一个懂礼貌的小海娃!”
一个叫王庆国的爸爸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小海娃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极大。每次吃饭,女儿都会摆好碗筷,周末还和我们一起做家务。以前孩子比较任性,现在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沟通。”
“小小天使出大连,海阔天高进校园。娃娃拍手齐欢迎,成为日常好伙伴。长大路上有目标,记住美德好习惯。真心培育栋梁材,好人多多国永安。”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临沂分社总编李正堂在考察金州新区小海娃活动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文字。
如今,《小海娃成长记》已经成为金州新区耀眼的德育名片,“小海娃”也成为金州新区的教育标识,区域德育展示出迷人的文化魅力。
校餐也是百姓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不单指教学质量,还有学校的其他方面,比如学生餐饮,家长经常抱怨孩子吃不好。中小学阶段恰恰又是孩子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既是家长们操心的问题,更是教育部门的头等大事。而大锅饭式的供餐模式及餐饮公司送盒饭模式很少能激起孩子们的食欲。但学校规模不一,自办食堂很难做出花样,盒饭更是单调。在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局领导率队到大型餐饮公司调研。他们发现自助餐供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经过试点学校公开投票,4家有资质、口碑好的大型餐饮公司入驻学校。这些企业按照严格的流程办食堂,卫生条件一流,肉菜都是最新鲜的,还会考虑不同年龄孩子的营养需求科学搭配。
9块钱能吃到什么样的午餐?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给出的菜单是:孜然羊排、鳕鱼烧豆腐、樱桃肉、五花肉炖白菜粉条、腊肉花菜、麻辣豆腐、油菜烧杏鲍菇和珍珠玉米粒8种热菜,再加红豆米饭、红枣糕、手抓饼和炸麻花4种主食。而且,还是自助餐,孩子们可以挑着吃。
“为孩子们提供质优价廉的伙食也是企业的责任。”玖福团膳大连有限管理公司总经理李松涛说,“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工人每个环节的操作都有严格要求,保障食品安全。100多个专业厨师为孩子们做的菜味道好,天天有花样。我们的冷库能保存30吨的鱼和肉,保证让学生吃得到高品质的食材,物美价廉。”
企业的行为谁来监督?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校医和食堂工作人员组成膳食委员会,对食堂进行监管。该委员会每学期对食堂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不到85%,企业立马走人。
有了自助餐,孩子们的胃口大开,第十高级中学高三(4)班学生司委政说:“自助选择美食,就跟在大酒店吃饭一般。有鱼有肉,有饭有饼,每餐我都能多吃一碗饭。天冷了,吃饱了才有力气上课。”
学校食堂的操作间及大厅都装有高清摄像头,从制作到上菜再到学生用餐,全部实时向社会开放,家长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孩子的就餐情况。
企业负责做饭,学校也没闲着,适时开展“有序就餐,文明礼让;自己动手,热爱劳动;光盘行动,拒绝浪费”活动。仅“光盘”行动一项,每年全区可节约粮食至少10万公斤以上。
孩子们愿意在食堂吃饭了,个子长高了,家长对学校更满意了。不少学校还增加了5元自助早餐,学生家长们说,如果再把晚餐开起来那就更好了。
红梅小学是金州新区第一批投入使用自助式食堂的学校,全校师生给食堂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五味居”。每天中午保证3个主菜和5个副菜,由原来的被动接受配餐变为自主选餐,孩子们拿着托盘自己选择饭菜,喜欢啥吃啥,吃多少盛多少。三年一班学生于博洋说:“我爱吃现在的饭菜,样数多,还热乎。”
通过改善学生营养午餐,使孩子们增高3公分,这是领导最初的想法。自助餐模式的成功,让他们的想法更加坚定了。今年,将再增加19所自助餐学校,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区。
小食堂大学问,“食堂办好了,点点滴滴的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对教育自然就满意了。”司委政的妈妈黄彬说。
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质量
为全面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象化、随意性、内涵空、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他们通过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工程,成功推出了滨海学校、红星海学校、新城小学、开发区五中、开发区十中、开发区九中、九里小学、大魏家小学、城内小学、登沙河小学等一大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学校,师生面貌焕然一新。针对各学校特色发展人才逐层断档以及学生特长培养由于学段升级而失去链条的难题,设计了“艺体人才一条龙”培养全新模式,即从小学到高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成长需要,开通艺术、体育特长培养绿色通道,选择足球、篮球等13项体育项目,确立39所项目布局校,选择声乐、器乐等8项艺术项目,确立18所项目布局校,实现全程对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去年,金州新区参加市、省、全国各类艺体、科技比赛均获冠军或一等奖,开发区一中连续三年获得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团体一等奖。
新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两大品质:一是高品位,二是特色化。在成功打造首批20个特色主题文化校园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一校一品,特色互补,文化共享”的要求打造校园文化,形成系统的富有地方特色和区域共享的公共文化资源,试点推出“小海娃校园文化游”。真正实现让学生在高品味、特色化的校园文化中领略不同的风景,接受不同的文化,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养成更优雅的素质。
新常态下的金州新区教育发展经验归结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助推了金州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见证了近年来金州新区教育发展历程的中国教科院驻区专家李铁安博士认为:“金州新区教育的发展道路与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充分发挥了文化的强大功能。文化是培植教育优质发展的丰腴土壤,是促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引擎,是破解教育突出问题的锐利武器”。正如金州新区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对区域教育文化所做出的高标定位:金州新区的教育,要崇尚一种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学术品质,蕴育一份至真至爱的教育情怀。
突破教育自身的封闭,全方位向社会展示教育,让社会了解、理解、尊重、监督教育,他们把“窄”的教育文化做“宽”了;挖掘人类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校园文化和校本课程,他们把“小”的教育文化做“大”了;不断谋求教育体制创新,尽量让一切教育实践的机制为教育发展护航,他们把“静”的教育文化做“活”了……
这是一种追求规律的本真文化,这是一种锐意改革的创新文化,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然而是强大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培育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这种文化也必将激活教育自身体系机制的良性运行。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大胆实验,金州新区教育走过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发展轨迹,绽放出令人欣慰的繁荣景观:区域教育观念思想不断更新,目标追求更加坚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实践成果不断丰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区域教育自主创新能力愈发成熟,优良的教育文化品质愈发凸显。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奠基工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金州新区这艘满载十万孩子健康成长和十万家庭美好生活梦想的教育大船,正乘风破浪,乘势前行,朝着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这艘大船,也终将驶向一个更加辽远而激动人心的未来!
创新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强动力
确保基础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金州新区抓住创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这个契机,首先在办学条件上全面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现在正全力向内涵、质量、均衡发展迈进。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育强区,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当地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52%),均实现无差别对待,全部就近入学;残障孩子符合条件者均实现跟班就学和特殊教育。给孩子们同等的机会,让孩子们享受同质资源,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必须实现的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在课堂。高品质课堂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我们组织全区精干教师联合科研攻关,打造精品课堂,并通过地方电视台向全区现场直播。教育需要打破围墙,走进社会。我们努力创设有浓郁的治学、科研氛围的“教科研学术强区”,使每个校长都要朝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使每个教师都要成为研究者,使课堂水准在创新中快速提高,在快速提高中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社会竞争适应能力。
“学习在校园,决胜在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将来走出校园,无论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职业,都能象样、体面、自豪地生活,都能站在人群的前列。我们“不要求人人是状元,但要求个个要成材”,要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因此,我们提出“学有一门特长,生命不同凡响”,“既要好成绩,更要好身体”、“运动一小时,摘掉近视镜”等理念,推出“艺体科技人才一条龙培养”政策,全面解决特长、专业学习培养学段断档难题。使全区校园呈现出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喜人景象。
用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发展之魂。要解决过去校园文化建设中脱离师生实际、主题假大空、形式主义等弊端,真正使校园文化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等的有效载体;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一校一品、校校有主题、校校有特色,形成独特的区域性校园文化资源,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风景线。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学生不只生活在校园内,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学校不可能全面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所有教育问题,德育建设是全社会系统工程。我们科学设计载体,最大程度整合家、校、社会三者力量,全过程深化和提高德育建设质量,开发了《小海娃成长记》这一德育工程“三三三”读本,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成抓起,从学前到高中,形成完整的德育养成和评价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生动、活化到学生成长的每个元素中。既教育学生,也教育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
教育是大家的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从群众不满意处入手,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满意。如何破解这些带有共性的难题,只有结合实际,靠体制机制创新。去年,我们的工作主题为“师德建设与方法创新”,以此全面破解难题,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基础。群众一度对学校餐饮盒饭不满意,我们决定全域推进校园自助餐改革,定校餐标准,定管理规范,接受社会监督。部分学校根据家长要求,还开办了早餐,家长、学生、学校都满意了。社会一度有“入公办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的反映,我们结合地区实际,大力推进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按照“政府管理,财政补贴,社会运营,标准统一”的模式,引进品牌学前运营机构管理运营,与公办幼儿园实现了价格一致,质量一致,管理一致,群众很满意;有些群众对教师收费补课、体罚学生、不合理收费等师德方面出现的问题不满意,我们从严规范,严肃执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的主体是教师队伍,我们大力建设管理、业务和德育三支队伍。确立区域教育文化,建立校长标准和教师标准。在业务团队方面,打造首席教师、学科名师和德育导师三支队伍,以及以校长助理为培养载体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建立区域名师梯队培养机制,使全区近万名教师成为业务精、政治强、能量正、后劲足、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每个家庭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这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必须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金州新区的教育正致力于打造地方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打造投资软环境中的硬实力,使孩子们个人成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栋梁。
金州新区的教育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是创新发展的教育,是内涵和质量不断提升的教育。创新是这个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要求。创新要问题驱动,先找问题,研究办法,办法中有创新。创新要从小事、具体事、群众身边事抓起,踏踏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要集思广益,一个人的能力思想是有限的,调动整合广大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将会为事业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持。(大连市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高奇志)
【专家点评】
2009年,中国教科院与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从战略合作的角度出发,共同建立了教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五年多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双方基于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本着“院区共建,整体推进,科研引领,创新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实验区建设。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大连金州新区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新突破,区域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金州新区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育的优先发展为政策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强化教育的高位均衡为基点,以谋求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主线,以“文化培植”、“创新驱动”、“科研引领”为发展动力,积极探索构建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实践新体系。其中,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德育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学校特色建设、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国际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诸多关键领域,均取得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成果。
可以说,金州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仅是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取得的一个代表性成果,也为区域如何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田慧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