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庭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db:作者]  2015-03-1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徐碧荣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讲话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月28日,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家庭教育课题组,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讲话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家庭建设,关注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家和万事兴”,家庭历来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今天,家庭仍然具有这个功能,也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神圣职责。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历史上治国的经验。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振有认为:我们的古人特别强调治家对治国的重要。《大学》指出:“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道德。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不是知识教育,而是道德和人格教育。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不能设想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家庭能培养出有核心价值观的孩子。“教育儿童的最佳途径是教育家长。”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教育家长。家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山东省青岛市教科所原所长姜宏德教授认为:家庭建设包括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个层面。当前我国家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重点实施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以亲人亲情、父慈子孝为重点的家庭伦理教育。加强家庭建设,还有一个解决家庭文化贫困的任务。家庭文化贫困指的是家庭成员“在知识水平、科技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主体性、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趋势上落后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是解决家庭文化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俞家庆认为:总书记是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关注家庭、家教、家风的,而且阐述了家庭建设跟传统文化的关系,强调要把传统文化普及到千家万户。对于广大的群众来讲,接受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家风、家教这个渠道来实现,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也具有优势,而且积累有丰富的经验。

    习总书记讲的“家庭建设”超出我们过去讲的“家庭教育”范畴。他是从家庭建设的角度讲的,讲到要促进家庭和谐,促进老有所养,还有家庭和谐幸福,最后讲到,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这样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了。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关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建好“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神圣使命。家庭是每个人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环境,个人生存、家族延续、社会继替、国家维系都以家庭为基础。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可替代的。对家庭来说,家风是家庭中稳定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模式,通过家庭成员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生活方式、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点表现出来,其核心是家庭的价值观,所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的家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家风正,可以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每个家庭构建良好的家风,社会风气才有坚实的基础,家长的“望子成龙”梦、国家的民族复兴梦才有实现的可靠保证。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王殿卿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团拜会讲话,提出家庭建设的新课题,意义重大,需认真学习、加深理解、具体落实。家国天下,修齐治平,家乃国之本,本固则邦宁,家和万事兴等,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与传统。而今,提出家庭建设问题,不仅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要在总结近百年来家庭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面对家庭建设的新现实,开创当代中国齐家与治家之道,为实现小康与大同奠定基础。



/jiaoyu/zatan/2020-03-24/3935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