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自主变革带来的“蝴蝶效应”

[db:作者]  2015-03-2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魏海政

    “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开始疲惫波动、引领乏力,老师们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以灌输为主的课堂如何改?学校100多门零零散散的校本课程怎么实施?……”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学曾经从一所多校合并、连续7年没得过教学奖的农村初中,经过四五年努力后变成省级规范化学校。如今这所学校却遇到了新的瓶颈,进入了发展的“高原”期。在山东,除了口镇中学,还有不少其他学校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为解决办学中遇到的新瓶颈,2011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从全省17个市中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水平的17个县(市、区),再从每个县(市、区)中选择1所高中、1所农村初中、1所农村小学,总共51所学校,实施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改革创新工程(简称“1751”工程)。

    学校主动求索,专家把脉会诊

    “变革始于学校发展规划,起点是通过调研、诊断,摸清学校的真实状况。”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山东“1751”工程启动之初,就遴选专家教授、教学科研人员、齐鲁名校长等组成近50人的专家团队,专门为学校发展把脉诊断、出谋划策。

    “我们深入访谈6800多人次,收回调查问卷18000余份,为每所学校提供发展诊断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婷说。

    “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引入专业力量,以项目学校为基地,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培育一批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区域教育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琳介绍。

    “很多原以为可圈可点的做法,在专家的追问下,漏洞百出,常常被问得满头大汗、无言以对。”口镇中学主管课程开发的主任宋振兴说,“比如学校课程虽然很多,但经过专家的分析讲解我们才发现,很多课程只停留在主题式活动水平上,对于为什么要开发课程,什么是好课程,怎样达成课程育人等,缺乏进一步思考。” 

    在随后的几年里,口镇中学在专家团队的持续跟进指导下,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培训,整合提升学校课程,将104门零零散散的学校课程,归纳成四大类20多种课程,彻底打破级部和班级的界限,形成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学分制管理”的学校课程模式。

    推动联盟发展,促进资源共享

    “联盟发展也是促进项目学校开拓思路、借鉴提升的重要途径。”李红婷说。

    2012年秋,农村学校吐丝口小学与6个教学点合并办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对怎样进行课程建设缺乏基本的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养成教育面临挑战,学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我们想看看全省最好的学校都是怎么办的,好好向人家学习,但往往苦于不知如何联系,不能长期深入交流。”校长李金之正在犯愁,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为其联系了齐鲁名校——济南市经五路小学,两所学校签署了校际联盟发展协议,开展“一对一”联盟结对指导和交流互助。“不仅定期开展专题性交流,还多次邀请我们去考察学习,专门针对我校实际需求进行指导,开展专题指导和同课异构等。”李金之说。经过专家指导和联盟互助,该校逐步探索构建体验课程,打造体验课堂,凝练形成了“体验教育”特色。

    通过这种“一对一”联盟发展的方式,该工程在全省选择51所率先发展起来的学校,作为合作伙伴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全省17市学段联盟交流活动,并将所有工程学校分成五大片区,在片区内分学段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主题性联盟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了联盟学校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

    发挥“酵母作用”,产生“蝴蝶效应”

    “借力发力,才会给力!”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俊相说。莱城区充分利用“1751”工程平台,于2014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评估认定。

    “我们也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酵母作用’,带动县域学校产生‘蝴蝶效应’,有效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德州市齐河县教育局局长付永坡说。齐河县借助“1751”工程平台,让省级项目学校带动县级项目学校,县级项目学校带动乡镇项目学校,从文化引领、课程开发、课堂建构、教师队伍建设等入手,整体提升全县学校办学水平,连续两年获得德州市教育综合督导第一名。

    “下一步,我们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学校变革策略,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发挥联盟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县域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张琳说。



/jiaoyu/zatan/2020-03-29/3970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