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森青 张运
“50元,28.95元,199.65元……”这几天,扬州大学公益组织牛津团的包晶鑫同学格外忙碌,他的手机微信红包一直嘀嘀响个不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红包承载着师生们沉甸甸的爱心,汇聚到扬州大学水能学院大一学生吴田(化名)的身边。
去年8月底,新生开学的前几天,吴田被诊断出肾衰竭末期,这对他和他的家庭而言,犹如晴天霹雳。
吴田出生在苏北农村,父亲两年前因工伤内退。母亲也因为动过两次大手术,不能从事体力活。这场灾难使得这个贫苦的家庭,一下子掉入谷底。
可喜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北京方面传来好消息,吴田的肾源找到了。这就意味着,只要完成肾移植手术,吴田就可能恢复健康,重新回到生活的正常轨道上来。然而,高达50万元的手术费对这个早已靠举债度日的家庭而言,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3月15日,走投无路的吴爸爸试着拨通了扬大水能学院团委的电话。
听了吴爸爸的讲述,水能学院团委书记李民生立即表示:“吴田是我们的学生,他有难了,我们有责任帮助。”
3月16日,第一封求救信在牛津团的QQ空间和微博平台上发出来,很快引起了师生的关注和转发。“一个下午就接到将近100个电话,手机都来不及充电。”包晶鑫具体负责牛津团的新媒体运营,他特地找来几个手机同时回复。
当晚,牛津团成员分头深入教室宿舍和办公室,号召师生献出爱心。“一个晚上募集了3万多元。”团长边濮奇说。
尽管募捐工作进展很顺利,但离50万元的目标还很远。3月16日晚,边濮奇一边思考对策一边打开微信,看到微信功能里的“抢红包”,他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为什么不号召大家将微信红包里的零钱捐出来呢?”想到这里,她一个骨碌爬起来,立即召集大家开会。
就在凌晨两点,牛津团开通了官方的支付宝和微信号,并发出“红包微捐”倡议书,通过朋友圈扩散。“我们还在倡议书中附上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方便大家捐助,同时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抢红包’。”边濮奇告诉记者。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倡议书发出一分钟后,昵称为“李梦寻”的微信好友就发来50元的红包。“祝吴田同学手术成功,这是我红包里的所有零钱,小小心意。”一句附言让大家感到格外温暖。
就这样,在爱心的感召下,原来相互飞、到处飞的微信红包都纷纷飞向了同一个方向。“手机不停地响,我也在不停地收红包。”包晶鑫一夜都没能合眼,他告诉记者,为了让捐助更安全透明,他们每隔半天会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募捐情况,并记录下详细的捐赠信息。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23日下午5时,学校通过现场及网络已经为吴田募集到127038元,其中网络红包捐赠24838元,而且网络捐赠的金额还在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