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职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隆德县职业中学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35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342.1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25人,学历教育在校生2988人,实训设备总值825万元,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中草药种植、民间传统工艺等17个专业,已形成全日制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成人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自治区级重点职业高中、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项目学校之一。2013年4月被国家三部委批准立项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立足县域,面向宁南山区,把学校建成区域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库,提升县域人才质量的社会培训基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中心。
以“融”为主题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健全了132项制度并汇编成册,为示范校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建设以“融”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按“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思路,引进企业文化、工业文化,营造基于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施“2+1”工程,创新体育和艺术教学;积极培育学校高雅文化,结合文化大县的实际,突出以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的翰墨文化主题;以六盘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主要特色,设立了非遗文化大师工作室,聘请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卜文俊、杨佳年为客座教授,挖掘、保护、整理隆德民间文化宝藏,将隆德民间剪纸、泥塑、砖雕、书法、刺绣、脸谱制作这些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开设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成为隆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人。“融”的文化内核是和谐、是创新、是兼容并蓄、是因地制宜,随着以“融”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得到质的提升。
改革四种模式 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和多元化办学模式,将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鉴定融为一体,深入开展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设中草药种植、汽车维修、电子技术三个专业的“联合办学,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发挥重点骨干专业带动辐射作用。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导向,积极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广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依据专业教学特点,完善弹性学制,逐步推行学分制。四是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以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探索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新途径、新模式。
创新四项机制 提升示范校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向更深层次发展;进一步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模拟实验室教学条件,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全员参与示范校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营造人人为示范校建设做贡献的氛围;实施改善民生工程,使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招生、教学、资助、就业、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创新师资培养机制,以德为首,内培外引,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聘任一批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出台《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制度》,鼓励青年教师下厂(场)实习,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创新服务社会机制,通过示范校建设,建成一批集生产、教学、示范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功能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校服务“三农”能力,创新有效服务于宁南贫困山区、生态移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促进机制。
建设硕果 飘香宁南
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形成调研报告17份;创新了“联合办学,校企共育”的人材培养模式;深化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教材26本,其中4本公开出版,建成精品课8门;打造了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培养了5名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双师率95%,外聘兼职教师增加60%,发表论文14篇,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双丰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校、师、生三级评价机制,实现了校企共育共管;与25家企业签约,搭建了校企全方位深度交流平台,完善了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机制,新增校内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31个,与企业共建实训中心1个;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双证书率90%;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11个生产、咨询、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开展职业培训5947人次;建设了数字化网络平台,数字教学资源总数新增1.4TB,教学和管理水平全面升级。独具隆德地域特色、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宁夏培训示范基地、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称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隆德县职业中学正乘着国家示范校建设这艘巨舰,凝心聚力、勇往直前,在中等职业教育这块蓬勃发展的沃土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明天。
(李瞿鹭 郭丽娟 孙景禄 王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