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震惊:
真实生活的教育效果
不比正式课程差
在我跟Philip和Faye的一次聊天中,他们特别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学校的Hidden Curriculum,即看不见的课程或隐性课程。他们认为,虽然每个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必须要完成正式课程,但是正式课程只是冰山的一角,一个学校真正的教育效果实际上取决于隐性课程。
他们所说的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里所渗透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学校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实际的日常做法,包括学校的政策、管理风格、教学方法,以及在这里的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和交往方式等等。
隐性课程这个概念最先出自克罗地亚籍奥地利哲学家和神学家伊凡·伊里奇的著作《去学校化的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
伊凡·伊里奇挑战现代学校制度,他认为体制化的学校设置脱离生活现实,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制造新的不平等,无助于实现真正的教育普及。真正的学习应该是立足于社区,扎根于生活。伊凡伊里奇主张教育制度的变革,建立学习网络,将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转变为学习和分享的机会。
《去学校化的社会》这本书在70年代初面世,当时在很多人中产生了影响,Faye和Philip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在1976年成立学校时,就将滋养学生的精神作为办学的第一个教育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通过其精心设计的正式课程外,FCS坚持小班制,以保证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个人化支持,并且欢迎家长和其他成人参与学校的生活。
Fay和Philip相信的一个理念是: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这与上个世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等所秉持的“生活即教育”以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理念很贴近。
他们认为,学校就好比是社会,这里的每一个成年人,其言谈举止及其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这样的社会化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比正式课程小。
女儿有次提到她观察到的一个不同:体育课上,老师会让他们玩各种游戏,有时会打球。不管做什么,当有孩子出现失误时,老师总会说:Good try! 女儿说,这让人感觉很好,不会有任何压力。
学校从来不像主流学校那样禁止孩子接触所谓的危险物品和风险活动,例如,厨房是开放的,孩子随时可以接触到刀具和厨具;院子里的木工一角放置的木工工具也没有上锁。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就需要接触这些东西,为什么不从小就让他们熟悉,并发展出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呢?一味地避免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并不能增强他们抵挡风险的能力。
??厨房是孩子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
Faye和Philip从创校之初就非常明确,他们要办的是一所社区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式的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持的一些具体做法,也在塑造着这样的大家庭氛围。
例如,学校没有雇佣厨师,午餐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准备,还有不少家长志愿者也会来帮忙。厨房里贴着一张时间表,家长可以自愿在上面写上自己哪天来帮忙,尤其是每周三的烧烤,更需要家长的帮忙。
有时候我送孩子比较早,就会看到Tim或者其他老师或家长已经在为午餐做准备。这是如果有孩子来了,Tim就会招呼:“你想练习一下刀工吗?”然后递给刀和案板,孩子们就认认真真地切起菜来。我看到过一个9岁左右的男孩,切菜的动作比我12岁的女儿还娴熟。
每天放学后有固定的大扫除时间,孩子们根据值日表分工合作,已经形成习惯。另外,开放式厨房和随时可以取用的水果和点心,每周三的烧烤,以及周三下午的家长茶话会等,都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厨房是最能体现大家庭氛围的地方。那两张桌子同时具有工作台和餐桌等多种功能。每个小学期(每年分为两个大学期,四个小学期),都会有一次由家长志愿者主要负责的包饺子活动。我们也凑巧赶上了一次包饺子。每周三下午,这些桌子又被重新排列,各种点心水果摆上来,接孩子的家长陆续赶到,很多会留下来,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大家庭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作为临时访问者,我们在学校也同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的先生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去,怕打扰人家,后来去了之后他也坦言,这种家庭文化带给他一种新鲜和亲切的感受。
??每个小学期包一次饺子。
??每周三的家长茶话会。
Philip跟我说,他们对家长采取开门政策,他们欢迎每一个家长来学校,有时可以帮忙做具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成人的在场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社会化环境,孩子除了跟老师的日常交谈,还可以跟更多的成年人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有时候,某个孩子可能跟某位家长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这样的关系,他们认为特别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有的孩子可能来自单亲家庭,而在学校这样一个安全的氛围下,他们能够跟不同性别的家长进行交流,建立友谊,这对他们的意义就更大。
FCS所坚持的大家庭和社区的理念,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困难家庭的帮助。对于那些因家庭变故而经济上困难的家庭,学校也会尽力伸出援助之手,用一笔援助金来支持孩子的学费。这笔援助金是在征得所有家长的同意后,从学校总体的经费中专门拨出来的。
政府对独立学校的资助较少,而学校要生存就意味着家长要拿出比上公立学校更多的钱,那么没有这个能力的家长就会失去选择独立学校的权利。这在FCS看来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为此他们多年来也在积极呼吁政府政策的改变。
六
第六次震惊:
“正经”学习时间少
考试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
看着孩子们不少时间在玩,但是,任何一个FCS的老师都会很自信地告诉你,这里的孩子很会玩儿,同时也很会学习。
2008年澳洲政府开始针对每个学校的3、5、7、9年级的学生每年进行英语和数学水平测试。2011年,默默无闻的FCS曾一度成为焦点,因为他们5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阅读、拼写、写作、记叙文写作、语法和标点)在维多利亚州名列第一,其他年级的成绩也都不错。多年来FCS基本属于成绩在澳洲名列前茅的学校。
当时有记者采访校长Tim,问他们为何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Tim回答:“相比其他学校,我们学生用在英语和数学上的时间更少;在FCS,学习只排到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快乐和活力。”
在FCS,学生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学校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成绩只是个副产品,而副产品不小心成了新闻,这对FCS来说有些意外,他们对此也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
其实,FCS学生成绩优秀的秘诀说到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喜欢做的、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就像他们喜欢游泳玩水打球做游戏是一个道理。但是,有多少家长会在一开始就相信,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可以学习玩耍两不误呢?
6年的小学时光,我们希望收获一个门门功课成绩优异的学霸,还是一个快乐和有活力的小孩儿?
澳洲FCS用4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重心放在后者。学习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坐在教室的硬板凳上,学习也不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躲避所有的诱惑。乐学和会学才是硬道理。
家庭、学校、校外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学习的机会。面对孩子,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真正尊重和信任孩子,允许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活力和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并帮助他们建立与同伴和成年人之间的积极关系。
有了这些,当孩子坐到教室里时,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收获两分钟的功效,优秀的学习成绩就真的只是个副产品了。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家庭教育第一媒体童书妈妈创始人。创办有原创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