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福利状况调查样本分布
2.教师现阶段福利情况
3.教师对福利的期待
一张图读懂教师福利
■本报记者 杨国营 宋伟涛 数据分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玥
教师各项福利的落地比例普遍未过半数,近半数基层教师对住房、医疗等福利不了解,96%的教师希望提高工资水平。日前,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联合中国青年报、腾讯网等开展了主题为“教师的这些福利,你享受过吗?”的问卷调查,在基层教师中引发强烈反响,吸引超过30万名教师参与。调查覆盖的地域包括台港澳在内的所有省份,涵盖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学段,教师年龄从20岁到60岁以上均有涉及,横跨城市与乡村,兼顾男女教师。透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一窥当下基层教师福利的真实现状。
怪现状:部分教师对福利不清楚不关心
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赵寅选择到北京十一学校担任高中数学教师。从2013年9月拿起教鞭至今,一年半过去,谈到福利,他表示并不是很关心,“从没注意过相关规定,不过我比较信任学校,该有的应该都有”。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提到有定期体检、医疗保险,寒暑假是带薪的,还曾发过水果和过节费,不过后来取消了,“其他的不清楚”。
不仅是新教师,一些老教师对福利问题也不是很了解。1990年9月起,裴年忠先后在湖北省洪湖市戴家场第二小学、原绍南中学、原观阵中学和戴家场中学等学校任教。他告诉记者,从教二十多年,对应当享有什么福利并不是很清楚,“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有什么福利、多少福利。粗略知道的仅限于退休了可以领退休金,有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寒暑假带薪休假、定期体检,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福利。但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自己应当享有的福利并不了解。比如,44.2%的教师不了解“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46.3%的教师不了解“县、乡两级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33.1%的教师不了解“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45.0%的教师不了解“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等等。
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教师了解或享受过教师法赋予教师的福利待遇具有实质差异。其中,华北地区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华东和华南地区,东北地区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不同月收入的教师了解或享受过教师法赋予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具有实质差异,月收入6000元及以上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月收入2000元以下、2001-3999元和4001-5999元的教师。不同身份、性别、年龄、教龄、类型学校、职称教师的得分则没有实质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表示,基层教师对物质的要求其实不高,“发多少收多少”是教师群体中常见的心态,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教师整体来说“耻于谈钱”,“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教师们的权益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改善,会挫伤他们的从业积极性,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调查显示,教师福利的落地程度不容乐观。其中,医保福利的落地度最高,也仅为51.1%;其次是带薪休假,比例为49.2%,均只有半数左右。其他各项福利的落地比例更低,依次是:学习培训福利(18.9%)、住房福利(12.3%)、旅游优惠(5.5%)、出行优惠(1.3%)。
对于能够享受到的福利项目,60.2%的教师认为“非常缺乏”,29.6%的教师认为“较少”,仅有1%的教师认为“很充足”或“较多”。
在不同教师群体享受各项福利的差异性方面,调查发现,不同身份、性别、职称的教师一年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和次数没有实质差异;不同年龄、教龄、地区的教师一年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的次数则有较小差异。不同地区的教师在是否享受过旅游福利上有实质差异,台港澳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不同身份、性别、年龄、教龄的教师在是否享受过各种福利上没有实质差异。
在基层:享受到住房福利的教师仅占12.3%
苏强强一家三口去年从原来居住的一间小平房搬进了66平方米的两居室,这位陕西省周至县三中的物理教师告诉记者,这是他从教8年得到的最大福利。周至三中是一所农村高中,要建房,资金是最大问题。学校采取了集资加贷款的方式,每位教师出资3万元,校方承诺这笔钱算是向教师借的,5年后全额返还。最终,全校教师于2013年底和2014年初陆续搬进了新房。“学校帮我们解除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大家都心怀感激。”苏强强说。
按照国家规定,“县、乡两级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但受制于财政不足等原因,农村中小学校主要得靠自己想法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在城市学校,因为土地紧缺等原因,教师集资建房已不常见,一些学校代之以发放住房补贴。在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厦大附中),如果教师在学校所处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购房,根据其职称,学校可一次性补助5万—21万元,“如果是双职工再加3万元,最多24万元”,厦大附中校长姚跃林告诉记者,当地房价约为六七千元一平方米,该校教师月工资不低于6000元,有了住房补贴,该校教师“工作一年以上的,基本都买房了”。
按照国家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给教师提供较好住房福利的,一般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中心校、示范校。在学校内部,学历高、职称高、职务高的骨干教师能享受较大的住房福利。
但对大多数基层教师来说,能提供较好住房福利的只能是“别人的学校”。调查显示,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到住房福利的教师仅有12.3%。陕西省延长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受制于当地财政资金不足,该县基层教师享受不到购房补贴。当地县城的房价约为3000—4000元每平方米,县城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多在3000—4000元,“也就是说一名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一平方米房”,如果没有积蓄或其他收入,基层教师买房压力很大。
涨工资是基层教师的集体呼声。尽管按照学术定义,工资并不属于福利范畴,但调查显示,高达96%的教师表示涨工资是他们最渴望的“福利”。程方平认为,当前基层教师的工资结构和明细不够清晰,基本工资、奖金、绩效等都不够明确。此外,教师群体内部收入不均衡问题长期存在,且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教师的基本工资整体偏低,不同地区、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明显,这是很大的隐患。另外,很多教师担心,以后退休工资怎么算,养老保险怎么办?”
对于教师提高福利待遇的呼声,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教师群体的收入不低,比如可以通过校外补课等方式赚取灰色收入,逢年过节家长还会送礼,等等。程方平表示,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些人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收入较高的名师的情况,对基层教师的整体收入状况并不了解,“衡量教师待遇是否得到改善,不能看各地所谓的名校,而要看被忽略的大多数,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薄弱校”。
谈到基层教师涨工资的前景,一些教育系统内人士并不乐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部省份某区县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基层教师队伍庞大,历史欠账较多,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工资难度更大。程方平表示,教师工资目前是“三级给钱”,中央、省市、区县各出一部分。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县财政比较充裕,教师福利待遇能得到较好保障,反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工资和福利就较差。他建议,中央财政承担的国拨工资应当提高到50%,保障教师群体的基本收入,缩小不同地域、学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是防止教师非正常流动的根本途径”。
教师说:福利政策不透明,很多福利被“揩油”
调查显示,除了工资,基层教师希望未来得到改善的福利位居前三的是:住房福利(68.5%)、医保福利(51.35%)和学习培训福利(28.3%)。
在厦大附中,除了购房补贴、医疗保险、免费体检、带薪休假、学习培训等国家规定的福利之外,学校还给教师发放过节费、旅游费、探亲费等福利。校长姚跃林告诉记者,学校工会的费用由开发区按教师工资比例直拨,因为工资总额较高,所以这笔费用也不少。
但在很多学校,工会费用是从教师工资里扣除的,然后转手给教师发福利,“羊毛出在羊身上”。有教师向记者反映,即便地方教育部门发放了福利,也未必能落到教师手上,有的学校负责人利用福利政策不透明,延迟发放甚至侵吞教师福利。单笔教师福利通常是小钱,但集腋成裘,几百上千名教师的福利加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颍惠认为,在学校层面,只有通过工会发放的才是福利。学校给教师发放福利,除了使用工会费,还有两个常见渠道:外界给学校的捐赠和学校的“小金库”。“要让教师福利落到实处,必须加强透明度和教师的知情度。”她说。
从2006年本科毕业来到周至三中任教,苏强强用了8年时间才从中学二级教师升至中学一级教师,“我算比较慢的,不过快的也要六七年。”苏强强建议,可以参照公务员晋升职级的相关做法,教师任教达到一定年限,职称可以直接升至相应职级。“每年学校职称评定名额有限,一些教师任教多年也评不上应有的职称,这直接影响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他解释说,教师职称升级后固然可以在工资、福利等方面获益,但教师们更在意的,其实是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一种肯定。
在苏强强看来,当前基层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被过多地“摁”在学校和教室里。谈到如今最想得到的其他福利,他表示,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他渴望有更多的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比如到外地参观、学习,“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如果教师视野闭塞,又怎能培养出眼界广阔,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呢?”
有人认为,教师已经有寒暑假这个超大福利,不应再奢求其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朱旭东表示,寒暑假不是教师福利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规律提出来的需要。从专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一样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假期,而不独享有学生的寒暑假。“教师应该延续学期工作,利用假期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而不是纯粹休息,否则会与带薪休假产生矛盾,社会也会有不和谐的声音。”他说。
事实上,很多一线教师的寒暑假过得并不轻松。赵寅告诉记者,今年寒假,他要带学生参加竞赛和拓展,各5个半天。此外,他还要编写两本校本教材:平面向量和立体几何。除了编教材还要研究课改,“对我来说,寒暑假比平时还要忙”。
专家谈:兑现福利要靠政策支撑法律垫底
“您认为完善教师福利制度最需要哪些层面的努力?”这是一项多选题,结果90.9%的基层教师选择“教育部门”,其次是“立法机构”,占82.0%。
“福利的落实主要靠政府支持,仅靠学校的力量去解决是不可能的。”姚跃林表示,该校教师福利水平较高得益于机制优势、经济实力和领导视野,“这是很多地方的学校不具备的。”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师法是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21年来,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及时修订。
朱旭东表示,教师福利在我国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因为有关的教师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教师能够享受福利的权利和责任。尤其是权利和责任的法理基础,即其身份地位不明确,教师法规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个规定表明了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而没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从而影响到了教师社会地位应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尽管教师法也规定了“教师享有寒暑假带薪休假、定期体检、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福利”。但“带薪休假、定期体检、医疗待遇、培训、住房优惠”等福利在我们国家只有公务员才能享有,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教师享有福利的法律漏洞,教师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教师的政治地位,即“公务员”的身份,怎么能够享受和公务员一样的福利呢?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福利作为稀缺资源应由政府提供,但政府在提供这些福利的时候应该有法律依据,而事实却是无法理基础,换句话说,政府行为与法律确定的教师地位之间没有行政法律支持。”朱旭东认为,提供教师福利首先要解决教师拥有什么身份的问题,多年来学者、专家都在呼吁,要确定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这样可以根本解决包括福利在内的很多问题。当前,教师虽然没有公务员身份,但有“编制”身份,教师群体被划分为“有编”和“无编”,内部的身份差异导致福利待遇的差别,严重影响教师群体的实际收益,导致他们心理不平衡。
“解决教师福利问题,校长很关键。”程方平认为,有的中小学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长达10多年,人事、财务等大权几乎都集中在校长手中,抛去其他弊端不说,这对改善教师待遇非常不利。如果教师和校长的流动不能规范化,教师福利待遇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他建议,应当通过立法,在教师法里把教师工资、教师福利问题进一步细化,提高可操作性。他表示,一个地方的教师福利不能由主管部门的一把手说了算,而是要由科学的决策机制来决定,这个结果要能代表当地广大教师的意愿。同样,一所学校教师的福利不能由校长或某个中层干部说了算,而是要由学校的科学决策机制来决定,这个结果要能代表全校广大教师的意愿。
制图:周子涵 支持媒体: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