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凤凰书城一景(资料图片)
推广阅读的难点之一是书源在哪里?即使在一些大城市,老百姓买书太贵、网络阅读要花费流量、公立图书馆数量少离家又远、学校图书馆图书质量差往往成了“摆设”……诸多困难依然阻碍着不少爱书人。我们经常羡慕国外的社区图书馆如何便捷又省钱,学校图书馆如何专业又人性化,叹息我们离他们到底有多远?!其实,这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却咏梅
苏州,2004年时我曾在那里报道过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是对这座城市的最深印象。十多年后的阳春三月,当我再一次来到苏州,参加2015年“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与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40余家成员单位的记者走进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区、姑苏区、工业园区的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和村镇深入采访,挖掘当地全民阅读的典型经验,在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香氛围的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的另一种美丽。
学校:特色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亲爱的宝贝,明天就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送给你一本《格林童话》,希望你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书中学会分享、关爱、诚信和友谊。”走进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记者发现每间教室里都有个名为“生日书吧”的图书角,每本书的扉页都有家长给孩子写的生日祝福。原来这些书籍都是家长送给自己孩子的生日礼物,它们统一“入住”书吧,成了全班学生都能享受的阅读资源。随着藏书量越来越多,学校又建立了“三味书屋”图书馆,在这里,学生购买书籍、付钱找零都是自发独立完成,全部依托学生的诚信。副校长陆晓扬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借阅方式,既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培育孩子的诚信品质。另外,为了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还栽种各种花草、设置阅读“路径”,通向“三味书屋”,还原鲁迅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动场景。学生们读书的兴致更高了,三味书屋也成了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
如果说家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学校则应成为每个学生一生中的第二个家。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把“校园即家园”和“班级是我家”作为学校管理与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并借鉴新加坡的办学经验,以学生成长的十个德育目标为名,成立了礼、孝、和、责、成、勇、毅、俭、仁、智十大家族。教导处主任张卫华介绍,家族建设打破了班级和年级界限,采用纵向的组合,定期开展家族故事会、读书沙龙、经典诵读等活动,使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和促进,形成了强烈的家庭氛围,同时将礼、孝、和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形象地植入学生心中。
记者在学校图书馆观摩了一堂智家族的阅读分享课。课堂上,每个学生拿着一本书轮流上台向大家推荐,台下的听众是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大眼晴的一年级小女生,时而开心大笑,时而静静思考,听得津津有味。教导处负责二年级绘本教学的凌斯嘉老师告诉记者,家族的阅读活动就好比是一个课题项目,主角是学生,不论是阅读主题,还是分享方式、选用图书等,全部由高年级学生自己设计规划,老师只起到引领和陪伴作用。在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热情被调动起来,增长了才干,走向自主,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平添责任心与事业心,心智得到锻炼而走向成熟。“经常能看到大孩子帮着小孩子,非常温馨,营造了一种团结合作、竞争又圆融的大家庭氛围。”
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让阅读更便捷
书报亭在城市的“节节退守”,被视作一抹文化的忧伤。然而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一种全新的阅读设施——图书馆驿站已成为全民阅读新的“着陆点”,24小时免费开放、无人值守、全智能操作……购物公园图书馆驿站是全国首家城市街区图书馆驿站,自2014年8月开放后的一个月内,共接待读者6510人次,外借图书1407册次。
家住附近的李女士每天都和儿子来这里:“以前我经常带孩子去长安路上的少儿图书馆,路比较远。现在开设了图书馆驿站后,看书更方便了。”李女士说,“可以带孩子在购物公园玩玩,还可以来这里歇歇脚、看看书。
记者看到,购物公园图书馆驿站是一个蓝白色调、全景落地窗的小巧型玻璃房建筑,几排书架、几张桌椅将这个约35平方米的空间紧凑分割,光线明亮。一个年轻女孩正在整理书架,她是这里的志愿者,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来服务,“我是在网上好不容易才抢注到这个机会的。”看着记者疑惑的神情,她的笑容更灿烂了:“我喜欢这里,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得到帮肋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收获了太多幸福。”
“驿站内的监控、灯光、空调和报警器都是智能化操作的,市民可直接刷市民卡进入,借书、还书都在一台自助机上完成,还可免费使用电脑上网,室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张家港市图书馆馆长缪建新告诉记者,张家港市已全面实现市图书馆镇级分馆、村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全覆盖,以及市镇村(社区)图书馆(室)业务标准统一、软件系统联通、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通借通还和“一卡通”服务,目前已建成图书馆驿站24家,2015年底将会建成30家,实现各镇、办事处全覆盖。
“现在不少社区居民逐渐远离了棋牌室,有空就来书屋看看报纸、上上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南湖苑社区主任赵小江说,“我们还利用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相继开展了征文比赛等活动,社区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了。”事实上,这种方便、快捷、实用的社区图书馆已经以各种形式遍地开花,周围小区的居民称之为“家门口的图书馆”。
张家港杨舍镇社区里“快乐小书房”的工作人员说,社区将亲子阅读项目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以“三社联动”(即社区、社工、社会自组织)为运作模式,开展公益讲座、妈妈故事会、绘本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宁静与快乐。而作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室”,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农家书屋通过实现图书在村、企业的流转,让农家书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动图书馆。管理员杨常梅说,永联图书馆下面有15个流转点,我们每个月定期更换一次,这样读者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新书,实现了有限图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爱书人:引领阅读成城市最美风尚
苏州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气质浓郁,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重教育人的传统。据记载,六朝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苏州是当时的刻书、藏书中心。《中国私家藏书概述》称,中国历代藏书家为4715人,其中苏州268人,常熟146人,分列中国藏书家最多十个市县的第一和第三位,钱曾的述古堂、徐乾学的传是楼、顾抱冲的小读书堆等藏书都极为丰富。
记者参观了常熟市东郊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这是清代藏书家瞿绍基的藏书楼,以珍藏古籍善本而闻名,也是我国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门临清流,古朴典雅,因主人收藏“铁琴”、“铜剑”而得名。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前后共三进,以书为主线,通过实物与图片,展现了瞿氏五代人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的历程,反映了藏书家精神与常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紧密联系。
“读书和藏书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写书和出书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生于常熟市古里镇下甲村一个农民家庭的徐明,爱好读书、藏书,痴迷写作,家有藏书3500余册。1988年,从部队退伍时带回来两麻袋书籍,还把北疆边防线上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写成《雪莲花》出版。他认为,虽然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但还是要提倡读书,特别是现代农村更需要读书、看书,科技致富、科学种田。
“苏州蝴蝶妈妈读书会”是全职妈妈吴静文2009年成立的苏州市女性公益读书组织,由一群70后、80后家长组成,面向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通过组织中英文绘本读书会、古诗词诵读会、“阅读存折”读书积分活动、绘本剧演绎等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不少人纷纷慕名而来,组织规模从最初的30多位妈妈,发展到如今2000多名成员。
在苏州,记者接触到各行各业的读书人物,有用小楷抄写四大名著的“痴人”李德元、自办“农家书屋”的八旬老党员张品熙、用爱心践行新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师顾舟群;也体验了覆盖全市的依据总分馆体系建设的苏州图书馆、第十届苏州阅读节·悦读嘉年华、致力于打造以“书为伴”阅读环境的书香酒店、主张“繁华静处遇知音”的慢书房。从这些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上,记者看到了阅读作为文明传承之途,已成为城市最美风尚。
事实上,徜徉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你会深深地体会到:阅读不再局限于学校、书店、图书馆,只要你有心,无论是商场、街边咖啡厅,还是公园、小区,处处都可以方便地看书、买书、交流讨论,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
2015年“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等单位主办,第一站是苏州,随后将赴多个城市开展活动。同时,将运用移动互联网、微视频等新媒体,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手段等,更加广泛深入传播书香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