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收到《让教育更明亮》(常生龙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本书便一直跟随我,随时阅读,随后记录。一个月时间,书让我翻烂了,也写下满满的文字。18年的教育生涯,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对教育的片面理解,对教学诸多误解。读完,我深吸一口气,似乎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让心灵更加通透,教育一定要先想明白,才能做得清楚,否则我们便容易闭门造车,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这本书从四个方面点亮了我的教育认知。
激活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发展之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现实却让孩子成为大人心中的样子,不给机会让孩子们体悟人生,体验生活。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将去哪里?常生龙从六个角度阐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觉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生活才会学习。班级孩子最让我无法忍受的不良习惯就是内务整理不好,比如用过的东西不知道放回原处,不预习、不复习等等。孩子有良好习惯,才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的教育指向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孩子从一出生就在学习,如何获得生活的经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人生。如今的学习已经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传动带,灌输给学生的是应试的套装知识,现实的教育是知识与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割裂,当下与未来失联。教育的目的是让教育生活化,构筑生活的教育环境,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枯燥乏味的题。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寻求自己渴望的学问,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发展他的天赋潜能。让他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和成长。激活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才可以重新找到教育的出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魅力,体悟成长的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
立足育人规律
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现实的教育恰好相反,我们忽略育人规律和成长过程,强调和关注学生成绩。常生龙以专业角度剖析学生成长规律,从心理学原理、生命节奏、学段特点、学习原理、教学规律、相信孩子几个方面阐述教育要立足育人规律,通过知识载体,达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我们的教学也是从教到学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书中提到儿童的生活节奏感和儿童的程序性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成人心情焦虑、情绪不稳极易影响孩子内在的秩序和节奏,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和精神不集中。班级一个孩子,平日学习很努力,表现也不错,唯独考试时情绪焦躁,了解之后才知道,他担心考不好,会惹来父母的“混合双打”,最害怕回家,他们的心情好一点还可以,怎么都行,如果不好,孩子可就倒霉了。还有孩子的节假日,本应该需要心理和情绪上的调适,但各种培训班排得满满的,让孩子无法喘息。
本来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快乐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可是孩子的童年被我们的“教育”剥夺,我们设计的活动考虑更多的是有意义,而不是有意思。还记得当年我与孩子开垦荒地,种上我们心仪的作物,每天侍弄得乐此不疲,当时很多人反对,有人说耽误孩子学习,有人说我们不务正业,但是我始终坚持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有所体悟和感受,给他们向上、向善的力量,让他们看到自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几年过去,孩子们没因为我的多余活动而误了学业,反而给他们今后人生埋下了幸福的种子,让他们有了精致的自我感受力,从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重寻家庭责任
“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学习力,儿童阶段是孩子学习欲望、生长欲望最为高涨的阶段,孩子不加选择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重要,而家长的生活方式和情绪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家长忽略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榜样作用。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作为家长就要反观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有些家长动不动就把教育责任推卸给老师,却在无形中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我们除了给孩子提供有序、温暖的成长环境,更要腾出时间陪护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们什么教育呢?教给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方向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人生,不去抱怨,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自己。我在家访中听到最多的是给孩子贴各种负面标签,我们家孩子懦弱、无能、笨、不认真等等。这些标签带给孩子的是不自信的成长,他的人生会越来越迷茫。我和女儿一起看日本电影《垫底辣妹》,被影片中的妈妈所感动,不管遇见什么,妈妈总是给孩子积极的方向,有了这份乐观力量,孩子才不会被困难打倒,才有战胜自我的勇气。帮助孩子来辨别自己的各种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正确认识自我。作为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言行,讲原则地处理孩子成长的各种小问题,这样才是为孩子的未来积累财富,才会让他在社会中成为优秀的人。
整合教育资源
书中说:“教育要善于关注社会和居民百姓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给老百姓共享。学校也要善于利用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各种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等的资源,为学校创设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目前我们的教育以批量生产为主要方式,以竞争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常常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抹平在统一标准里。
简化的教育观、狭隘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的成长世界只在一间教室里,除了各种刷题看不到别的风景,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可悲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看到更广域的世界,接触更优秀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平台与外界接触,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与更多人进行技术交换。身边丰富的资源都可以作为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们参与社会,让社会对接学校。教育一定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
我们的学校将走向哪里?我们的课堂该变成什么样?我们的教学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办适合孩子的教育一定有相匹配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作者用这本书让教育更加明亮,曾经模糊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清晰,就像作者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有必要提醒自己要回归到教育本源,从原点出发思考我们的教育,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来完成我们的教育大业。”
(作者单位:吉林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第二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5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