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莫砺锋教授的唐诗讲座,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莫教授一边讲唐诗,一边谈人生,我突然发现,莫教授年轻时候和我有着不少相同之处,譬如,都是“家庭出身”不好,都当过10年农民,都是1977年参加高考——不过我当年高考落选,1978年再考才进了大学门。我跟莫教授仿佛还有过一次 “间接交集”:人大附中有一年教师招聘,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应聘者,自称是莫砺锋教授的博士。一听介绍我们的眼睛立刻就亮了,甚至还没进行过试讲,校长就已拍板:“这个人我们要定了。”试讲的课文是李白的《蜀道难》,当讲到“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时,博士口中突然冒出了“李白当年仗剑远游就杀人如麻”之类的话,让我们大吃一惊。听完课我们私下议论,这位博士果真是莫教授的博士吗?莫教授会这样看李白吗?我们很想就此求证一下莫教授,但一直没找到机会。最终,这位试讲博士我们还是没敢录用。
莫教授对唐诗烂熟于心,讲座时信手拈来,如数家珍,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读书的问题。在座的各位老师是来自全国各地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精英,我也是初中语文老师,所以跟大家有很多话可以讲。2010年7月,高三学生一进高考考场,刘彭芝校长一个电话把我喊到她的办公室,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于老师跟您商量点事。我想还能有什么事,从教29年,在高中讲台站了29年,其中25年教高三,在人大附中连续8年教高三,校长无非让我下一年继续带高三罢了。可校长接下来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关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人大附中2010年从全市小学五年级选拔了一批学生,跳过六年级,直接来人大附中读初一。新学年,想安排你去教他们。——哎呀,从教高三到去教小学六年级,一下子空降七个年级,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我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二十几年高三,我的全部资源、全部经验、全部优势都在高三。自己从前不仅没教过初中,更没教过小学,校长的安排意味着我在行将退休的年龄,还要从零开始,去接受新的考验,这实在太具有挑战性了!然而最终,我还是忐忑不安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
新学期开学了,我捏着薄薄的七年级第一册语文课本,走上了六年级学生教室的讲台。抬头一看,一片灿烂的红领巾!从前一直教高三,面对的都是人高马大、得仰视才看得见高三生,而今,眼前是四十几张天真烂漫的娃娃脸,不觉精神为之一振,自己小学时学过的一首小诗一下子冒了出来,顺口给他们朗诵起来:
我爱我的红领巾,
就像爱我的生命。
她是红旗的一角,
是烈士的鲜血染成。
……
诗背完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这是谁的诗?我们怎么没学过?气氛活泼而热烈。我的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
望着孩子清澈如水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他们透明的心灵。对于这些上帝抛来的新生儿,教育本该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让他们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让他们的人生更美好;可是为什么教着教着,他们的眼睛反而逐渐黯淡下来,有聪明的被教笨、笨的被教傻的迹象呢?小学毕业了,就像“君有疾在腠理”;初中毕业了,则君有疾在脏腑;到了高中毕业,便病入膏肓……
下面几个课堂教学事例令人深思。
记得高三课上介绍李清照的《声声慢》,当讲到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凄凄惨惨戚戚时,一个男生困惑不解地问道:李清照在南宋生活得这样痛苦,为什么不搬回北宋去住?
还有一次,我给出了这样一道诗歌鉴赏题: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张口插几张匙”(辛弃疾《最高楼》)两句词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
两句词表达的意思不难理解,安贫乐道的辛弃疾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物质财富是一直流动的,不断变换着主人,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永恒。有个同学居然这样回答:千年田换八百主,平均每1.25年换一次主人。
还有一次,我要求赏析苏轼的七律《红梅》,诗中涉及到杏花和梅花。一个同学的答案是:苏轼没学过生物,因此不懂得梅花和杏花有什么区别。
无奈,只好出一道我认为最简单的题:就杜牧诗《赤壁》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一段鉴赏文字。
注释:1.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地的宫殿。2.二乔:指乔氏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赤壁》是学生小学就会背的,赤壁之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句诗是明白如话的,按说完成这道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却出现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例举如下:
这首诗写的是周瑜兵败,二乔被囚的历史。
(每天埋头做题,对历史两眼一抹黑,乃至不知赤壁之战谁胜谁负)
周瑜在前方拼命鏖战,二乔在铜雀宫中苦苦等待。
(注释明确告知铜雀台为曹操所建,二乔怎能去那里等待)
这两句诗描写周瑜在风沙中苦苦前行救女儿的情景。
(完全无中生有,匪夷所思)
窥一斑可知全豹,高中生的诗词阅读水平如此低下,其语文整体学习能力如何可想而知。追根溯源,就不能不想到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中小学”,钱理群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几十年以来,语文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不读书,而读书恰恰是语文教育的根基。一旦离开了这个根基,语文教育就百病丛生,沉疴难治,导致“中学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王旭明),“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要以整本书的阅读为主,而以单篇课文教学为辅。而我们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恰恰相反,整本书的阅读完全被弃置一旁,变成了单篇课文教学的一统天下,教科书成了语文教学的“圣经”。殊不知,“教科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朱永新)。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松树的种子,如果不读书,就等于把这颗种子种到玻璃杯里或者花盆里,一般不能发芽,至多长成盆景。但是要把它栽到大地上,这颗种子沐浴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大地”就是读书。新课标早就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认为,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教科书只是一滴水,而世界则是浩瀚的海洋。语文教育应该以世界为课本,而不能以课本为世界。否则,就是蜗牛论雄,滴水泛舟。不仅会误人子弟不浅,语文教育也永远没有光明的前途。
出于如上考虑,我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苏教版)进行了的大胆整合。从前,教科书要一篇一篇地讲,一篇课文要讲好几个课时,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要讲一个学期。整合之后,一本教材只保留了几篇古诗文、几副对联,以及《春》《社戏》《济南的冬天》三篇现代文,其他一律变成自读。这样一来,原本要讲二十周的教科书,三四周就讲完了,另外的十几周时间全部用来读大部头著作。从此,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就开始了。
2010年暑期开学,我给学生推荐的第一本书是《红岩》。如今,《红岩》已经是北京市中考、高考必考篇目。接下来读《狼图腾》《重返狼群》《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在推荐《平凡的世界》时,有的老师心存疑虑,觉得10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六年级孩子啃得动吗?殊料《平凡的世界》的巨大魅力正像一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所说的那样:“书一打开,我的魂儿就被吸进去了。”有的同学看了一遍放不下,又去读第二遍、第三遍,有个同学甚至一连读了十遍,还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续写”《平凡的世界》。这部激励千百万青少年成长的不朽经典,给孩子带去了多大向上向善的力量啊!
初一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读了六七部长篇小说,背诵了三十首毛泽东诗词,几十首唐宋诗词,几十副古今名联,写下了不少读书笔记。当名著阅读活动正蓬蓬勃勃开展的时候,第二学期开学之初, 30多封家长告状信摆到了校长的案头。家长的意见集中起来就是:于老师让学生读《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背诵唐诗宋词对联,中考考吗?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谁来负责?所以,强烈要求刘校长撤换语文老师,换上有中考经验的老师,否则,我们将要求集体转学……刘校长把家长的告状信递给我时,问我怎么看这一问题。三天后,我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深入阐述了我对引领学生读书的看法。随后,学校召集了全体家长和任课老师会,刘彭芝校长、翟小宁副校长(现人大附中校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始,翟小宁副校长操着央视播音员的声调,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地读这封长信。会场里一片寂静。信读完,刘校长开始讲话:“今天我就要说说什么是教育。读书才是教育。拼命做题,每天字词句,开头结尾、语逻修,这些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是真正的教育。”刘校长是数学特级教师,她对语文教育的深刻认识让我大为吃惊。她接着说:于老师连续带了8年高三,高考成绩北京市遥遥领先第一,被人叫作“定海神针”。可是,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顶着很大的高考压力把他从高三撤下来教你们的孩子,人大附中为此付出那么大代价,你们还不领情,要换老师。好,我答应你们的要求,现在就换,调于老师回高三。这时,家长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恳求刘校长不要换人。一场家长告状风波就这样过去,三年名著阅读活动坚持了下来。后来我在个人公众平台上传了一篇题为《猝不及防,我成为被告》的文章(三期连载)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尽管名著阅读很重要,但中考这一关还是要过的。我在初三下学期用半年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中考应试训练,最终取得全区中考第一的成绩,中考状元也出自我的任课班。这正应了温儒敏先生那句话:“书读得多了,考试不会差的。”其实,书读得多了,不仅语文成绩不会差,其他学科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钱理群),书读得多了,文化空间打开了,格局境界大了,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2014年和2015年,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连续两次在人大附中举行。北京市教工委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18个区县的教委主任、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以及各区县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千人左右参加会议。在两次现场会上,我先后做了《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和《语文教育的灵魂》两个主题报告,文章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纸以及网络媒体广为刊用,对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名著阅读活动以及语文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些天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引起很大反响。我认为,如果学生不读书的面貌不改变,“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的趋势就不会逆转。就像蜜蜂酿不出蜜来,是因为它没采花粉,而读书是采花粉的过程。
而且我认为,学生不读书,崩溃的不仅仅是作文,还有学生的精神,比如心灵空洞、认知懵懂、价值观扭曲、心理变态等等现象都会大量产生。现在中学生中这类问题太严重了。数理化固然需要适量地做题,但语文学习主要方式是读书。而今语文学习也异化为做题训练,从小学就开始,孩子就被湮没在训练的汪洋大海里。训练来训练去,学生被训练成机器人、侏儒人、偏执人、贫血人、迷瞪人、空壳人……现在偏执的学生特别多,凡事钻牛角尖,认死理,不仅语文学不好,连人格也出现问题,这和不读书的关系很大。因此,对于读书,是应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来认识的。不然孩子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的精华也不认同。不读书,民族传统文化的薪火就会失传,根脉就会断流。另外,读什么书至关重要。人大附中在读书过程中,以美、健康和拥有充足的正能量作为标准,形成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书单。如今,这份书单已经覆盖北京,影响全国。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而这份书单不仅利于孩子的语文学习与作文提升,更有助于他们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对于一个读书刚刚起步的孩子,不管你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这份书单都是送给你的一份珍贵的精神礼品;如果你是个小学生,那也不必失望,书单中的《狼图腾》《重返狼群》《小王子》《城南旧事》等作品同样是你难得的精神佳肴。
这份名著阅读书单不是来自哪座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不是来自某所大学的文学史教材,不是来自哪位老师的个人喜好,也不是来自哪家媒体的好书推荐,而是经过了人大附中连续七届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检验。
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去读,能否在这份书目中占据一席之地,是要经过一番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认定”的,这个“资格审查和认定”包括以下诸多内容:
这部作品是否为名家名篇或者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作品的内容、格调是否健康,能否带给孩子正能量?对孩子是否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让他们读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在阅读中,他们能否受到真善美的强烈感染?读过之后是否仍欲罢不能还想一读再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感情的波澜是否不可遏止地流注笔端,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是否源源不断地涌现……
上述种种是一部作品能否进入书单的重要标准。这份书单和一般书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形成于读书之前,而是完成于读书之后。经过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效果检验,在不断筛选、不断发现、不断调整、不断充实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这份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有着独具价值的书单。
这份书单,不仅促成了《走进名著》《走近经典名著》两部论著的出版发行,而且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2015年度的北京市二等奖、海淀区一等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份书单当初是推荐给初中孩子的,但其中有相当多的作品也适合高中生和小学生去读。为了方便大家利用,这里仅根据个人见解,把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作品分别做出标记:其中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作品标为红色,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标为蓝色,而黑色字体作品所有孩子都能看。以上意见谨供老师、家长和学生参考。下面就是这份书单:
初一年级推荐书目
第一学期
精读:《红岩》《狼图腾》《重返狼群》《平凡的世界》《童年三部曲》
泛读:《繁星·春水》《林海雪原》《今夜有暴风雪》《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二学期
精读:《四世同堂》《穆斯林的葬礼》《长征》《决战朝鲜》《大秦帝国》
泛读:《西游记》《朝花夕拾》《城南旧事》《野葫芦引》《飞鸟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初二年级推荐书目
第一学期
《茶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左宗棠》《瓦尔登湖》《老人与海》《悲惨世界》《欧·亨利短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学期
《1911》《苦难辉煌》《中国在梁庄》《水浒传》《明朝一哥王阳明》《农历》《猎杀中国龙》《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爱》《牛虻》《巴黎圣母院》
初三年级推荐书目
第一学期
《目送》《文化苦旅》《毕淑敏散文》《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静静的顿河》
第二学期
《我与地坛》《林清玄散文》《蒋勋说宋词》《苏东坡传》《子夜》
(论语、庄子、古诗、对联、寓言等传统文化精华内容的学习贯穿整个初中三年始终)
这份书单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其一,体现“海量阅读”理念。
初中的三年,我们推荐的“必读”“选读”作品不下50部,学生人均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达30部,人均阅读量达1000万字。从展示读写成果的《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于树泉、吴凌编著)一书中,可以看到学生读过的书超过百部。
人大附中名著阅读活动的七年,是海量阅读的七年。通过博览群书,学生的眼界大开,胸襟大展,人文积淀大为丰富,语文素养明显提升。
其二,体现“多元阅读”理念。
中学生读书不在于培养作家,而在于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不仅为了汲取知识,更为了加强精神滋养,以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为此,学生的读书范围要尽量拓宽:既要读古代经典,也要读现代经典;既要读西方经典,也要读东方经典;既要读文学经典,也要读文化经典,以及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技等领域一切值得读、适合读的书;不仅要读书,也要读报刊杂
志……以便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先后推荐了《论语》选读、《庄子》寓言、《诗经》、《楚辞》精选、《菜根谭》以及古诗百首、对联百副、寓言百则;哲学方面,推荐老子、王阳明、周国平;社会学方面,推荐了《现代化的陷阱》《猎杀中国龙》《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心理学方面,推荐了毕淑敏、卡耐基……通过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来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健朗精神、书卷气质和家国情怀。
其三,突出历史题材作品。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阅读”是我们名著阅读活动的突出特色。譬如由《狼图腾》《重返狼群》《藏獒》组成的动物专题,由《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屠杀中国龙》组成的社会学专题,由《童年》《简爱》《瓦尔登湖》《悲惨世界》等多部作品组成的外国文学专题,由《鲁迅传》《毛泽东传》《贝多芬传》《居里夫人自传》《爱因斯坦传》等名人传记专题,以及由周国平、毕淑敏、卡耐基等人的作品组成的哲学、心理学专题……
历史题材作品在书单中占着较大的比重。从《大秦帝国》到《蒙古帝国》,从《1901》到《1911》,从《苦难辉煌》到《南京大屠杀》,从《长征》到《西路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决战朝鲜》……大多是书单中规定的必读作品。
之所以重视历史题材的阅读,既有“读史使人明智”“鉴古可以知今”“历史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生活教科书”的考虑,也有“读史可以让一个人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一个民族的集体失忆是非常危险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思量,还有对“文史不分家”这一语文学习传统的继承。一个人如果不读史、不懂史,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见识、格局和智慧都会有很大局限。而一个眼界狭隘,鼠目寸光的人,即便天生聪明,终归男人是“小男人”,女人是“小女人”。
其四,以健康、美、充满正能量作为书单作品内容的衡量标准。
孩子们代表希望,他们延续着民族的发展方向,续写着祖国的未来。因此书单作品,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有利于精神成长,力戒厚古薄今、盲目媚外、偏深偏难、好高骛远,让孩子一上来就产生排斥和拒绝;更不能“花里胡哨,小里小气,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显然,那种靠糟践国人获得外国赏识获得大奖的作品,不管其获奖名头多大,书单里也没有它的位置。
尽管社会并不完美,人性也有不少弱点,但是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读好书,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对真善美的欣赏力,从而能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浮躁远一点,和宁静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一点;离网络泥潭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达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情趣,健朗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
我们先后出了《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人大出版社)《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中青社)《初中名著导读1-6》(北京教育出版社)三部书,介绍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经验,希望对各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树立榜样。语文科代表应该是班里同学读书的领军人物,为了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我给一个叫做高可心的语文科代表写了一首小诗《赠可心》:
可欣可心,端的可心。
钟灵毓秀,蕙质兰心。
天赋异禀,玉壶冰心。
头雁领飞,群雁归心。
几句小诗产生的神奇效果,让人难以想象。
正赶上暑假推荐阅读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巨制,全书六卷共11本,有500多万字。一些同学流露出畏难情绪。可是,高可心一个月时间就读完了全套《大秦帝国》,而且写下不少读书笔记。开学她继续读第二遍,结果奇迹出现了。本来她语文学习挺认真,就是写不好作文。期中考试时密封流水阅卷,一个老师发现了一篇好作文,破天荒地给了一个满分(40分)。待试卷拆封一看,是高可心。期末考试密封阅卷时又发现了一篇可以给满分作文。我看了一眼说“给满分不行”。有老师说:满分已经是作文的最高分,没听说过作文成绩有突破满分的先例。我说“一百多年前就有先例了”,于是讲了毛泽东在长沙师范读书的时候,作文满分为100分,而毛泽东的《心之力》得了105分的故事。最终老师们一致同意,破天荒地给了这篇作文40+5的成绩。拆封一看,又是高可心。从此,她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北京晚报》的人大附中名著阅读专栏还先后刊登了她的文章。在高可心的榜样引领作用下,全年级掀起了阅读《大秦帝国》的热潮。
一个孩子如果文理兼优,就会有大造就,很多大科学家都是这样。因此对于一些理科成绩好的同学,更应该给他们一些读书的关注。比如有个叫一凡的男孩,我就曾给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一凡一凡,着实不凡。
浓眉大眼,额阔如山。
胸藏丘壑,眼底波澜。
读破万卷,持笔万言。
理堪折桂,文可夺冠。
蓄得春水,行得舰船。
长风破浪,高翔峰峦。
还有一个叫达林的语文科代表,学习踏实,质朴憨厚,发展均衡。我也同样给他写了一首充满激励色彩的小诗:
达林达林,赤子之纯。
书生本色,男儿精神。
眼前名著,笔底风云。
山河长美,日月常新。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厚薄,进步有快慢,但在名著阅读活动中老师应关注到每一个同学,不冷落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班里有个叫雪萌的女孩,羞羞答答,少言寡语,我给她写了这样一首小诗以示关爱:
奇葩萌雪中,玉洁且冰清。
一朝旭日起,笑靥别样红。
孩子为人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小诗不仅把她这个特点写了出来,而且把她的名字巧妙地嵌在诗句中,对她寄予了无限美好的期待,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读书决定写作。我们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是《人大附中中考作文取胜之道》,内容有六章:
第一,读书筑基下功夫。
第二,生活随笔花气力。
第三,聚焦中心显主旨。
第四,把小事写出意思。
第五,让想象之花绽放。
第六,让真情之泉涌流。
在六章里,我们把读书放在第一章,因为“写作重要,读书第一”。如果不去读书,永远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能不能读书取决于老师,老师是一个读书人,学生才可能热爱读书。而“教师不读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职业发展”。“老师不读书,就会精神荒漠化,造成的就是语文教学的苍白。”(钱理群)因此朱永新先生呼吁:拯救阅读,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
学生核心素养取决于老师的核心素养,老师的核心素养取决于读书。如果只围绕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一本练习册去工作,就实在可惜。
这几年我在读什么书,也跟老师们分享一下。我比较重视哲学、心理方面的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每个学生的生命是有待点燃的火把而不是需要注满知识的容器。老师的生命要觉醒过来,需要读一些哲学类的书,如老子、庄子、王阳明、罗素等。我觉得老师不能停留在职业性读书,光读教学范围之内的书,而要把视野打得非常开,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才能有大格局。
教育心理学类,我觉得美国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吴国珍教授的《心灵的觉醒》也很好。史传类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等我很喜欢;《大秦帝国》是一本了不起的巨著,一个人读没读过《大秦帝国》,格局和境界是不一样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我很重视,社会学著作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我也关注,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阅读观》以及钱理群先生的《中小学语文读本说明》和《经典阅读和语文教学》我都看得很认真。霍达不仅有《穆斯林的葬礼》,《补天裂》也很好。《道德经》有“百经之首”之称,《道德经》自问世后,诠释的版本达千种,外国好几百种翻译的版本,这个记录在全世界只有一种书可以与它并列,就是《圣经》。西方有哲学家尼采恃才傲物,狂的不行,但就是对老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德国总理施德罗发表电视讲话,他号召每个德国家庭必须有一本《道德经》。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道德经》对于你的灵性开启、专业成长和境界提升都很重要。
一次,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易行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个人作品集,里边有一首七言绝句《老子》:
出关仅著五千言,后世文评似涌泉。
千著万疏无二致,全凭文字解非凡。
最近正好看到一本郭永进先生的《道德经的智慧和应用》,觉得在这本书里,老子的真理已被“勘破”,于是,我为易行先生和了一首《老子》:
玄之又玄五千言,真理勘破似涌泉。
虚极静笃无二致,拨云见日解非凡。
我觉得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最重要的是影响着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记得毕淑敏说过,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最终能影响一个人走得比别人远一些的,一定是他的整体素质。而影响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是读书。
最后用一首诗《语文是什么》,跟老师们分享一下我对语文的认识: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史家绝唱的崇拜。
语文是对红楼一梦的迷恋,
语文是对我将上下而求索的感佩,
语文是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孔孟老庄的博大精深,
语文是诸子百家的开阖纵横。
语文是五千年的文明积淀,
语文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缩影。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徜徉山川的脚步,
语文是品位书香的双眸,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
语文是奇书骏马加山水,
语文是轻松翠竹白梅兰。
语文是亲朋之间的随意聊天,
语文是论辩之际的从容应对,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洒脱气象,
语文是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纯正的中国话,
语文是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举手投足的书卷气,
语文是字里行间的家国情。
语文不是理化——公式定义,逻辑推理;
语文不是训练——陷身题海,埋头竞技;
语文不是语文课本——蜗角论雄,滴水泛舟;
语文不是知识碎片——东拼西凑,散乱支离。
语文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语文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语文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语文是山水烟花雪月风,
语文是笔墨纸砚琴棋画,
语文是天干地坤日月星。
语文是体验,重在自主;
语文是积淀,难以速成。
语文是生活,无限丰富;
语文是世界,无边时空。
语文是大海,汪洋恣肆;
语文是山岳,峭拔纵横。
语文是历史,
语文是传统,
语文是血脉,
语文是基因。
语文是情感,
语文是精神,
语文是生命,
语文是心灵。
语文是人的教育,
语文是你的人生。
语文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是引领——登高望远,路长履深。
语文,就是让每个学生:
说抑扬顿挫的中国话,
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