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前方发现人工智能!请家长为孩子扣紧安全带!

互联网  2018-06-10 00:00:00  互联网


  
我既不想危言耸听也不想故弄玄虚,我只想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聊聊我们的孩子可能遇到的明天,聊聊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如果您是家长,建议您看看,兴许今后我们可以深入交流;如果您不是家长,也建议您看看,因为这个明天并不遥远。
互联网时代独有的人工智能加速度,已经带着浓重的脉冲低语和电子火花来到我们的身边。无人零售店、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加油站……这些十年前还停留在幻想层面的东西已经有了现实模板。再过十年,就是我们的孩子迈入成人行列的那一刻。他们面对的社会是什么样态?他们勤恳苦学的课本知识会有多少被颠覆被淘汰?
就在前不久,谷歌旗下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相继击败职业高手李世石和柯洁的消息,曾让我这个孩子家长连续几天都心情灰暗。为什么?AlphaGo是在短短三个月内通过自我对弈的模式,下了三千多万盘棋局,火速把自己从弱智水平提高到顶尖高手!这个数据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模式将彻底改变教育,改变人才培养!
所以我郑重地提出建议:互联网时代的家长,不能再把眼光死盯在成绩单、课程表和辅导班身上,应该眺望一下时代趋势,为孩子扣紧安全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引导孩子适应社会趋势。
本文打算和家长朋友们讨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人工智能并不可怕;学校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脱节;如何让孩子尽早和时代接轨。
人工智能并不可怕
我一直以来都有个想象,总是把时代趋势想象成一辆过山车。这车没司机没调度,凭着惯性往前跑。车上的人再聪明也只能尽量抓紧,保证自己不被抛弃。偶尔有谁壮胆站起来看到了一点趋势,就成了凯文·凯利那样的社会学家未来学家。
虽然人类在趋势面前这么无奈,但我却觉得人工智能没那么可怕。因为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依靠人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加加林更是飞上了太空。所以人工智能就和飞机一样,是冲击我们这代人思维承受能力的新物种。人类花费巨资研究AlphaGo是为了锻造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我进化的潜力为人类服务的。它围棋下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李世石。人类研究升级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要把它当帮手,而不是为自己造个神来膜拜,或者弄巧成拙搞出来一个未来终结者!
当然,现在很多科研工作者包括行业大佬都在大放悲歌。比如李开复说,以后人工智能当道,人类恐怕最后只剩一样工作可干,那就是当一名心灵慰藉者,安慰丢失工作的人;比如硅谷还流传这么一个说法,以后只有两种人最吃香,做技术维护的和讲故事的;比如最近谷歌专家预言2029年人工智能的智商将超越人类。恕我不敢苟同。趋势本身就是个过山车,什么时候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能这么简单地以线性思维延展下去。如果哪天人类真的是被人工智能给取代了,我会觉得很狗血很遗憾。而且我也不是科技专家,科技伦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的重点是孩子。  当然,人工智能淘汰许多岗位改良很多行业也是必然的。既然有高效的,干嘛还要用低效的?这也是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嘛。再说人工智能未来引起的变革,也不是第一次考验。汽车取代马车,电报电话取代邮差烽火台,手机一个拍照功能就轻松革了胶卷的命……太多太多了,也没见哪个行业就绝望到歇斯底里的地步。既然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无法改变趋势,那就帮助孩子适应吧。
记得有人说过,核心竞争力就是你身上那些别人拿不走的能力,而不是官职、钱财这些暂时寄存的东西。所以,我最想让孩子拥有的,就是情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或者情绪管理等等归他独有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即使将来人工智能暂时夺走了他的工作,他最起码不会自怨自艾或者迁怒于人,而会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寻找机遇。就凭这一点,届时你我这样的家长就聊以自慰了。所以加强孩子自身的完善和锤炼,就是家长应对未来给孩子绑定的安全带。
社会趋势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人工智能这方面有很多书籍,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翻一翻,看一看,尤其是涉及科技伦理领域的,国内外的著作已经车载斗量。顺便推荐大家看看特德·蒋的短篇科幻小说,你不得不佩服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华裔高材生,竟然有那么深的人文情结,能够写出《降临》这样引人深思的好故事。
现在该说说学校教育了。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都知道,现在的学校教育,当然我没领略过的贵族学校除外,虽然提倡教改提倡了很多年很多次,但基本上还是“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体系。学生听完干什么?当然是记忆,然后大量地做题练习,再然后通过考试判定你记忆和练习的成效,甚至高考也是这样考察学生能力。万维刚在《智识分子》中尖刻地评价:高考的目的不是选拔人才,高考的实际目的是淘汰一批孩子,保证另一批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了,连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家也没想过要让所有孩子都上大学读博士,咱们也就别白费力气讨论什么高考公平了,这种公平你在哪儿都找不到。
既然孩子的能力要通过考试来甄别,那接下来就是很简单的逻辑,你只要考得好就是好学生了。所以,现在学校的教育主要还是依赖于已有知识的存储和传播,忽略或者看轻新知识的升级迭代也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不信请翻翻孩子的书包,连语文的阅读理解都有标准答案的!你答错了老师就要扣分的!在分数面前,孩子成了奴隶,家长成了孙子,那些号称能提分能猜题的人成了大师名师,那些各种名目的辅导班也就成了趋之若鹜的热闹所在。在教育产业化的大旗下,考试成了标准的产业链和印钞机,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人!
接着就是恶性循环一年又一年。幼儿园的孩子学小学知识,小学生学初中,初中生学高中的,高中为了高考没完没了地复习,直到进了大学,孩子们终于解放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谈恋爱。很不凑巧,18岁,进入大学的年纪,恰恰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高潮期!为什么有大学这个阶段?为什么大学要让孩子长到17、8才去上?这些几百年前大学体制刚确立时的原则,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想了。但我在想,因为这群孩子里面有我自己的女儿!
如果学校教育倾向于把孩子培养成一台考试机器,那现在,人工智能这台更会考试的机器来了!如果将来这样的孩子拿着大学文凭走上社会,他会发现,凡是他擅长的,人工智能比他更擅长!
比学习,人工智能最擅长深度学习自我进化;比考试,人工智能最擅长数据挖掘和分析;比敬业,人工智能最擅长不眠不休不出错还不要工钱……非常有可能,如果教育方法不改变,如果我们还让孩子这么死记硬背,现在学习越好,将来境遇可能越差!这才是我这个家长心情灰暗的真实原因。
前几天,一个年轻后辈对我说,他厌倦了无聊的工作,打算去考证券分析师,因为这个行当很吃香。我真的真的不想当毒舌,所以强忍着没有去提醒他一个残酷的现实:使用人工智能的分析程序,可以一夜之间分析上百万份的公司财务报表。我没写错,是上百万份!证券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翻译、律师、导游、电话客服、服务员,乃至教师、医生,这些依赖经验依赖记忆的岗位,都会成为人工智能第一波颠覆的对象!对了,还有你万万没想到的配音演员。前不久一个科技工作老总给我打电话,用的竟然是某位走红一姐的嗓音!在我表示惊叹的同时他告诉我,现在谁的声音都可以通过软件来模仿,只要拿到原声模板,分分钟搞定…… 
教育体制改革这种事情对星斗市民而言太大,但孩子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是名符其实的中心!我想,在趋势与教育脱节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应该适当地改变一下心目中关于好学生的定义。那些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善于归纳总结已知知识并能提出新观点的,才是好学生!如果你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符合这个观点,他是完全有希望拥有一个平安祥和的未来的。所以,别再因为他没有记牢那些已知知识没有考出好成绩而绝望,作为家长,你需要耐心,最好能用未来的眼光重新发现一遍孩子身上的优点,多鼓励鼓励孩子!
引导孩子尽早和趋势接轨
我真心没打算怂恿哪个冲动型的家长,这就把孩子拉出学校,开始拼命学习计算机编程或者进互联网公司实习创业。说实话,你只看见了马化腾马云拼命圈钱,却没注意过无数的失败者躺在他们的脚下。年轻人创业到底有几个能成功?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成功?是能融到资爽一把?是公司活一年或者活五年?那么五年之后呢?
让孩子尽早和趋势接轨,依我个人浅见,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应该适当地导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我不是在练绕口令,学习的确需要好好地领悟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首先,明白什么是学习?学习就要敢于挑战,敢于让自己接受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和不适应。记忆性教育或者说应试教育,重点在于让孩子把知识记牢。所有考试题目都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你记忆越扎实,见过题型越多,考试成绩越好。但是这种学习,鼓励孩子停留在大脑的“舒适区”,孩子未必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但他会知道、会复述、甚至会照本宣科地套公式解题。往往是附加题选做题这类稍微拔高一些的才可能更加考验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家长朋友就要在平时多花心思,注意让孩子去碰一碰难题和他根本不了解的知识。孩子不会做,不懂,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孩子去碰了,去接触了,感受到了手足无措或者无从下手。这就真正触及到了大脑的“非舒适区”。时间长了,孩子对于“非舒适区”有了应对的经验,也就具备了学习和深度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请注意,我并不主张让孩子去死磕奥数题,刁钻的奥数可以轻松折磨一位数学系研究生!根本目的是让孩子从小知道如何去应对未知,应对挫折。我们这些家长的知识体系肯定是过时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让孩子经历挫折教育,能让他们习惯“非舒适区”,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不钻牛角尖,就是一项不小的成就!  其次,逐步让孩子接触互联网的运用。现在很多学者在呼吁把编程课列入中学课程,和物理化学同等重要。我觉得可行。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往往超出成人的想象,试试未尝不可。但我想强调的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让孩子适当地使用互联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现在的互联网,不再仅限于科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交友,互联网无处不在。家长不应当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让孩子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完善强化自身的学习。
我们这些家长的成长时代,个人格局的建立依托的是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环境。今后孩子们的成长,更多依靠的肯定是互联网时代赋予的个人品牌。个人品牌的建立不在年龄,而在于胆量,在于敢去尝试!一个孩子从小就善用互联网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成长,打破空间限制跨街区跨校园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同龄人,这对于他的情商培养和个人成长绝对是有利的!在这种条件下,老师的表扬、成绩的肯定不再那么重要,同龄人的赞赏和肯定则更加突出。未来孩子的生活将由他们的同龄人来装点充实,所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属于孩子自己的社交就显得非常必要。
再次,家长应当心甘情愿地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和搭档。在深度学习统治的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家长的自尊心要承受一点小小的打击。孩子可能知道的比你多!这很正常,真的很正常。家长应当心甘情愿地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和搭档,需要付出耐心和精力,多陪孩子开眼界长见识。你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你有多大的决心孩子就有多大的决心!当你的孩子发现你在挑战新知识,接受新思维,他又怎么可能熟视无睹呢?所以,家庭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家长千万不要固步自封,认为自己能挣钱养家了就很了不起。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何况你这么做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呢?
最后,我强调两个词,那就是引导和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不要像老师那样侧重管理,而是要侧重鼓励和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试错的重要性,因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就是建立在试错的基础上的。没有了试错精神,爱迪生不可能量产电灯,人们也不可能使用清洁的核能。通过试错,让孩子接受挫折,接受这个社会的真实运行规律。当然,这也需要耐心。在试错的过程中,你和孩子都很难接收到正面反馈。但请一定坚持下去!
我的一个前辈,儿子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后来保送上大学,公派留学生。我请教他的育儿经验。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自己也得学习!不然孩子会觉得学习很苦很无趣。”凡事从细节做起吧。少参加点儿应酬饭局,多陪陪孩子。家庭氛围好、情商高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差!
好了,关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我这个家长的所思所想终于讲完了。一家之言,甚至我也不算什么家,但贵在真情实感。如果触发了您的某些想法或者做法,能够带给您一些小小的帮助,在下不胜荣幸!衷心地期待能和各位家长朋友们互动交流。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如要转载烦请注明出处哦。

/jiaoyu/zatan/2018-06-10/561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