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之十二:读书形成的经验也是写作的经验

互联网  2018-12-22 00:00:00  互联网

·  目前写作教学的一大困难,是学生的阅读量过小,无法形成阅读的经验。相对于巨大的社会信息,学生所能利用的资源并不多。特别是一些学校过于强调理科教学,忽视甚至轻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单纯地把阅读当作“语文”科的学习任务而加以限制。在应试教学的大背景下,在很多学校,理科教师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甚至已成了“班规校纪”。某校曾有理科教师在家长会上指控“让孩子读小说”是“误人子弟”,竟然得到家长的齐声鼓掌。在这样的学校,学生不仅得不到正常的母语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

    学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让学生适时的阅读,应当在今天读的书是不该拖到明天去读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当汲取以往的教训。中学阶段没读该读的书,拖欠过多,过了阅读期,根本无法补课。相当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对缺乏阅读积累后悔莫及,由于“底子”没打好,他们也无法正确认识高中语文课的学习价值;他们不但孤陋寡闻,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明显缺乏表达的智慧。我们也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一些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考上大学,并能适应大学学习,往往在于他博闻强记,“底子好”。综合素质较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上始终能保持优势,这些与他们阅读修养不无关系。适时的阅读使可以使人及时地获得知识,并逐渐形成经验,这种经验又使他对生活产生新的有价值的认识。为什么有些学生读到高三,还像个对世事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为什么同学之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会有那么大的差距?这中间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有些老师不同意“以读促写”,自有他们的体会。读书多,不会写,原因可能比较复杂。这样的学生我见过。他们很可能只是把读书作为消遣,无所用心,不善于从中有所获得,往往无法复述其内容,有些甚至连读过的书名、作家也没记住。有的则是不加选择地乱读,所读的内容品次较低,我曾有个学生到了高中一直在读日本动漫,据说收集了两千多种。这些书的阅读要求低于语文课程要求,课外阅读滞后于语文学习,很难有借鉴。也有些学生的课外阅读过于功利,急于求成,过于积极地模仿作品,痕迹处处;坦率的说,这些学生感悟能力不强,即使读了些书,也难以形成写作的经验。

    确有些学生读书很多,写作水平并不高;但是,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读书必定多,则是事实。多读书,会读书,效率也高,能够形成阅读经验,也就很容易体现在写作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见过悟性高的青少年,他们中许多人都曾有过一段时间不被教师和家长注意,在完全没有指导的状态下自由地阅读,他们的阅读没有功利意识,完全是凭兴趣自然地延伸,而忽然在某一天,他们写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学生只要能多读就能把握写作的技巧呢?不一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体会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能“说好处”,能“看门道”,这才有可能逐渐地形成一种阅读经验,这才有可能学习模仿进而创造性地构思表达。这种阅读经验,在成长早期常常是不自觉的。儿童最早的睿语往往是不自觉的模仿,因为他没有“目的”;而他得到鼓励,知道他的语言会给别人带去欢乐和赞扬时,他才会有目的地去学习,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学生的阅读,过于功利并不好。现在很多教师总是告诉学生“规定篇目”和“必读书目”的重要性,也使一些学生把阅读视为负担。

    一些老师经常感叹于顾此失彼,无法对阅读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作写作同步指导。我认为停留在语文教科书层面上的写作指导是共同要求,甚至只能是普通的要求。我们几乎不可能见到阅读水平整齐的班级(除非全班都没有课外阅读,据说的确有那样的现象),即使阅读同样的内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感悟能力不一样,教师借阅读做同样的读写指导,会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也会注意到,一些教师在劝导学生读书时,往往只是告诫训诲,忽略言传身教,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引和点拨,我们甚至可以说得更直接一些:学生没有从教师身上看到阅读的经验,他对语文的敬重常常也因此变得有限。一些阅读调查往往只针对学生,其实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连个简单的推荐书目也开不出)。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此可以不论。

    利用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写作,可能更多地要考虑具体的方式方法。即使时下应试教育成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但是教师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经历,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一次看随笔,有位学生记写随父母去苏北探望病危的祖父,语言质朴动人,一路上父亲的沉默,母亲的啜泣,自己的不安,冬日平原上的死寂,路人的冷漠,亲人见面时的悲苦与克制,叙述得生动真实,文章两千多字,绝无一点矫饰,一句抒情也没有。我在讲评时稍有疑惑地冒了一句:“怎么有点大师的功架?”同学们也都很惊异地纷纷点头称是,该同学口讷,不知所措。过了很久,这个同学在随笔中写他在讲评课后急不可耐地找“大师”们的作品“作比较”,发现他的确更愿意接受叶圣陶、朱自清等人的散文风格。——我不知道那位同学此前是否读了什么书,但是我也只说了一句话,他却读了很多书。有位女生问:“老师有没有发现这个学期我的文章有什么变化?”我说:“你有点张爱玲了。”学生得意大笑。——我未必主张学生要学张爱玲,但是张爱玲能让一个学生着迷并从此喜欢写作,有什么不好?

    我很羡慕当今的许多青年教师,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总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进而热爱写作,事半功倍,真正让语文学习成为愉快的事,很值得我学习。

/jiaoyu/zatan/2018-12-22/577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