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爱上阅读,教你1年轻松读完20本书的方法

互联网  2019-02-22 00:00:00  互联网

有同学问我说,我18年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有一项是读完20本书,但到了18年底,我才读完两本,我是真的好想读书啊,可就是读不进去。您读了这么多书,能不能教教我,您到底是怎么读书的?

我反问了回去,那你是怎么读书的?

原来,他读书就是拿起书来从第一页开始看下去,一直看到封底为止。看完了一本书就像是完成了一项特别痛苦的任务一样,很开心的把书放回书架,束之高阁就跟没看过一样。

能这样看下来的书,大多都是故事型强,但不太能增长知识,锻炼逻辑的小说或者故事。真到了看那些知识性,概念性强的书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读不懂,很容易就卡住,然后就放弃了。

可是,卡住的时候,他就认为读不懂肯定是前面有哪些地方没理解清楚,就翻回去再读一遍,结果还是看不懂,这时候他想,那好把,我百度一下,结果越搜索,信息越多,东西越多越看不懂,月看不懂越沮丧。

比如这位同学一直想考研,但是一本《心理学导论》的第一章翻了好几遍,硬撑着看到大脑结构的时候就想哭了,没回都是从入门直接到放弃。久而久之,读不下去的书一本又一本。后面就越来越不想看了。他定的那个20本书的目标也就肯定难以完成。

如果你也有和他一样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尝试和自己做一个诊断,看看你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你学了终极三问,那么你就会发现,你读书的目标是读完书而已,这不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目标。并且读书的方法非常单一,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读书方法。

其实,学霸读书的秘诀都是大同小异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学霸读书的两种基本方法: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快速阅读来挑选信息。你需要通过检视阅读来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读,你到底是不是喜欢,到底有没有用,然后再确定你是不是要去做分析阅读。

你需要先去翻一翻前言、后记、附录、索引,对图书的主题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然后再回到目录,看看作者是如何给书搭建框架的,看到这里大概也就需要十来分钟的样子,你就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本书的概况,然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到底要不要读了。

检视阅读是从根本上解决读不下去的办法。检视阅读的特点就是读得快,通过初步的检视,你可以判断出一本书的的阅读难度,一本书那些是自己已经有过了解的知识,哪些又是新的知识,还可以明确哪个部分是全书的重点,还有哪些章节是需要大块记忆的,哪些是侧重于运用的,还有哪些是只要了解不需要深挖的。这样你就可以直奔最重要,也是你最感兴趣或者你最需要的部分。

如果看《心理学导论》之前,先把全书过一遍,那就会发现其实书中难懂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要知道,一本书,尤其是一本教材或者是一本畅销书,写出来一定是作者努力想要让读者看懂的,而不是纯粹为了作者炫耀自己知识渊博的。

所以在入门的时候,要知难而退,不要死磕那些一开始你完全看不下去的部分,从自己看得懂又有兴趣的书和章节入手,逐渐你就会明白,书还是很好看的。

完成了检视过程后,你就会发现,有些内容需要你深入理解,灵活应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简单来说就是主动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不断分析问题,不停的给出自己答案,不同类型的图书提出的问题会有一些区别,但通常来说也就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问题。

1.这本书在谈什么?(what)

2.作者是怎么谈的?(how)

3.作者这么讲对吗?(why)

4.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一个个问题具体来看。第一个是了解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第一步是明确图书的分类。

首先要明白你要读的书是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是文学类还是论说类,是理论类还是实用类,不同类型的图书提供的知识和启发的方式截然不同。尽快了解图书的类别,才能尽快调整阅读策略,有明确的心理预期才能更好的吸收图书所传达的知识。

举个简单例子,对于那些非虚构类的作品,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面的故事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发生着,我们会确实经历。而对于那些虚构类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怀着一颗相对放松的心态,欣赏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好。而这两个反过来,你想象那多么可怕?

第二步,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可能你听了会倒吸一口气,回忆起读书时那些概括段落大意的心碎的感觉。这里你不要害怕,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用不超过100个字来进行简单的概括就好。

事实上,很多好作者已经帮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困扰你的不过是怎么从重点中挑出更重要的部分。当你列出这句话之后,你也就明白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接下来看书目的也就会轻松很多。

第三步,为这本书列出大纲。

你需要把书中重要的篇章给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怎样的。

列大纲不同于记笔记,你只需要如实列出这本书的框架,清楚每个部分是什么就行了。而当你把大纲列完,就相当于你有了一张在这本书的世界里的地图。接下来不管你再怎么信马由缰,也不会迷失其中。

第四步,发现作者的提问。

一本书在作者开始写的时候,往往都会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是一连串的问题。然后通过写作来回答问题。发现作者意图就是找出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

其实,再牛的作者也超不出那终极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按照这样的方式,书的思路自然也就清楚了。

在完成了第一个问题之后,你已经画出了一本书的骨骼,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为它填充血肉。

我们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者是怎么谈的?

回答这个问题同样也需要有4个步骤。

第一步叫做明确关键词的定义。

从语言本身来看,词义是模糊的,其实每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模糊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早晨”是指什么时间?几点到几点算早晨呢?你可以问问身边人试试看,答案一样吗?肯定不一样。

不仅你身边的朋友不一样,不同的国家也不一样,不同的文化也不一样,不同的地域还不一样。这么简单的常用词都没有办法确定词义,回忆一下你读过的书,你还敢说自己看懂了吗?

好在关键词其实也没那么多,如果你觉得一个段落确实没读懂,那最可能出问题的就是那个关键词有问题,那么关键词是哪个?你又要如何找呢?

你可以去找作者反复强调的特定词,你也可以去找作者与他人争论的焦点,这些都最可能是文章的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后,就回到凡事先定义上来,按照作者的定义来阅读这个关键词。最终才能透过作者的文字,触摸到他的思想。而很多时候,等你真正搞明白了一本书关键词的定义,这本书你就已经读懂了一半了。

第二步,抓住重要主旨。

主旨通常藏在关键句或者是关键词的附近,关键句通常是陈述句,用来阐述作者的判断。读起来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吃力。

不过好在一般的书里会用划线变粗等方式强调,帮你把关键句列出来。但这些句子只是隐藏主旨的线索,你需要从中分析出主旨,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第三步,找出重要论述。

论述是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主旨,包括理由和结论。一般这个部分会分成以个例证明通则的归纳法,和以通则来推导新的通则的演绎法。这些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到重要的论述。

第四步,找出作者的解答。

通过前三步的努力,我们也可以回答作者的提问了。我们还可以知道,作者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还有她是不是提出了新的问题?

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带入你自己的主观意见,你需要全方位的接受作者的引导。能回答者两个问题,你对作品的理解其实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深入了。

但这个时候,知识还是作者的不是你的,想要让知识变成你的,你还需要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作者说的都有道理吗?

再好的作者也有他的局限性,没有人十全十美,也没有书无懈可击。出版行业还有一句俗语甚至说,“无错不成书”。你和作者的看法理解有不同,这非常正常。而且如果你感觉到了这点不同,其实是表示你读懂了他的书,这是好事。

但是,不同意作者的理由一定要充分,明确知识分析和逻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比如说指出作者论点不正确,可以阐述作者缺乏的知识,或者拿出精准的数据等等。而当你进行这样的思辨的同时,书也就被你读活了。

接下来看第四个问题,也就是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你读完一本书,它仍然是一座孤岛,没有和既有的知识产生连接共振,对你也没有产生指导作用,那这本书其实跟没读是一样的,你还浪费了读这本书的时间。

我们读一本书,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压榨出它的价值,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所以,把书看完之后,我们一定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去感悟和应用这些学到的知识。

------------------------------------------------------------------------------------------------

咪蒙的时代过去了,但她写的文章,她的迷蒙式爆文标题没过时,依然值得所有新媒体人好好学习。分享《咪蒙所有文章合集+阅读数据全套》,+功重浩:mulinwyx,免费领取,需要的赶紧。

附上内容导图:

爱上阅读

/jiaoyu/zatan/2019-02-22/58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