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1 学科:科学
案例1分析:
爱的作用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类人的态度,同一孩子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否定,而在继母那里得到的是肯定。而孩子得到不同态度后所作的反应是天壤之别,这就是爱的力量,所谓爱不是爱你所爱的,而是要连你讨厌的、恨的一起爱,这才是真爱。父亲讨厌孩子的行为,认为他是坏孩子,是因为孩子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所以父亲给孩子贴了标签,没有宽容、理解、帮助孩子。而继母本身就是具有大爱精神的人,世人爱的她爱,世人讨厌的她也可以从中找到其值得爱的部分,真诚地赞美、努力的帮助、使其动机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导致他的人生发生变化。
学生之间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谓的“坏孩子”、“差学生”只是发展困难的学生,所指的是在学习成绩、道德判断、行为表现等方面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差,不遵守秩序,难以管束等等。家长或教师都不能轻率的给发展困难的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而应该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其发展困难的原因,用爱感化学生,使其动机发生转变,激发学习动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做得更好。当然每一个发展困难的孩子必定会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①生理因素;②认知能力与非智力因素;③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就包含了家庭因素。而案例中的男孩正是因为父亲教养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其更加的“坏”、“差”。而小男孩之所以可以较快改变了“坏”
状态是因为继母找到了“缺少关怀和帮助”这一主要症结,并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爱孩子、帮助孩子,让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爱永远是有用的,请不要轻视它带给孩子的力量,让我们都来做一名有爱的老师,爱你所爱的,也爱你所讨厌的!
案例2分析:
赢了尊严,输了孩子
此案例在我国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老师的做法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本身是不对的,田老师批评教育孩子本身也是正确的,只是没有选择比较正确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僵化,正所谓“赢了尊严,输了孩子”。
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教师的职业感情,增强学生的自尊感、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为学生崇尚平等竞争和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学生面前有一定的尊严,这对于教学来说无疑是有用的,但教师不能用逼迫的手段来赢取自己的“师道尊严”,这种逼迫不断的升级从班主任到家长,使得学生放弃了抵抗,书是拿到了,但可能从此失去了该学生爱田老师的心。
教师这样的做法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文化根源,中国自古就有尊重教师的传统,学生不听话就不能体现教师的权威。②动机冲突,教师用现行的一些主流思想来要求孩子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之间有巨大的差距,这就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样永远都存在。对于本案例来说田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要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但是田老师没有想到学生是一个孩子,他还认识不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只会觉得老师逼迫自己,攻击自己的软肋,从而失了孩子的心。
要是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让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教师应该做到:①将学生置于主体,关心学生的情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②运用合理的交往方法,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淡化教师动用权威的意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不用逼迫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育,师生之间交往的困难也就容易化解了。做到赢了尊严,赢了孩子,这才是我们教师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编号:12 学科:美术
案例1分析:
别人眼里的“坏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特别是孩子,他们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一代人,他们的人格正在形成中,不能早早给她们定性,我们以往对人的评价往往用“好”、“坏”、“差”来评价一个人,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公平的。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有个性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上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是孩子,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更何况是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分离给他的心灵带来打击,因为父母的关心少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该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关注他们的内心,给她们以内心的动力,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来看人,用鼓励、激励的方法来教育人。案例1中别人眼里的“坏孩子”这样的评价是因为别人只看到了他的缺点,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个孩子,很不公平地把他的一些问题放大,而孩子的继母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她不仅仅只看到了孩子的坏习惯,还找出了孩子的闪光点,说明继母使用赏识的眼光在看孩子,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找到自信,从而才能让孩子有动力一点点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才有信心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所以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鼓励、激励孩子的重要性。
案例3分析:
一位被学生接受了的女教师
家庭和事业都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家庭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个小的单位,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处理好家庭关系,是我们良好生活的保证,会让我们有更好的动力来工作、学习。
事业对我们来说是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事情。
面对家庭和事业我们应该做好平衡,让家庭和事业相互促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了一份伟大光荣的事业,我们应该尽力做好,因为我们对事业对工作的态度不仅仅影响我们个人,而且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这是多大的责任,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教育者,你的一言一行,你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只关心家庭问题,而不思进取,不认真工作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教师这一职业,也给予我们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平台,一位好的老师是受人尊重的,学校给我们了这一平台,我们就要尽力做一个学生喜爱、家长尊重的教师。
做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认真备课,才能上出精彩的课,了解学生,教法要灵活、多样,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有兴趣,特别是对于我们美术教学更应该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才能学好美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要单一,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在评价中有收获,受到鼓励。
编号:13 学科:语文
案例1分析:
让“坏孩子”成为我的骄傲
读着案例一中对“坏孩子”的描述,我不由得想到了班上的“问题学生”:打架、骂脏话、小偷小摸……这样的孩子让老师操碎了心,费尽了心力,或许收效甚微。可戴尔·卡耐基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懂得欣赏他、引导他、教育他的继母,并最终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教育家。
掩卷长思,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着怎样的缺失呢?每个班级体中成绩落后的、行为习惯差的、品行恶劣的学生,不也被我们冠以了“坏孩子”与“差学生”的名号吗?但这样的判定的确有失公允,还记得,集体活动中,正是这些孩子的热情带给自己温暖;还记得,病痛时,正是这些孩子的嘘寒问暖让自己幸福;还记得,毕业后,正是这些孩子的恋恋不舍让自己满足……这时候的他们,何尝会让人想到“坏”,提到“差”,心中感受到的不过是属于孩子的纯洁心灵。此时,老师又何尝不会感到“后悔”与“遗憾”呢?
正如新课标中写到的那样“要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如果我们也能像卡耐基的继母那样,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一棒子将学生“打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今天的表现;用灵活的方式引导暂时“迷路”的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帮助屡屡犯错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难道不能呈现出一种和谐、欣欣向荣的态势吗?
关注“坏孩子”,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赏识,把他们身上被忽略的优点发挥出来,在班级中营造能让他们自尊自信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激励将会成为“坏孩子”转变的巨大内推力。正如卡耐基的继母说的那样:“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我们作为育人者,更应将心放到这些孩子身上,持之以恒,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走进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最终转变他们,让这些大部分人眼中的“坏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成为我们最优秀的学生。
卡耐基的继母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想这一案例的意义莫过于提醒我们每一个为师者不要轻易为孩子“贴标签”,因为“坏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骄傲,选择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
案例3分析:
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案例三中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为师之道。A老师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没有把教育的主体——学生装在心中,才会在家庭出现问题后,不思进取,不思工作,说明这位老师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B老师却恰恰相反,她有着极强的责任心,视教师职业为使命,因此她对工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均能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就像两面镜子,让我反思。因为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喜欢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我选择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但在附小那么多年的工作中,我一直保持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吗?扪心自问,我也退缩过;有过后悔;有过挣扎。但,我坚持了下来。可“坚持”能等同于“称职”吗?不,不能!要怎样才能做一名如同B老师般称职的小学教师呢?我想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历从以下四方面谈一谈;
一、“爱”是不变的主旋律。无论何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与“爱”同行的工作。没有对学生的爱,怎会有对学生心理的揣摩,怎会有认真批阅作业的动力,怎会有因材施教的激情?没有对教书的爱,怎么会有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幸福,怎会有潜心备课的心思,怎会有眉飞色舞授课的喜悦。所以“爱”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中心。
二、“德”是“传道”的主核心。“德高为师”,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不以自己的私心、私利影响学生,而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学生成“才”,这才是为师的根本。
三、“勤”是“授业”的主任务。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每天要处理的事千头万绪,除了备好课、上好课、批好作业外,还有诸如处理各种冲突状况,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等任务,因此做一名勤奋的老师,每天都能以百倍的精力与昂扬的斗志去工作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四、“才”是“解惑”的主支柱。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教师要让孩子信服,自己必须时时充电,让自己的知识能时时更新,这样才能应对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为让孩子们佩服的老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从行动上为干好这一职业做足准备,才能成为B老师那样让学生喜爱、家长称赞的好老师!
编号:14号 学科:语文
案例1分析:
爱就是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在案例一中的“别人眼里的坏孩子”片段中的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的那个人看似“坏孩子”的人却成为了却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教育家卡耐基。在我们的生活或和教育中我对坏孩子和差生是这样认为的,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要让这些看似“坏孩子”和“差生”的孩子成为自信、成功的人。这首先离不开人的爱,这里包括家长、老师的关爱。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我十多年的教学中深刻的体会到要用爱心浇灌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只要你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用夸大甚至用放大镜去放大他身上的闪光点,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卡耐基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充分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才是卡耐基这样一个坏孩子成为一个企业家、教育家。
我曾经教过几届学生,每教一届都会碰到这样的“坏孩子”、“差生”,有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会感到头疼,要么不管,要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而我总是不断地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主动耐心的去关心他们。记得有一个孩子家庭离异、理解能力差,他是一个年级上都赫赫有名的人物,我接班后首先了解这个孩子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家长沟通教育,经常帮助他复习,总结学习方法,已有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她对老师很有礼貌就被评为了文明礼貌之星,学期末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个子高,爱打篮球,我就让他经常打,慢慢他性格也变开朗了,上了初中就成为了校篮球队的主力。
类似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教学教育中是很常见的,作为一名老师就要用无私的爱去包容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案例2分析:
打开心锁才是成功的
“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小学阶段的孩子他的内心是丰富的,你只有与他心灵沟通,才可能让孩子信服你。
在案例2中黄某上老师的课在津津有味的看课外书,这是不对的,作为田老师发现了黄某看书采用了“把书给我好吗”?又重复说“请把书拿出来。”……“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最后又“请爸爸来拿”。从这里看出田老师的话并没有说服黄某,从黄某的表情和动作上来说也是不情愿的,他首先吃了一惊,条件反射的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最后黄某留着眼泪,很不情愿的拿出了那本喜欢的美国畅销书《奥兹国巫师》。我认为老师的做法不妥,原因是他不懂孩子的心,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马可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爱,尽管他可能给老师带来不愉快,教师都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每个孩子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当老师的绝对不能动不动就大发肝火地进行批评,这样永远都不可能改变。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不动声色的让孩子看,等下课以后私自和他交流,问他“你在看一本什么书?肯定很好看,我也想看,你能借我看一下吗?”借到书后,我会认真的读一读这本书,并找时间和黄某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然后告诉孩子看书是一件好事,但以后看书不能再课堂上看,因为在课堂上不仅是对老师劳动付出的不尊重,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孩子有时犯得一些错要学会包容,学会用智慧的方法去处理,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美好的心灵,只有打开他们的心锁才会是成功的。
编号15 学科:语文
案例1分析:
别人眼里的“坏孩子”
父亲眼里的“坏孩子”在继母的赏识和引导下最终竟成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教育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啊,孩子是多元的,同时他们就像一张透明的白纸,就看我们老师和家长如何在上面描绘出最美的图案。所以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坏孩子”和“差学生”之说。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对一些后进生,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应善于指出其优点和良好品质的萌芽,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其实,后进生也有闪光点,并非一无是处,老师需善于捕捉其闪光的瞬间,即使是偶然的一次,也要大做文章,予以充分的肯定,寄予满腔的希望,让其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给他们自尊,唤醒他们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改善他们生活的舆论环境,让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花园里,同学们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调皮大王”王明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仙人掌,它虽然长满了刺,但它生命力最旺盛,而且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同样面对仙人掌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了刺,有的同学因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王明却带着欣赏的角度看待刺中花。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启发,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孩子的不足。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赏识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案例3分析:
一位被学生接受的女教师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应占据适当的地位,使他能看到所有人所看见,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个人。”
文中的第一名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不能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不能正确地排解自己的烦恼。最终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不健康因素极端化。而第二位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从这个案例,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以身作则,注意身教。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上,工作中都会碰到各种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强、自立、自爱,应该把生活中的不幸变为工作上的动力,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事业的成功会让你的人生变得幸福而精彩。你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奇迹就会发生,否则等待自己的将是更悲惨的命运。
在工作中我一直苦干,但许多时候“一流课堂”“两操”评比都达不了标。我苦恼过,也积极地寻找原因,更严格地进行管理,但随着一次次的失败,我曾一度开始“自暴自弃”了,但得来的是班级的真正松懈、涣散,自己的彻底失败。经过反省,再细读这个案例,我觉得它是对自己的最好警示,我是一名教师,我是一名班主任,却为了争夺所谓的名利忘却了自己的职责,达不了标肯定是自己的工作不得法,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我不是很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吗?我所教的班级成绩不是很好吗?如果由于自己的松懈让这一切都失去后,我不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不称职的老师了吗?
今后的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改变自身的不足,做一名优秀的人们教师。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编号:16 学科:数学
案例1分析:
把爱心献给学生
——如何看待别人眼里的“坏孩子”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著名企业家和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少年时期是美国西部著名的“坏孩子”,连父亲都放弃了他,但她在继母的正确引导下,很快走上了正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耐基的故事引人深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呢?我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呢?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育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评价里,主张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基准,正确认识对待所谓“差学生”。
一、看问题要全面,用发展的眼光看“差学生”。
教师的天职就如母亲一样要爱护孩子。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差学生”同样也有他们的闪光点,但一般人不容易看见,因此他们更容易自卑。作为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挖掘并对他们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原来我们班有位同学,调皮捣蛋、成绩较差,但他篮球打得好,我让他当体育委员,带领我们班的同学练篮球。参加学校篮球赛时,每次他投中我都大声喝彩,于是他在学习上也认真了,作业按时交了,很快走出了“差学生”的行列。
二、创造和谐氛围,多给“差学生”一点爱。热爱每一个学生,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是我们教师的崇高品德和基本要求,对待“差学生”更应该如此。一般来说,差生都有一种自卑感,所以我们更要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对他的错误及时提醒,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保护他的自尊心。记得一次,我们班一个孩子老毛病犯了,偷拿了同学的一支钢笔。我假装不知道是谁拿的,故意在上早读时先对全班讲道理,到早操时间请他帮我去拿书,他就有时间把笔放回原处。以后,我再给他讲道理,并让他保管班上的钥匙,班上再也没有掉过东西。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转变对待差生的方法,鼓励他们,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把爱心献给学生,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案例2分析:
怎样和学生相处
——《一本书的较量》读后感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这样单一的师生角色观念和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社会新成员。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必须科学的、合理的反思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课堂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在一番威逼较量之后,老师从流泪的学生手上没收了刚才他看的那本美国畅销书《奥兹国的巫师》。这时老师如释重负,学生伤心难过。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把自己放于中心权威之地,像警察一样维持班上的纪律,而心里又有十分的压力,孩子觉得伤心,但老师又不给沟通的机会。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到底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当今的教育中,一些教师在意识上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传统师道尊严。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抵触行为,有的老师一时难以接受,把他当成不听话的孩子,态度强硬粗暴。其实,教学应是一个平等、民主的实践活动,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及服务者,从真正意义上摆正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在上面那个案例中,教师不必单纯的以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因素压制学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与学生交流心得,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二、教师要关爱学生。
“授业与育人并重”,教师应对学生给予父母般的关爱。遇见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全方位给予关心和爱护。我们有一名学生站队老是动,影响全班早操。我一问,原来是这个孩子系不来鞋带,鞋子老是松动。我弯下腰帮他系好鞋带并在下课时一遍遍地教他,至今他已经初三了,每次回来都还提起这件事。可见,教师的点滴关爱,学生会铭记一生。
三、师生是朋友。
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关爱和理解,更应有朋友般的亲密无间。
如果刚才案例中的孩子看的是美国畅销书,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沟通交流,各抒己见,了解孩子为什么爱看这本书,把自己认为好的书也推荐给孩子读一读。
在现代得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在生活中互相关爱,在交往中成为好朋友。这样的师生关系符合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编号:17 学科:数学
案例1分析: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很难想象,戴尔·卡耐基居然曾是父亲眼中“最坏的孩子”,如果没有继母的欣赏与引导,他可能真的将一事无成。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的引导与帮助是多么地重要!因而,作为教育者,切忌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一定要在以下方面作出自觉的思考与坚实的实践。
(一)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曾大力倡导儿童的潜力观,认为人身上绝大部分的潜力并没有被开发出来。作为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丰富的潜能,对待儿童应不抛弃,不放弃。虽然卡耐基“无恶不作”,但其继母能发现他的过人之处,并认定他是“最聪明的孩子”,继而对他进行正确引导,使他走上正路,正是以上观点的很好证明。
(二)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教育者心目中有学生群体,但对个别孩子缺乏对其独特的尊重,尤其是我们学校的规模、班级的规模都相当大,这一问题时有出现。就如同卡耐基一样,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他的继母—一个懂得尊重的教育者!这位教育者在面对一个品德、活动、学习等方面的差异都较大的孩子时,清醒地看到这样的孩子有其自尊、自爱、自强的一面,有其需要发展的内容,有其改造之处,于是给予他无私的帮助,通过教育的力量,把一个“坏孩子”变成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三) 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在文中,并未详细地述说继母是如何引导和帮助卡耐基这个“坏学生”走上正路的,但我相信,这个过程一定是复杂的、艰苦的。但教育的力量正是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有了成为关键性力量的可能。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有的天使的翅膀是藏起来的,这需要每一个教育者都有一双“慧眼”,帮孩子打开天使的翅膀,助他们展翅飞翔!
案例3分析:
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教育是教育情境的主体之一,在影响学生和教育过程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被学生接受”?如文中的教师B女士!我认为B女士的身上具备了一下优秀教师的必备特点:
(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具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光荣感的人,唯有如此,才会“视工作为责任和使命”。
(二)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三)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
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才会焕发出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才会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才会讲出“精彩的课”。
B女士正是因为有了以上三种“热爱”才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才会有认真批改作业的动力……才会被学生接受。
反观A女士,“因家庭问题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不思工作……”或许其原因有值得同情之处,但一个心中有“教育”的老师是不会允许自己这样不负责任的!每一个正常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我们应该明白,教师随时可能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比其他职业人有更强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A女士在这一方面尚有不足,需要及时改进!
走上三尺讲台,就是因为心中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育人之路!
编号:18 学科:科学
案例1分析:
一切成功的教育基于爱
一切成功的教育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继母对孩子的爱,使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坏孩子”“差学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思想品德比较落后,学习成绩还需提高的学生。他们的形成各有各的不同,学习习惯、家庭问题、个人能力等诸多原因,能否做好“坏孩子”“差学生”的工作,不但关系着一个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集体的荣辱和社会风气。
美国西部“坏孩子”长期不被家长和周围的人认可,得到的表扬机会很少,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导致了他心里上很寂寞,故意做一些坏事以引起人们对他的重视。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爱,需要关心和尊重,渴望表扬和鼓励。要转化这样的孩子,就要解开他们的心锁,得到快乐和温暖。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给“坏孩子”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平时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他们,正确巧妙地处理他们出现的问题,同他们交朋友、一块讨论问题,一起做游戏,用爱心去冷暖他们。一个威严的老师只会把话说到学生的耳中,让他们被动知道什么是他们不能做的;而一个慈祥的姐姐却可以把话说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应努力去争取的。别外他们也渴望认可与鼓励,以扶持他们的自信心。作为教师应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但同时也要注意表扬的客观性,否则会起反作用。
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爱孩子,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树立起来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来了,孩子个性的萌芽健健康康地舒展开来了!豪无疑问,这也是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案例3分析:
用爱和责任工作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反映的是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的道德关系。
(一) 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无论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一职业,一旦站上了讲台,我们就应对这一职业的社会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的工作,所以,我们应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对制定教师的职业规章制度、原则等能够自觉认同,并且内化于心,在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体现主体性、自觉性,教育行为中表达出的道德自律性。
(二) 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基础
当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并且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时,就会对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为了孩子,我想,我愿意做一辈子老师,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也会再次选择当老师。
(三) 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在全省教学比赛中获过一等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利用工作之余,读完了教育硕士,并获硕士学位,使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创新。继承当然是一种爱,而创新则是更深刻的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教师有一代教师的责任,随着世界和中国的进步,今天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胆识,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探索,而这都有赖于师者对教育的忠诚和对职业的深刻理解。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像那些前辈一样,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培养一代以一代有用之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用爱和责任去工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编号:19 学科:语文
案例1分析:
因为欣赏而“美丽”
美丽的人儿、美丽的事物都是大家喜爱的,案例中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一个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却因为继母的一句欣赏的话:“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一句欣赏的话语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让他化茧成蝶为了最“美丽”的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教育家戴尔·卡耐基。
作为教师,作为孩子上小学的第一任启蒙教师我们不是更应该多欣赏孩子们吗?多欣赏他们身上“数不清”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他们也会是一个个“美丽”的,可爱的人儿!记得美国心理学家詹姆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种渴望,我想在花儿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尽量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多欣赏,多激励让学生不断进步。如果能像学生卡耐基那样成为最“美丽”的人作为教师那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吗?
我是一个很喜欢欣赏学生、夸奖学生的老师,我发现“精夸”优秀生,欣赏他们的聪明劲,再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会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做事,也有机会取得优异成绩,让自己更“美丽”。欣赏中等生的“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也可以让他们变得“美丽”,让他们进入优秀行列。欣赏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捕捉最佳教育契机,(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故事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也会成为优秀的可爱的孩子。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多用欣赏的,赞许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多用“美妙”的语言来夸夸孩子们,我想,在你的赞美声中孩子的人生会更美,孩子们也会成为一代代美丽可爱的人!
案例3分析:
一位被学生接受了的女教师
教师就是用执著书写化蝶的美丽。读了案例3,我的心里不免泛起一丝沉重同样是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在对待自己的职业时,A教师失去了她的职业操守,她不配从事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人民教师,而B老师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却令人称道,丁玲曾说过“幸福是暴风雨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很大的决心,就容易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含便宜不吐不舒服的坚韧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的人,而非为自己的人才会有。”一直以来,我把丁玲这段话珍藏于心,看到案例3时又让我回忆起这段话,并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B老师一样努力做一个“有恒”之人,用自己的执著来不断书写一名教育行者的坚韧。
教师就是用执著书写化蝶的美丽。因家庭问题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那么你就会愧对那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就会愧对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愧对学校对你的培育……记是自己刚对加工作时自己身体差,起点低,水平不高,面对叽叽喳喳的学生们常束手无策,可是当面对这重重困难时我没有像A老师那样“溃败”下来而是向老师们虚心求教。将泪水化为动力,将失败化为前进的方向,如今做班主任的幸福距离自己已不再遥远,成功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教师就是用执着书写化蝶的美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怎样做一个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呢?除了善于“借必”善于从前辈和同行身上汲取营养,不断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外。上班时间以外的“功课”也必不可少,学生喜欢“阿凡达”我就去观看“阿凡达”和学生同赏同析,并把阿凡达制作团队及CEO卡梅隆怎样工作的介绍给学生们,让学生不但拉近了和我的距离,还知道了十年制作出的电影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精心组织的各种班队会在学生和家长间也引起了反响,很多学生再一次在他们日记中写道:原来我有那么大的潜力,我就是“功夫熊猫”,我要向我的梦想飞翔……为了一次次班队能精彩顺利的开展自己还利用双休日找资料、带学生“彩排”,正是在这种“艰辛”中乐此不疲,才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我,一个来自普普通通院校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正如案例中的B老师一样怀揣着教育行者的梦,如一株自由天地间的野百合般勇敢地绽放,不常在月下弹琴,不常在花前吟诗,有着很大的决心,不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须“有恒”,不断地用自己的激情书写着为人师的幸福,不断用自己的执着演绎破茧化蝶的美丽!做一位被学生接受的教师是多么幸福!
编号:20 学科:语文
案例1分析:
走进孩子,用心了解,学会理解
读了故事,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十分重要,教师的理解也将像戴尔·卡耐基的继母一样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教师,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确定性的作用,要想使每个孩子成人成才,首先不该给孩子“贴标签”,不能就孩子的某一方面表现轻下定论,认为孩子是“坏孩子”“差学生”。因为人无完人,孩子正在成长,难免犯错,没有犯错、认识错误、改错的过程孩子就不可能成长,所以,应该向故事中的继母一样,宽容、赏识孩子,并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使常人眼中的坏孩子成为栋梁之才。
其次,我认为卡耐基的继母身上有一种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学会了解、学会理解。为什么这是可贵的品质呢?因为它是现如今的父母及老师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或者说是最难做到的,因为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使大多数成人忙于打拼、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关注、了解和理解。当然,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教育者过时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成人,永远在每一个问题上只会把孩子当孩子,就要求孩子事无巨细必须按照家长、成人的要求去做,但孩子终究是孩子,无法达到教育者的要求,于是出现诸多矛盾及问题,这已经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就与教育目标相悖。所以,以上两种教育者对于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十分头疼,往往出现出力不讨好,束手无策的局面。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教育者都忽略了教育的第一步——走进、了解、理解。
那么,如何走进、了解、理解孩子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及内心世界。花功夫了解孩子每天做什么,想什么,关心什么,有什么喜怒哀乐。2.与孩子等沟通交流,不是谁说了算,而是道理说了算。3.在孩子不听话,犯错误时戒躁,多一分宽容与理解。4.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欣赏。
当然,想要真正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要长期坚持,而且要耐心、细心,学会发现孩子的优劣势,并适时引导,不断发掘潜力,让孩子如天使般随心飞翔。我们的使命就是给天使一对翅膀让其飞翔。
案例3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
读了案例,我不禁为A女士惋惜,但同时也为这个班级的孩子庆幸,庆幸孩子们有了一个德学高新的老师B女士。
对比A女士和B女士,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工作的态度,前者态度极不端正,在工作上缺乏责任感,没有追求,而后者则正好相反。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很正确,同是语文老师,不一样的态度产生的教育效果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态度端正的人民教师呢?
首先,应该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名师出高徒”……在对教师褒奖的同时,强调了教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经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师的思想、行动,乃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观念、行为、性格及价值取向,所以,只有教师知道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对工作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不至于误人子弟。
其次,教师对待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的态度也将决定工作态度。大致有四种态度:工作第一、生活第一、工作和生活都很重要、工作和生活都不用心。其实,工作和生活不该分得那么清,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工作。那么,该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态度,就是热爱生活,如意时尽享快乐,失意时乐观坚强,还要学会安排生活、享受生活、回味生活。其次,把工作当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工作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肯定自己工作的价值,热爱工作,学会在工作中发现、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自豪感、成就感。最后,当工作与生活发生矛盾时,应该两者兼顾,分清事情轻重缓急一一解决好,而不该抱怨工作,抱怨生活。
态度决定一切,工作如此,生活也该如此,有积极上进的态度,就能成为一名能师,一名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