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习部分
1、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还酹( )樯橹( ) 公瑾( ) 料峭( )
蓑( )衣 萧瑟( )
(2)多音字
经纶( ) 觉( )悟 任( )性
纶( )巾 午觉( ) 姓任( )
2、辨形组词
周公( ) 还( )江月 料( ) ( )瑟
( )慎 斟( ) 讥( ) 吟( )徐行
觐( )见 ( )酒临江 俊( ) 潇( )洒
3、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4、一词多义
(1)道
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②沙湖道中遇雨( )
③王道之始也 ( )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 )
⑤道芷阳间行 ( ) ⑥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2)当
①遥想公谨当年 ( ) ②对酒当歌( )
③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⑤然五人之当刑也⑥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
(3)任
①一蓑烟雨任平生( ) ②曷不违心去任留( )
③简能者任之,择善而从( )之 ④王甚任之( )
⑤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
5、文言虚词
(1)且
①何妨吟啸且徐行( )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③不出,火且尽( )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故
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②已而遂晴,故作此( )
③故木受绳则直( ) ④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 )
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浪淘尽(东, )
(2)樯橹灰飞烟灭(灰, 烟, )
7、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古义:
(2)故国神游 故国,古义:
(3)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古义:
8、苏轼诗词名句
(1)山高月小,________。
(2)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
(3)酒阑不必看茱黄,________。
(4)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
(6)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________。
(7)试问岭南应卜好,却道________。
(8)________,浪淘尽,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乱石穿空, , 。
(10)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1)人生如梦, 。
二、文本解读
《赤壁怀古》
(一)整体感知
1、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请概括本词内容。
上阕:
下阕:
(二)词句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4、为什么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b、业绩
c、意图:
5、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
《定风波》
(一)整体感知
1、请翻译前面的“小序”,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翻译:
2、请概括全词内容
【明确】 。
(二)鉴赏分析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明确】
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明确】
3、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还酹(lèi) 樯橹(qiáng)
B、萧瑟(sè) 料峭(qiào) 蓑衣(suō)
C、纶巾(lún) 狼狈bèi) 沧桑(cāng)
D、绚丽 (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涛 酒樽 浪淘尽 风流人物
B、故垒 赤壁 人道是 惊滔拍岸
C、纶巾 蓑衣 谈笑间 早生花发
D、豪杰 萧瑟 任凭生 料峭春风
3、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 )
A.、千古风流人物 (杰出的) 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
B、羽扇纶(lún)巾 回首向来萧瑟处(一向,此处应为刚才)
C、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料峭(形容微寒)春风吹酒醒
D、一尊还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江月 千堆雪(比喻浪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 B.樯橹灰飞烟灭
C.天下云集响应 D.卷起千堆雪
6、下列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尊还酹江月 B、被甲上马
C、早生华发 D、竹杖芒鞋轻胜马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芷阳间行
C、人生如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有文采)人物
B、谈笑间、樯橹(借代,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C、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
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
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10、下列词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
踏莎行
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①“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案:
②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③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④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
答案: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1、(1)Lěi lèi qiáng jǐn qiào suō sè
(2)g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2、瑾 谨 觐 、酹 酌 酾 、峭 诮 俏 、萧 啸 潇
3、樽,酒杯
4、(1)道:①说 ②道路 ③方法、途径 ④学说 ⑤取道 ⑥当权者 ⑦道理
(2)当:①处在某个时候、地方,不译 ②面对 ③主管 ④抵挡 ⑤临近 ⑥假使
(3)任:①任凭 ②听凭 ③使用 ④相信 ⑤任务
5、(1)且:①表并列 ②表递进 ③将 ④尚且 ⑤将近
(2)故:①旧的 ②因此 ③所以 ④老朋友 ⑤老交情
6、(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1)有功业,有文采; (2)地方 (3)风吹雨落的声音
8、(1 )水落石出 (2 )应似飞鸿踏雪泥 (3 )俯仰人间今古。
(4 )不识庐山真面目 (5 )一蓑烟雨任平生 (6) 江海寄余生
(7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8)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9)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羽扇纶巾
(11)一尊还酹江月
二、文本解读
《赤壁怀古》
(一)整体感知
1、 上阕:咏赤壁,重在写景 (怀古)
下阕:怀古人物,书写己怀 (伤今)
(二)词句鉴赏
1、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有声有色。
3、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业绩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一事无成。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功业已成。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5、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定风波》
(一)整体感知
1、略
2、【明确】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二)1、【明确】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脱。
2、【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明确】不是。这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句,意为风雨之声,与上阕的“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不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三、随堂练习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①答案: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1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②答案: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2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2分)
12、 ③答案:.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分)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1分)。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分)
④.答案:同意(1分)。“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1分) ,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写出这种情思。(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