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以瑾 通讯员 王星
虽值隆冬,但走在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依然满目葱绿。家住天鹅湖小区的张世贵牵着5岁的儿子,带记者去看即将完工的小区配套小学。
“家门口有了公办的好学校,明年孩子上学不用愁了!”听说滨湖区教育局将引入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办这所新学校,张世贵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这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孩子上学再也不用往别处跑了!”
作为新兴的城市化区域,以城郊接合部和沿湖农村为主体的滨湖区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居民发现,城市越来越漂亮了,身边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了,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
校本提升,让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
“如果没有‘校本提升战略’的实施,江大附中不会有现在的发展!”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朱龙祥这样对记者说。记者在滨湖区采访,几乎每位校长都提及了“校本提升战略”。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战略”?朱龙祥给记者讲起了故事——
3年前,该处校区资产从市区划归滨湖区管理,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滨湖区决定在原校舍基础上创办一所中学。于是,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呱呱坠地。
学校成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根据办学条件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滨湖区是高科技产业云集之地。在区教育局推动下,学校在创办之初即与无锡市“530”海归人士创新创业项目引进的企业一拍即合,联合开发国内第一个用于教学的“感知中国—比特科学实验室”。
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伟勋亲自担任实验室兼职教师。他给师生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课桌像积木,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摆成不同形状。每堂课都从故事开始,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最后才是总结和理论探究。
“我们通过打造比特实验校本课程,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在短短3年里走出一条科技教育的特色之路。”朱龙祥说,比特实验室具有“数字化实验、积木化教学、个性化作品、游戏化过程、整合化展示”的优势,为学校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思维,深受学生喜爱。3年来,江大附中比特实验室有13项学生发明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
区内学校的良性发展,与滨湖教育整体战略密不可分。2009年,区教育局提出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把学校的规划权、发展权还给学校,倡导各校根据校情寻求发展和提升的突破点,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