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中成药脐膜,适用于各种不同证类和不同病原的小儿腹泻时贴于脐部。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大都是西药治疗,西医多采用注射或口服抗菌素治疗,其余尚未见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用的中成药新剂型,它可以方便地贴敷于患儿脐部,达到新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探究小儿腹泻原因,中医理论认为“无湿不成泻”,“脾不伤不泻”,小儿“脾常不足”,“稚阳未充”,若外感风寒,或内伤乳食,脾胃素亏,易困脾碍运,聚湿成泻,“久泻必损脾阳”。因脾喜燥恶湿,得阳始运,遇湿则困,且外用药“必得气味俱厚方能得力。”故宜芳香化湿,温运脾阳为治疗大法。故本发明选用中药苍术、吴茱萸、丁香、肉桂为主要原料药,组方而制成。 其中,苍术芳香悦胃,开郁宽中,醒脾助运,疏化水湿,气味辛窜,渗透力强;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是止利之圣药;丁香温肾助阳,驱风散寒,行气止痛,温中止泻;肉桂温脾暖肾,散寒止泻。再辅以透皮促进剂,使泻克脐膜直接刺激神阙,迅速穿透,充分吸收,弥散走,窜通经贯络而治泻止泻。 为了获得最佳疗效,本发明药物在上述药物基础上还可加入少许麝香,因为麝香温中止泻,透发刺激皮肤吸收。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了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种原料药物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 苍术1份吴茱萸 1份丁香1.5-2份肉桂1份麝香少许优选重量份为苍术1份吴茱萸 1份丁香1.5份肉桂1份麝香少许一种本发明脐膜的制备方法,是先将上述原料药苍术、吴茱萸、丁香、肉桂分别采取醇提物、水提物提取挥发油;然后用溶媒提取生物硷浸膏;再将所得挥发油与生物硷浸膏加入麝香粉及透皮促进剂制成药膜;然后再将药膜切割成圆形药膜,最后将药膜粘贴在铝型复合膜上;每片脐膜含生药5克-6克。 发明的优点是泻克脐膜对不同证类和不同病原腹泻均具较好疗效,实验证实有抗腹泻、抑制胃肠排推运动、缓解腹痛、抗炎、促进肠道吸收等作用,对实验动物胸腺、脾脏无抑制作用,且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其中包括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一本发明药物对昆明种小鼠、豚鼠及新西兰白兔的动物试验。 试验药物本发明贴脐膜。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试验方法对腹泻小鼠抗腹泻的影响取小鼠40只,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泻克脐膜小剂量组(0.25g)、泻克脐膜大剂量组(0.5g)。实验前在小鼠腹部脱毛面积为1cm2,各小鼠灌服生大黄水煎液(含50%墨汁)0.5ml,记录各鼠开始排黑粪时间及4h内粪便性状和数目。 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小鼠脱毛、分组及给药方法同抗腹泻实验、各小鼠灌服酚红糊剂0.3ml/10g,10min后断头处死,立即取出小肠,测量各鼠小肠全长及酚红在肠内移动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 对冰乙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小鼠脱毛,分组及给药方法同抗腹泻实验,各组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0.5%冰乙酸0.2ml/只,观察15min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伸展后肢、臀部台高)的次数。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小鼠脱毛、分组及给药方法同抗腹泻实验,连续用药1周,最后1次给药后40min,将二甲苯滴于小鼠右耳(0.2ml/只),15min后脱颈处死,以右耳减左耳垂重量差为作为二甲苯诱发炎症肿胀强度的指标。 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小鼠脱毛、分组及给药方法同抗腹泻实验、连续用药1周,未次给药后24h,摘眼球放血处死,称重、摘取胸腺及脾脏,用扭力天平分别称重。以胸腺及脾脏与体重之比作为胸腺和脾脏指数。 急性毒性试验 成年家兔4只,体重(2.0±0.2)kg。将泻克脐膜(15g/kg)敷于背部脱毛处24h后,连续观察7d。 皮肤刺激试验 成年豚鼠5只,体重(250±10)g,将泻克脐膜(1g/100g)敷于豚鼠背部脱毛处24h,连续观察72h。 结果对小鼠排黑粪 时间及数量、小肠运动、扭体反应、耳廓肿胀、免疫器官的影响见表1。表明泻克脐膜能显著延长小鼠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次数、抑制小肠运动、减少扭体次数、延迟出现扭体时间、显著减轻两耳片重量差,具有抗腹泻、缓解腹痛、抗炎作用。对胸腺、脾脏免疫器官无抑制作用。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1 泻克脐膜对各组小鼠排黑粪时间、小肠运动、扭体反应、耳廓肿胀、免疫器官的影响(x±s)组别 鼠数 剂量(g/只) 开始排黑粪时间(min) 黑粪数(粒) 酚红含量(μg) 扭体次数(次)出现扭体平均时间(min) 两耳片重量差(mg) 胸腺指数(mg/g) 脾脏指数(mg/g)生理盐水组1093.85±49.96 7.48±3.04 25.75±1.7934.44±13.282.16±0.74 11.22±4.71 1.97±1.03 4.02±1.39十香暖脐膏组 101.25105.53±49.257.15±2.94 18.18±6.0723.30±7.79*4.03±1.24*9.90±4.711.72±0.88 3.65±0.93泻克脐膜小剂量组 100.25123.85±50.993.83±1.95**ΔΔ28.22±1.04ΔΔΔ16.33±9.07**5.16±1.42*7.05±3.93*2.83±1.22 4.87±1.10泻克脐膜大剂量组 100.5 148.46±56.60Δ3.18±2.08**ΔΔ28.20±7.18ΔΔΔ13.33±6.76***ΔΔ6.55±2.13**Δ6.55±3.14*2.51±1.04 4.19±1.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十香暖脐膏组比较,ΔP<0.05,ΔΔP<0.01,ΔΔΔP<0.001经观察7d,家兔全部存活,无毒性反应,用药相当于小儿临床用量的100倍。 皮肤刺激试验结果经1、24、48及72h观察,涂敷部位无红斑、生痂及水肿,翻应均<0.5,对皮肤无刺激性。 试验例二临床疗效试验脐膜每贴含生药6g,共治疗小儿腹泻116例,对照组为+香暖脐膏组36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本病的诊断。观察病例均为邳州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及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男86例,女30例;年龄1~6个月35例,7~12个月44例,1~ 岁37例;病程2周以内101例,2周至2个月9例,2个月以上6例;每日腹泻3~5次78例、6~10次33例,>10次5例;伴上呼吸道感染50例,发热37例,腹胀54例,呕吐47例;轻度失水28例,中度失水4例;作大便ELISA检测49例,阳性42例;大便培养8例,阳性3例,埃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类酵母菌各1例;大便乳糖定性(++)15例、(+++)4例、(++++)2例。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6个月10例,7~12个月15例,1~ 岁11例;病程2周以内31例,2周至2个月3例,2个月以上2例;每日腹泻3~5次21例、6~10次12例、>10次3例;伴上呼吸道感染16例,发热13例,腹胀16例,呕吐13例;轻度失水10例,中度失水2例;作大便ELISA检测14例,阳性11例;大便培养3例,阳性2例,埃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各1例;大便乳糖定性(++)6例、(+++)2例、(++++)1例。2组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组用本发明脐膜,每贴1.5g(含生药6g)圆形药膜,外衬铝型复合膜,内涂粘合剂,外敷于患儿脐部,每日1次,连用3d。对照组用十香暖脐膏,每贴10g,加温软化后贴脐,每日1次,连用3d,此外,2组均补充水及电解质,并指导饮食治疗。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 按部颁标准判定疗效。 2组中医证候分类比较见表2,2组不同并原腹泻疗效比较见表3,2组敷药后腹泻及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比较见表4。 表2 2组中医证候分类疗效比较例(%)治疗组(n=116) 对照组(n=36)证类n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风寒外束 57 37(64.92)**10(17.54) 7(12.28) 3(5.26) 54(94.74)**16 6(37.50) 2(12.50) 2(12.50) 6(37.50) 10(62.50)乳食内伤 28 14(50.00)*5(17.86) 4(14.28) 5(17.86) 23(82.14)*8 2(25.00) 1(12.50) 2(25.00) 3(37.50) 5(62.50)脾虚失运 21 11(52.38)*3(14.29) 4(19.05) 3(14.28) 18(85.71)7 2(28.57) 2(28.57) 2(28.57) 1(14.29) 6(85.71)脾肾阳虚 10 4(40.00)*1(10.00) 3(30.00) 2(20.00) 8(80.00) 5 1(20.00) 1(20.00) 1(20.00) 2(40.00) 3(60.00)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消化吸收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组脾虚失运证患儿15例,治疗前尿淀粉酶活性平均(7.01±2.02)温氏单位,治疗后检测12例,平均(10.36±2.46)温氏单位;治疗前13例患儿血D-木糖4吸收率平均(9.11±1.24)mg%,治疗后检测10例,平均(13.48±1.87)mg%。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 表3 2组不同病原腹泻疗效比较例(%)治疗组(n=116) 对照组(n=36)腹泻类型n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病毒性肠炎 58 39(67.25)**8(13.79) 5(8.62) 6(10.34) 52(89.66)*15 7(46.67) 3(20.00) 2(13.33) 3(20.00) 12(80.00)细菌性肠炎 11 3(27.27) 2(18.18) 2(18.18) 4(36.37) 7(63.64) 5 1(20.00) 1(20.00) 1(20.00) 2(40.00) 3(60.00)饮食性腹泻 27 15(55.56)**4(14.81) 5(18.52) 3(11.11) 24(88.89)**9 2(22.22) 2(22.22) 2(22.22) 3(33.34) 6(66.67)糖原性腹泻 20 12(60.00)**4(20.00) 2(10.00) 2(10.01) 18(90.00)**7 1(14.28)2(28.57) 4(57.15) 3(42.86)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表4 2组敷药后腹泻及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比较(例)时间 治疗组(n=116)对照组(n=36)(h) 腹泻(116)发热(37)呕吐(47)腹胀(54) 腹泻(36)发热(13)呕吐(13) 腹胀(16)24 9*17 30*25**1 6 6 348 25*12 9 134 4 3 472 32*7 4 106 2 1 7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1 脐膜的制备取苍术1000g,吴茱萸1000g,丁香1500g,肉桂1000g先分别将丁香、肉桂、吴茱萸、苍术分别采取醇提物、水提物等提取挥发油;然后用适当溶媒提取生物硷浸膏;再将所得挥发油与生物硷浸膏加入麝香粉及透皮促进剂氮酮制成膜,厚度约2毫米。然后再切割成直径2厘米左右的圆形药膜,用粘合剂贴在铝型复合膜上。每贴含生药5克-6克。麝香的加入量为50贴脐膜加入1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其特征是在铝型复合膜上粘贴有一块直径1.8-2.2厘米、厚度0.2厘米的中药膜层;中药膜是以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苍术1份吴茱萸 1份丁香1.5-2份肉桂1份麝香少许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其特征是所述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为苍术1份吴茱萸 1份丁香1.5份肉桂1份麝香少许 3.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脐膜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将上述原料药苍术、吴茱萸、丁香、肉桂分别采取醇提物、水提物提取挥发油;然后用溶媒提取生物硷浸膏;再将所得挥发油与生物硷浸膏加入麝香粉及透皮促进剂混合均匀制成药膜;然后再将药膜切割成圆形药膜,最后将药膜粘贴在铝型复合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其特征是每片脐膜含生药5克-6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脐膜。由原料药丁香、肉桂、吴茱萸、苍术按1.5-2∶1∶1∶1的组方,提取其挥发油、生物硷浸膏;再辅以少许麝香及透皮促进剂制成药膜后粘贴在铝型复合膜上制成。使用时敷贴于小儿脐部。具有使用方便,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新剂型。 文档编号A61K9/70GK1631386SQ20031011279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5日 发明者胡义保 申请人:胡义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