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好学校应是师生生命共同体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成少华

  好学校绝非等同于名校,因为不少所谓名校只是在借助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质生源,来达到事实上的垄断,并且仰仗高升学率的耀眼光环,搞一些名不副实的素质教育、特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

  真正的好学校是什么?我想,好的学校应该是师生生命、情感和幸福的共同体。

  好学校不该有被遗忘的角落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面对学生在智力、悟性、禀赋、潜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的事实差异,面对学生在纪律观念、行为规范、理想抱负、人生信念、自制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事实差别,学校能够以淡定从容、等待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株“山中树木”特有的风采吗?如果我们关注、聚焦、青睐的只是参天大树而遗忘了矮小的灌木和草丛,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真的能做到无动于衷吗?如何让那些矮小、孱弱的树木花草也能有归属感、有生命成长的尊严?漠视、歧视显然是教育的大忌,事实上也已为大多数学校所不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能够刻意地用分层次教学的标签让这些同样拥有生命权利的小草们被作为另类充分放大,我们不能为了分数这一逼仄的独木桥,就放弃为他们指引更多的路径、搭建更多的平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湖南长沙一中校长赵雅茜先生。长沙一中重点本科升学率早已名重三湘,但是这些年来赵校长仍然坚持每年给高考落榜生写信,鼓励、引导他们走好人生路。在赵校长眼里,虽然他们不能像高考光荣榜上那些佼佼者为学校赢来世俗的喝彩,但是这些生命既然一度是在长沙一中校园孕育过的,那就永远值得学校期待和激扬。我在想,学校教育有时真的需要一些协强扶弱、襄助清寒的豪气,只有校园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鲜活起来,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好学校。

  好学校应留给师生美好的记忆

  大多数名校是能够使自己的学生在具体学科特别是高考学科的分数较量中抢得制高点的,这并不难;如果学校再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并且愿意真真切切去做的话,要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坚定意志,包括良好习惯和特长的学生,这些也并不是做不到。关键难的是,在历经岁月变迁、人事沧桑之后,再回想当年的学校,是否还能够给师生留下彼此传诵的甜蜜、温馨回忆?还能否有校园情感的暖流漫过他们那不再年轻的心坎?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的学校,只有僵硬的制度和规则,没有柔性的文化浸染和熏陶,就绝不会有感性、温情的校园故事流传;如果我们的学校,只把学生当作攫取分数的工具,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彼此情感交融、碰撞、激发的对象,甚至还要借助监控录像、手模签到等方式来管理学生,那就根本无法走入学生青春多变的心田;如果我们的学校,只会挪用、移植别人的教育教学技巧、流程,而没有灵动的、有创意的、即时生成的教育智慧,教育的细节和场景也就无法嵌入学生记忆的最深处。仅有分数比拼、名次排列、惨烈竞赛和茫茫题海的地方不足以涵养有血有肉的校园精神和故事。

  好学校要让师生有幸福感

  你幸福吗?今天,如果问询一下校园中人,多半不一定能够得到肯定回答。显而易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据我观察,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一职业,自有各种各样的考虑:既有痴情教育、愿意为民族未来倾注一腔热血、顺应自己志趣的不二选择,也有出于现实生计考虑的姑且应承。但无论怎么说,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却是不争事实。怎样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让教师充分享受这一职业难以言喻的独得之乐和幸福指数,进而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同向同行,与校长的决策、执行同心同力,让教师在教学相长、自我生发的无限空间中跃升职业生命的力量,焕发职业成长的活力,收获职业的幸福,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相应提高教师物质生活的待遇,通过人性化的制度来扩大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努力建设温馨可人的校园文化环境,都不失为好的做法。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说穿了,应该是一份职业坚守的自豪感、自我专业成长的自豪感以及悦纳自我、身心愉悦的自豪感。这些自豪感,多半都是需要通过校长的苦心经营才能变成现实的。好的学校,要在制度框架之内铸入文化的灵魂、人格的力量和情感的元素,这样的管理,才是信任、倚重教师的管理,才是引领、尊重教师的管理,也才是能够使教师幸福的管理。

  在我看来,支持好学校发展的,不是悠久的历史,不是优良的地段,不是高耸的大楼和一流的设施,也不是喧嚣一时的升学率,而是潜藏在学校师生之间的文化因缘、人格魅力和情感互动。因为只有文化、人格和情感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撼动教师的内心,激发他们在貌似寂寞、实则风光无限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建设学校特有的精神高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jiaoyu/zatan/2019-07-25/91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