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此举引起了舆论关注,被解读为“桃花源式”教育。对此事件该如何分析?对这种教育方式该怎么看?本期话题约请两位观察员共同探讨。
■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此次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低抽薪,而非扬扬止沸。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给“桃花源式”教育适当的空间与包容,就会使单一的教育生长出多样性,就会使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转变。多种形式、多样性的学校本身是形成教育良性生态的前提和保障。
正视家长焦虑 学校多加反思
■陈宝泉
武汉这几位家长坦言,此举是因为对公共教育失去信心,想摸索保护孩子们的教育之路。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此次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送孩子上幼儿园本意是选一个比家里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低抽薪,而非扬扬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多样性是良性教育生态的保障
■储朝晖
如果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长期以来,家庭都是孩子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所学校,改变也就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如果从世界发展趋势来说,从义务教育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应尽的义务成为一种共识后,将小孩交给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共学校也就成为主流的选择,即是主流就不能完全堵住非主流,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当初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都不认可在家上学,后来随着“在家上学”潮流的发展都放开了许可的口子的原因所在。
在这样一个纵横比较的坐标中可以看出,在家上学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走向“桃花源”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正是原本教育的回归,或是家庭教育在新的情境下的发展和创新,是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多样的教育的回归,世界上这股潮流的主导价值取向是建立以孩子为中心的学校。
当然,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追求。现实往往是“骨感”的:激烈的就业竞争,在家上学的成本极高,专业教师的缺乏,孩子天性的极度复杂性,认知的误区对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实现的障碍……因而,有决心这样做的家长要意识到这是在人类认知尚不完全的领域的创新,要有遭遇挫折、付出成本的心理准备。
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对这些人的探索性行为,不能以刻板的观念评价,例如城市教育一定优于乡村教育,考高分就是好学生,上大学才是成功的教育路径,等等。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发育、对自然的兴趣、对社会问题的感知又何尝不是教育?何谓优质教育,的确可以有一般的普适标准,然而最终要看是否适合于某个具体孩子的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需要。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不急于对“桃花源式”教育下定论,给这样的探索以适当的空间与包容,就会使单一的教育生长出多样性,就会使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转变,就会让更多不自主的人变得自主。他们的作为本身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也为其他公共教育的改善提供了新的参照。多种形式、多样性的学校本身是形成教育良性生态的前提和保障。
声音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无法代替学校,真正要下功夫的是把教育通过改革搞好。——郗杰英
单凭着父母自认为的“有益”的方式,盲目地替未成年孩子做主,让他们接受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实质好处。——曾颖
家长要三思而行,孩子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应该在学校里有群居的生活。——李明
孩子一旦脱离了主流教育群体,处在一种半封闭的教育环境之下,先不说家长们有没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这种与现实社会的脱节,本身就会造成一种可怕的现实错位。——程奎星
“桃花源式”教育关注孩子内在需求,这样教出的孩子能够接触大自然,拥有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避免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