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刘伟山很认同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的话:“如果说公办大学是把一流学生培养成社会精英,那么民办大学就是把原来没机会上大学或游离于社会边缘的学生,培养成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好民办学生其价值不亚于培养博士生。”
在上海建桥学院,“有事找山哥”不仅在校园广为流传,“山哥”更成了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假思索就会找的人。学生们说:“只要是‘山哥’说的,哪怕我们暂时不能理解,也会去做。”
师道无言:“做一块名叫‘老师’的铺路石”
2010年10月,刘伟山接到学生李博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寄来的邀请函。原来,李博获得悉尼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校方说可以邀请一位“你认为最亲近的人”参加毕业典礼,机票由校方提供。李博没有选爸爸妈妈,而是选了刘伟山。
如今的李博已经拥有悉尼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两所大学的硕士学位,可是这位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女孩,当初进校时,第一次英语考试成绩还不满10分。凭着一股“不放弃每个学生”的信念和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刘伟山愣是把这个吵着要退学的“差生”拉了回来。
与大多数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的学生考分相对靠后,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不少学生一进校就抱着“混”的思想。刘伟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眼里,教育是爱的事业,但绝不是简单狭义的儿女情长,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导航。
于是,他从抓学风、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做起,狠抓早晚自习。教日语的他还从学院的资料和题库中寻找并汇编适合不同学生的复习材料,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找结对带教的伙伴。每年寒暑假,刘伟山还坚持给学生家长写信交流学生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一开始,许多学生不理解也不支持这样的做法,认为“中学里都没被老师这么管过”,甚至有学生给校领导写信“告发”刘伟山。但“山哥”不为所动,毅然坚持他的“抢逼围”。
要求学生做到的,刘伟山率先垂范。每天早上他不到6点起床,一直忙到夜里11点才回去休息。为了学生一分的成功,刘伟山甘愿在背后花十分的努力,用他的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
学生付磊没有忘记,当刘伟山知道她读音总是不标准后,主动为她纠正读音,开“小灶”。至今,“山哥”的办公室清晨早自习前每天都有十几个学生自愿前来。学生陈音也没有忘记,“山哥”还自己掏钱设立了学习“进步奖”,给学业水平有提升的学生以鼓励,“那曾是我得过的第一个奖项,好激动。”进校时英语成绩是全校最低分的陈音,毕业时考出了专业八级。
刘伟山已经记不清听到过多少声这样的“谢谢”了,他只欣喜地看到那些曾经心存抵触的学生,一个个捧起了书本,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班级蔓延开来。而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刘伟山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中,有71%的学生至少拿过一次奖学金;88.5%的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创了学校最高纪录;28%的学生通过了专业英语八级。
刘伟山引导学生学知识,更要懂人生。在他看来,一个会阅读、会思考的学生,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2007年10月18日,刘伟山在班上召开读书活动动员会。他精选出30本必读书推荐给学生。从此,每周四的晚上,灯光通明的图书馆一角,他都会和学生人手一册,静静地潜心阅读,徜徉在书的海洋。
从抵触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学生们渐渐爱上了读书。学生季程在给刘伟山的信中说:“实不相瞒,我以前是从来不看课外书的。当您第一次提出‘读书日’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熬过那两小时呢,但是被逼的效果在第四次读书日就体现出来了,我发现自己并不排斥看书,体会到了读课外书的乐趣。”
而更多的学生则把刘伟山倡导的读书日形容为“大学时代的人生导航仪”。据统计,上海和周边地区一般高校学生人均每年借书五六本,而刘伟山的学生每年读书25本,大学4年人均读书100本。
师魂无价:“立德树人,让好品格伴随一生”
“我觉得‘山哥’的身上有一种精神。”李俊说,“我也说不清那是什么,就是特别能感染我们。”大学4年,“山哥”的点点滴滴深深留在学生的心底——
“‘山哥’的家就在周浦镇,离学校很近,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他一周5天都住在学校的宿舍。”
“上次去‘山哥’家过春节才知道,原来他在10多年前就资助过7个云南、青海等边远地区的困难儿童上学。”
每天清晨6点半,学生们常能看见刘伟山开着助动车、驮着扫帚,出现在被学生们戏称为“南京路”的生活服务一条街上,与学生们一同文明修身。
“文明修身”是建桥学院从2010年发起的,旨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的清扫校园活动,是建桥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中的一个项目。
出于信任,学校把最脏的“南京路”交给了刘伟山所带的几个班级,“有的班级文明修身辅导员最多来看一下就走了,可‘山哥’则是带着扫帚和大家一起干,并总是抢着扫最脏的地方。”
每次看到“山哥”驮着扫帚骑车出现在校园里,学生们都忍不住会说:“‘建桥的哈利·波特又来了’。”学生郭逸欣说:“我从文明修身中学到,其实任何大事都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建桥学院党委书记蒋威宜认为:“民办大学同样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生,而这个竞争力正是来自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能力素养。”
如何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山哥”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10年来,刘伟山坚持将班会列入课表,每周进行有主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周内的国内外大事,历史上的本周故事,励志系列教育、为人处世系列教育、就业系列教育……“山哥”从浩如烟海的著作和报刊中精选出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学生进入大四后,忙于毕业论文和实习求职,在校时间越来越少。刘伟山又改变工作模式,运用“易班”(上海大学生在线)这个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开起了“网上班会”。
“历史上的今天”、“党史上的今天”、“小故事大启示”是刘伟山在“易班”上的拳头产品。每天晚上,他都会搜集、编辑、发布这些板块的相关内容,哪怕出差在外也是如此。从2010年至今,刘伟山仅在“易班”上发表给学生看的博文就达896篇,访问量24140人次。“易班”的综合实力在全市64万用户中名列前茅。
因为“山哥”,入学时只有20%的学生“有入党愿望”的2007级英语本科班,在毕业时有82%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0.5%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生丁云不仅在“山哥”的鼓励下参与了多次志愿者服务、获得过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更因在世博期间“小白菜接待小香菜(香港志愿者)”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了“世博之星”的称号。如今,已经在一家外企工作的丁云一说起“山哥”就充满了激情:“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希望成为像‘山哥’一样的人,是他告诉我,人是要有信仰的。在服务社会中,我每天都非常快乐。”
因为“山哥”,这个班集体不仅创立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还成为了上海市先进集体。献血活动,学生们争相捋袖;西部支援,学生们积极报名……
2012年年初,在通过“易班”进行的有20多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的评选中,刘伟山以最高票当选“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2012年春天,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亲自为上海市民办高校的首个辅导员工作室“刘伟山工作室”揭牌,将通过经验的总结和辐射,深入探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易班”上,学生们用这样的话语集体“顶”他们的“山哥”:“多少年来,他用智慧和善良,用质朴和真情,让一个个80后、90后大学生为之折服。他就是辅导员刘伟山,我们的‘山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