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核心能力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一)

  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大都经历了由职前职后相互分离逐步走向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逐步成为各国师范教育改革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最为显著的发展特征,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把职前与职后教育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延续不断而又相互促进的整体。这些年来,主要承担职前教师教育的师范院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职后教师教育领域,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师范教育变革与转型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以省、市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结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基于高校与地方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相关成果,以传统师范教育的变革与转型为背景,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为导向,以综合性大学背景下教师教育的体系构建与核心能力提升为中心,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构建开放、合作、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内涵建设,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教育发展水平。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职前职后加强衔接,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学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模式,在保持相对完整的教师教育办学实体和独立的市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现实优势,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学科层次和学术水平。学院以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为目标,坚持“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积极践行“学术性与师范性和谐统一、综合性与适应性有效结合、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一体并重、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有机渗透、教学技能与教育智慧协调发展、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全面提高”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略,大力加强教师教育的内涵建设。作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我们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作为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和我院教师专业能力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探索培训新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各种优质培训资源,形成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与水平,使职后培训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院承担了16000多人次参加的省、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青岛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等培训项目,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和2012年,我院高质量完成了全省小学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同步推进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使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覆盖全院所有学科;我院承办的“名师成长之路——2011青岛市中小学名师高峰论坛”取得良好反响,为名师成长搭建了高端学术平台;我院专家还为100名来自青海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举办了教育理论培训。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形成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贯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共进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全面深化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让教师教育融入综合性大学学术优势、教师教育专业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空间,逐步构建开放、合作、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三类课程的互动共生,体现教师教育所具有的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双专业性”。统筹规划和建设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实现两种课程的内涵融通,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有侧重、彼此衔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体现教师教育的阶段性和整体性。职前培养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准备,关注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的养成,突出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职后培训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更多关注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和理论支持下的方法领悟、技能转型、思想凝练和风格锻造。

  其次,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完善“听课、备课、讲课”渐进式和“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行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把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校地合作共赢,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再其次,让教师教育融入综合性大学学术优势、教师教育专业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空间,逐步构建开放、合作、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完善能够体现学科发展新成果、教师专业化新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期待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倡导研究性、探究式、创新型学习,通过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五项全能”(普通话、英语口语、规范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文体特长)达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等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品质的稳步提高。

  青岛市教育局在对我院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中指出:“通过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已进入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能深刻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出较高的师德修养、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精神,大批毕业生很快成为基础教育的骨干,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区、市教学能手。高年级学生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习过程中,体现出较高的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中小学校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一年一度的教育实习成果汇报会上,更充分展示了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后的显著成效。”

  加强校地合作,与基础教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我们采用大学、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互惠互利的模式,与基础教育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互动机制。我院已在青岛各区市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38所,由此为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养成和中小幼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专业环境,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提供了专业平台。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岛城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合作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术建设,我们启动了基础教育研究计划项目,与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科研,走进基础教育成为我院教师自觉的专业行动。

  为顺应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强化了教师职后培训,以教师职后培训推动职前培养的改革。通过培训,使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接受了教育实践的洗礼,锻炼了一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专业化教师教育队伍,为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注入了新鲜活力。

  研究、服务与引领基础教育成为我院发展的新亮点。由我院各学科博士、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青岛大学附中、青岛大学市北附中、青岛大名路小学、台东六路小学、崂山区实验小学、即墨二十八中等学校,通过课堂指导、教学法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学校文化提升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为基础教育更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文化特色做出了重要贡献。城阳区天泰城学校成为我院教育实验学校,我院专家团队帮助学校打造生活特色校本课程,倡导“生活德育”和“实践德育”,塑造了学校的德育特色。我院为地方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及教师业务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支持,对地方基础教育的促进和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二)

  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实现了学院办学水平的综合提升。2009年,我院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成功申办,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拓展了我院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专业空间。2010年,我院实现了一级学科硕士点零的突破,教育学获批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2011年,我院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被批准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入选青岛大学博士点培育学科;学院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成功申报了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等6项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立项项目数量居全省相关高校首位,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和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层次、水平和综合实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下,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向和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的信念更加坚定。学风建设得到加强,“立师志、修师德、博师学、练师功”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1届和2012届师范类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分别为84.63%和93.44%,均居全校各学院首位。学科建设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学术骨干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我院获青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并被评为青岛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3月,我院顺利通过了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评审专家组的评审验收,获得教师教育奖励经费300万元。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通过培养和培训两个渠道,为岛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把教师教育融入综合性大学学术优势、教师教育专业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空间,显示了教师教育的特色。特别是形成的中小幼教师教育纵向衔接,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贯通,教育学科与专业学科协调发展、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共进,研究生教育逐步普及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

  多年来,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一是教师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建立了“大学统一领导,办学相对自主,教育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新体系,实现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贯通,促进了综合性大学学术优势与教师教育专业环境的有机结合,既维护了教师教育的专门化体系和专业化进程,又提高了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二是教师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全面实施“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行动计划”,建立了大学、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互动共进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大学学术文化与中小学工作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师教育的运行转向了大学和中小学紧密结合的专业空间。三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把教师教育融入综合性大学学术优势、教师教育专业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空间,逐步构建了开放、合作、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显示了教师教育的特色。

  今后,我们将以全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的学科层次和学术水平,建成具有本土优势和综合大学特色、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使其成为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示范性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建设高水平教育科研平台,组建“青岛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和“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聘请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界的高层次专家指导教师教育改革,把学院建设成区域性教育科学学术中心。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实施“教育学科振兴计划”和“博士点培育计划”,促进教育学科以及相关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切实提高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一支胜任高水平综合大学工作要求、适应培养培训一体化、精通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具备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对基础教育学校的专业服务和引领,积极开展中小学名师海外研修培训、教坛新秀专业发展培训等教师培训项目。通过优质教育服务,全力打造学院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共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钱国旗 王松平 吴伟民)



/jiaoyu/zatan/2019-07-25/93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