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不仅要具有比普通教师更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更高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夏永立
当前,不少教研员集“教练员”、“命题员”和“评价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多面手”。在一些一线教师的眼中,教研员的工作就是“开开会,听听课;谈一谈,评一评。”可见,教研员行政化正日益凸显。一个地方教研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度、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效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效度,甚至这个地方的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研员队伍专业化的创新建设列入整个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中。
教研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其实,教研员不仅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教研员不仅要具有比普通教师更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更高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教研员要想真正去行政化,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就应该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学会用平常的心做专业的事。教研员姓“教”、名“研”、是“员”,就要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一起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具备给教师上“下水课”的勇气;能够策划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区域教研活动,创造新型的研修模式,构建区域教研专题,提升教学研究的品位与内涵;能够给基层学校、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研服务,真正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
要提高教研员的专业化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出台教研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教研员的在职研修,并将其作为教研员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将教研员选派到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系统的在职研修,还可以选派一些优秀教研员攻读更高的学位,不断提高教研员的理论素养;教育行政领导还要努力为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正能量,不断提高教研员的专业地位,经常带领教研员深入学校调研,区域重大教育决策要听取和征求教研员的意见,真正发挥好教研员的智囊团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在考核中,要将一线教师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教研员的重要标准,既要看教研员的教研成果,更要看其在区域内的学科教学影响力;既要看教研员的创新意识,更要看其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调动教研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研员队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此外,要尝试将教研员从教师职评中单列出来,实行教研员职级制,这样才能真正为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